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关于智慧图书馆运行与发展策略的分析与思考

2019-07-01夏子麟余菲赵静

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构成要素智慧图书馆

夏子麟 余菲 赵静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智慧图书馆运行相关内容,总结了智慧图书馆的功能、运行方式、构成要素、创新服务模式。然后探究智慧型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策略,应运用政府性统一平台建立智慧型图书馆;针对各项事物制定完善的标准化原则;强调科学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构成要素;标准化原则

引言:

智慧图书馆在智能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下得以初步建成,这种新型图书馆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理念,不仅看重技术,而且重视人文。电子化是智慧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形式,为用户提供电子化图书、古籍,便于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有了智慧型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能够打破地域空间限制,也能保证妥善保管各种文献原件。

一、智慧图书馆运行

(一)随时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源于国外,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国内与智慧图书馆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推动智慧图书馆不断向前进步。最初,对智慧图书馆的描述是不受空间约束,是可以被人们随时感知的移动图书馆。如今国外的智慧图书馆已经发展成为可以全面感知,而且还能广泛互联的智慧型信息有机体。在智慧图书馆平台中,同样有图书馆的大量信息资源。在人工智能系统的支持作用下,能实现随时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智慧图书馆综合体现馆员本身的技能和智慧,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技术与设备融合的事物,这种新型图书馆具有十分明显的人文情怀,人机互动功能会强化人们的学习体验,未来发展的空間更加广泛。

(二)运行方式和构成要素

智慧图书馆探索用户的信息需求,总结用户的行为习惯,并以此为基础,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些服务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此时身份的约束作用也会明显降低。用户在图书馆良好的服务环境下,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智慧图书馆的运行方式是以用户为导向[1]。智慧城市、社会单位的发展促进智慧图书馆的生成,反过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也促进智慧城市更好进步。在多种资源支持作用下,智慧图书馆才能良好运行。智慧图书馆的三大构成要素分别是技术、服务和资源。其中资源是最为基础的构成要素,支撑智慧图书馆生存发展。而技术则是科学生产力的代表,能够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服务是图书馆主动嵌入的一种构成要素,关系到智慧图书馆的运行质量。

(三)智慧型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

把图书馆内部局域网和外界连接起来,建立立体互联模式。在广泛互联体系的支持作用下,实现运营成本降低。该运营模式能够真正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在广泛的互联网体系作用下,促进网络、电视广播、电网通信的融合。构建真正互联、互通的信息交流环境。现代科技手段正在不断进步发展,推动传统图书管管理服务模式的重大转变,从而为社会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图书馆服务。在虚拟的大环境下,技术与服务统一融合,此时图书馆、数据库内的信息资源能够与网络环境和用户三方面构建共同关系体系,通过该种性质的有机结合,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二、智慧型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策略

(一)运用政府性统一平台建立智慧型图书馆

建立智慧型图书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也需要各方人员的支持。假如每一个图书馆都搭建单独的智慧平台,就会造成较大的资源重复性浪费。为此应当借助政府平台,构建统一的集中型智慧体系平台,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比如针对系统服务器、数据库、系统模块、改造系统,建立统一的平台,这会大大降低资金的投入成本。在人力资源方面,也能减少投入。建立统一化的平台,会在很大程度上助益城市整体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加速其运行进程。在政府的支持下,运用政府性统一平台建立图书馆,会更好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城市建设的智能化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二)针对各项事物制定完善的标准化原则

智慧型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需遵循标准化原则,这是科学稳定进步的前提条件。建立智慧型图书馆整体框架,应当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馆与馆智慧互联的工作中,融合技术、服务、资源以及用户时,要遵循一定标准化原则[2]。比如从基础标准和应用标准化两方面入手,建立原则,其中基础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国际、国家、地域内的规范性指挥图书馆的技术准则,另外还有具体的技术操作规范细则。而应用标准化的原则覆盖服务和应用等方面,针对共享共建事项制定执行标准,实现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也能获得最大化的服务效益。

(三)强调科学技术与人文的融合

智慧图书馆的本质就是智能,其中包括多个智能系统,具备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有信息收集、检索、处理,另外还能为公众提供智能服务。这些子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同时也是相通的。在网络的支持作用下,统一管理文献信息、用户信息。智慧系统为用户提供信息会更加智能、便捷、高效,这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在引入新技术时,要注意保留传统图书馆的人文智慧,使得传统服务模式的优点得以延续。也就是说加强科学技术与人文的融合,保护图书馆的传统价值观念。

总结:

综上所述,从功能和性质角度来说,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也是复合型图书馆,是新型图书馆的延续,也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共同产物。智慧化体现在强化人们学习知识的体验上。在未来智慧型图书馆的发展会更加专业、生动,也会更加主动、精确。在不久的将来社会迎来5G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会更快,范围会更广,网络承载的信息量也更大,智慧型图书馆的发展将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杨佳雨,周玲元,王雪.智慧图书馆情境感知微服务模式框架研究[J/OL].图书馆,2019 (03):47-52.

[2]赵迎春.基于智慧图书馆运行与发展策略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 (06):69-71.

作者简介:夏子麟(1985.11.1-)女,汉族,四川省广汉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智慧图书馆。

猜你喜欢

构成要素智慧图书馆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衡量维度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