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X线平片和CT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2019-07-01陈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肠梗阻诊断价值腹部

陈速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腹部X线平片和CT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40例肠梗阻患者, 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将其分为CT组与X线组, 各120例。CT组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进行诊断, X线组则采用腹部X线平片进行诊断, 对比两组肠梗阻诊断准确率, 梗阻类型、梗阻原因和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结果 CT组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为93.33%(112/120), 显著高于X线组的77.50%(93/1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5, P<0.05);CT组梗阻类型诊断准确率为94.17%(113/120), 显著高于X线组的66.67%(80/1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813, P<0.05);CT组梗阻原因诊断准确率为86.67%(104/120), 显著高于X线组的65.00%(78/1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9, P<0.05);CT组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85.00%(102/120), 显著高于X线组的70.83%(85/1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98, P<0.05)。结论 采用腹部CT扫描诊断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腹部X线平片, 并且CT能对肠梗阻原因、类型及部位进行准确判断, 能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肠梗阻;腹部;CT;X线平片;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15

肠梗阻是一种普外科常见急腹症, 其病因与肠内异物堵塞及肠痉挛有关, 患者通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或排气等临床症状[1]。肠梗阻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患者不适症状会快速加剧, 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毒血症、死亡等,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但由于肠梗阻的诊断在过去较为困难, 导致大部分患者难以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 如何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腹部X线平片和CT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接收的24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将其分为CT组与X线组, 各120例。其中CT组男64例, 女56例;年龄25~68岁, 平均年龄(39.17±9.61)岁;肠梗阻类型:单纯型肠梗阻70例, 胆结石性肠梗阻23例, 粘连性肠梗阻27例。X线组男66例, 女54例;年龄24~69岁, 平均年龄(38.28±10.24)岁;肠梗阻类型:单纯型肠梗阻68例, 粘连性肠梗阻28例, 胆结石性肠梗阻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肠梗阻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组织确诊为肠梗阻, 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排除认知功能障碍者、精神病或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严重障碍者及哺乳或妊娠期妇女。

1. 2 方法 X线组采用腹部X线平片进行检查, 受检者取站立位, 采用飞利浦DR进行腹部X线平片照射, 必要情况下受检者取平卧位, 辅以X线平片照射。由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师对X线光片影像进行分析。

CT组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检查, 采用GE公司64排螺旋CT机进行平扫检查, 以膈面到耻骨联合平面作为扫描范围。胸部平扫设置层厚为6 mm, 层距6 mm;进行重建时则设置层厚为1 mm, 层距为0.7 mm。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 利用高压注射器从患者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100 ml, 注射速度保持为4 ml/s, 随后进行增强扫描, 扫描时间维持2 min。图像采集完毕后立即送往工作站进行后期处理分析, 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等处理。由资历深厚的影像学医师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对梗阻部位、原因及类型进一步做出判断。

1. 3 觀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并比较CT组与X线组的诊断准确率, 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及梗阻类型诊断准确率。以手术病理组织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3]。诊断标准:①腹部X线平片:若检查结果提示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存在扩张表现, 结肠内径宽度>6 cm, 小肠内径>2.5 cm, 即可诊断为肠管扩张;患者肠内无肠液平征、小肠出现排列异常并且出现腹腔积液征等现象均可表明患者已出现肠梗阻。②腹部CT扫描:若患者肠壁出现呈对称性环形增厚的水肿2.0 mm, 肠系膜存在异常强化现象, 肠系膜血管内有腹水及血栓征, 肠系膜呈现云雾状且密度增大、肠壁有不强化或迟强化表现即可诊断为狭窄性肠梗阻。或系膜与肠袢扭转呈漩涡征或有U形肠袢, 提示为闭袢性肠梗阻。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组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为93.33%(112/120), 显著高于X线组的77.50%(93/1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5, P<0.05);CT组梗阻类型诊断准确率为94.17%(113/120), 显著高于X线组的66.67%(80/1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813, P<0.05);CT组梗阻原因诊断准确率为86.67%(104/120), 显著高于X线组的65.00%(78/1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9, P<0.05);CT组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85.00%(102/120), 显著高于X线组的70.83%(85/1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98, P<0.05)。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 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其发病急, 且病情发展速度快, 需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以保障其生命安全, 因而需要及时对患者的梗阻类型及部位进行明确判断。肠梗阻根据病因可分为动力性、机械性、血运性等;而根据梗阻部位可分为低位小肠梗阻、高位小肠梗阻及结肠梗阻[4, 5]。

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X线片进行肠梗阻的诊断, 但X线片在对肠梗阻病因等方面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影像学技术也随之不断成熟, CT检查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疾病的诊断中, 尤其是螺旋CT的出现, 让CT检查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成像质量高、立体化及准确率高等优势, 能够有效分辨肠道结构, 清晰的解剖结构能让医师对肠梗阻的病因及部位进行准确判断, 弥补了传统X线平片的缺陷。此外, CT扫描重建层厚薄,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横断面结构影像基本不会重叠, 从而能够将肠管内径、肠腔内外肿块、腹腔内肿块及积血等情况清晰显示, 更有利于医师详细了解患者腹腔内的实际情况, 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6-8]。本研究中, CT组肠梗阻诊断准确率及梗阻病因、部位、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X线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螺旋CT扫描具有成像质量高、立体化及肠道解剖结构清晰等特点有关。

综上所述, 在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扫描, 相比X线平片而言, 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并且能对梗阻部位、原因、类型进行准确判断, 有利于医师及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芳, 陈海. 比较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5):43-44.

[2] 孙铁春. 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肠梗阻中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8):47-48.

[3] 李海山. 腹部X线平片与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价值的比较.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33):43.

[4] 张洪, 梁汉欢, 彭可雨, 等. 腹部X線平片与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价值的比较. 临床医学工程, 2017, 24(11):1499-1500.

[5] 王勇, 杨喃, 李振海. 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 30(10):1458-1460. 

[6] 徐文奎, 李栋, 沙钧平, 等. CT与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1):2076-2077.

[7] 姜本涛, 王超.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32):14-15.

[8] 李钰. 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28):109-111.

[收稿日期:2018-08-07]

猜你喜欢

肠梗阻诊断价值腹部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笑笑不说话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
女子腹部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