APP下载

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价值评定

2019-07-01郭敬鲁惠张卫安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联疗法

郭敬 鲁惠 张卫安

【摘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价值。方法 90例慢性胃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 观察组则给予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好转情况;胃泌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胃炎症状得到改善时间、根除幽门螺杆菌时间;治疗前后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好转率为97.78%, 高于对照组的71.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泌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胃炎症状得到改善时间、根除幽门螺杆菌时间分别为(8.11±1.43)、(7.11±1.23)、(8.11±0.22)d, 均短于对照组的(10.42±2.21)、(10.42±2.25)、(10.23±1.51)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恶心1例, 呕吐2例, 头痛1例, 便秘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观察组发生恶心1例, 呕吐1例, 口干1例, 头痛1例, 皮疹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确切, 可改善疾病症状, 控制炎症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恢复胃泌素正常水平, 无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三联疗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50

慢性胃炎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患者一般可出现腹部胀痛、食欲降低、餐后反酸等症状, 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目前有研究显示, 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可通过积极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但需要关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确保用药的安全性[1]。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分析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5例。

观察组年龄24~75岁, 平均年龄(39.67±11.78)岁;男女比例13∶32;病程1~11年, 平均病程(8.21±2.41)年。对照组年龄24~76岁, 平均年龄(39.21±12.27)岁;男女比例14∶31;病程1~11年, 平均病程(8.26±2.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 主要药物是奥美拉唑, 0.02 g/次, 2次/d;阿莫西林, 1 g/次, 2次/d;克拉霉素, 0.5 g/次, 2次/d。观察组则给予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药物治疗, 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0.6 g/次, 2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好转情况;胃泌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胃炎症状得到改善时间、根除幽门螺杆菌时间;治疗前后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好转情况判定标准:显著好转: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处于正常范围, 幽门螺杆菌清除, 症状消失;好转: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程度达到50%, 幽门螺杆菌清除, 症状好转;无效:症状、胃泌素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等情况均无改善[2]。总好转率=显著好转率+好转率。

1. 4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好转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好转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胃泌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胃炎症状得到改善时间、根除幽门螺杆菌时间比较 观察组胃泌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胃炎症状得到改善时间、根除幽门螺杆菌时间分别为(8.11±1.43)、(7.11±1.23)、(8.11±0.22)d, 均短于对照组的(10.42±2.21)、(10.42±2.25)、(10.23±1.51)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恶心1例,呕吐2例, 头痛1例, 便秘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观察组发生恶心1例, 呕吐1例, 口干1例, 头痛1例, 皮疹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 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营养不良、精神紧张和工作压力大等有一定关系[3, 4],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占比例较高, 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的一种。有研究显示, 目前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数逐年增多, 也因此引起了各种医学问题[5-7]。其中,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病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目前临床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疾病主要采取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其中, 质子泵抑制剂可对胃酸分泌进行有效抑制, 而抗生素则可直接将幽门螺杆菌杀灭。而在此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 可有效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 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 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8-10]。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 观察组则给予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药物治疗。结果显示, 观察组好转率、胃泌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胃炎症状得到改善时间、根除幽门螺杆菌时间、胃泌素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确切, 可改善疾病症状, 控制炎症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恢复胃泌素正常水平, 无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常嘉琪, 田力男. 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价值及对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3):81-82.

[2] 李红娟. 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胃泌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A1):48.

[3] 安镁. 抑木扶土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4] 戴源泉, 叶正登, 黄欢欢. 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结合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远期效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 25(19):1777-1782.

[5] 周燕. 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6] 甄承恩, 胡义亭. 慢性胃炎与消化不良认识历程的回顾.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6, 4(3):177-183.

[7] 喻德林, 胡希亚. 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胃泌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4):619-622.

[8] 韩然. 重庆市农村人群幽门螺杆菌耐药水平、CYP2C19基因多态性调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 2016.

[9] 汪红兵. 李乾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清化方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10] 肖欣. 含多西环素的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滨州医学院, 2016.

[收稿日期:2018-08-07]

猜你喜欢

三联疗法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分析
对比分析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差异
不同疗程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鸡皮样胃炎临床效果观察
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应用观察
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合并Hp感染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