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2019-07-01刘莹莹
刘莹莹
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具有传奇的一生,海量词作最能体现其才学。李煜的词明显呈现前后两种不同时期的风格,与其本人经历密不可分。后期词中透出浓浓的亡国之思,且愁恨之情隐于行文,观之欲出,在适当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下,易引发读者共鸣。本文将重点谈谈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同时从几方面细化分析其艺术表现手法。
关键词:李煜;亡国之思;艺术表现
李煜作为我国南唐后主,其在位期长15年,政绩平平,生活作风奢靡,但却在宋词创作方面有较为出色的成就。随着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后,一改在位时词作的纵情怡乐风格,转为在词中叹悲惨遭遇、述残酷现实、思亡国情景、叙人生心境,由“花间”词风转为“豪放”词风。李煜后期词作中的亡国之思让读者每每阅读,都会不由感动,而且词中极尽其能展示“愁苦”之情,成为其词文中的典型情感。观李煜之词,注重品读其亡国之思和艺术表现手法,有助于增强对词文内涵的理解,增进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一、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
通观李煜的词作,特别是被俘后,内容上显得更加深沉,情感多变,从国之亡事到民之人生,从外之情景到内之心绪,种种思绪跃然纸上。李煜的词中,充满了亡国之思。如名篇《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中:“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裘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该词是作者被软禁后所作,其中对亡国故土的思念之情洋溢于词文之间,称得上是亡国哀歌。词中,艺术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通过对春天的各种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心中的悲怆压抑之情。第一句中,雨水连绵,寒意难挡,其实更是心中的寒冷难以消除;第二句中,“梦”的意象应用,让李煜的身份转变显得更加突然,也散发出浓浓的思念之情,充满了忧伤与悔恨,唯有借酒消愁、借词散郁、借景抒情;第三句中,作者已经知道自己不再是登高所望江山的一国之君,内心凄凉,怎一个“难”字能述说清楚。第四句中,“天上人间”依然显出作者从一国之君沦为普通人,甚至是阶下囚的悲惨之相,落差如此之大,怎能不让人嘘吁。可以说,《浪淘沙》这首词,是最能表现李煜的亡国之思的经典佳作,在其中运用象征、比喻、对照等不同的修饰,充满了无限的留恋与悲伤情感。在李煜的另一首千古留名的佳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故地重游中,虽见旧景依然,但其实“朱颜”不再,亡国之后,一切熟悉的场景再没有熟悉的味道,字里行间尽是深情,愁苦之情如水难断,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二、李煜词作的艺术表现手法
李煜的词在后世之人的品读过程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变化,特别是在亡国之思下,各种愁苦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回味无穷,因此,词作被很多现代人所喜好,当然,李煜词作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在其能够使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传情达意,值得后人学习。
(一)直抒胸臆
上文提到的《虞美人》,是李煜直接表达情怀的经典作品。词中“小楼”“东风”“明月”“雕栏”“春水”等词,是作者亲历的各种优美景色,是作者对曾经美好过往的回味和追思。然而,此刻却是“不堪回首”,只能是将愁情化作春水远逝。这首词,全文并未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语,然正是一份真情注入其中,使得全词文短小精悍,亡国之愁、丧国之痛、故国之思得到直接释放。作者仿佛在自言自语,颇显痴状,回忆频起,却不堪回首,沉迷过往久久不能忘怀。在李煜《望江南·多少恨》一词中,同样将情感以直接灌注的方式表现而出,一个睡中清醒的人却满怀愤慨,创造出足够的悬念,通读全文才知是夜梦作怪。
(二)对比反衬
上文提到的《浪淘沙》,是李煜以对比手法写出悲欢变换情感变化的代表作品。此外,《望江南·闲梦远》一词中写道“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在字句对账工整中,可见南国之美景,然而联系到作者当时的被俘情况,可以理解这样的描写其实还是在反衬当前作者身处牢笼的凄苦与郁闷,愁思满容,不堪重提。两句“闲梦远”,这闲来得不得人心,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闲,是一种寄人篱下的闲,闲中带愁,闲中满忧。
(三)生动比喻
李煜的词中,皆运用大量的比喻手法,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又清新畅快。如以“春水”比喻愁苦,喻出了愁之绵长不息。在他的词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中写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作者观春逝时花谢之景来叹人生的不如意,曾经的美好时光如昙花一谢,不禁令人神伤。词中用“花开花谢”来比喻人生的欢乐与苦楚;用花红匆匆谢落来比喻自己曾经贵为天子帝王,却被打落凡尘的匆匆之变;似乎还在惦记回到从前,重来一次观“胭脂泪”享“”留人醉的生活,但事实上比喻自己已经不可能再回到从前,这样的奢求纯属臆想;用“水长东”比喻了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如水向东流,不绝不断。
(四)善塑形象
李煜的词作中,也有很多内容着重于刻画人物形象,或者描绘事物形象,从而表现亡国之思与离别故土的怨愁愤恨。如《捣练子·深院静》中写道:“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运用生动的描写勾勒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其一是捣练人,其二是失眠人,捣练人在夜色中活动,失眠人在夜色中听声,随着捣练声被失眠人和声,更加衬托出失眠人难以入睡的清醒感,增加了些许烦恼苦闷,同时在景物描写中,既有深院幽静、天井空洞,又有冷月清寒、帘栊模糊,更显出失眠人的孤单寂寞,显然失眠者自然是作者本人,形象刻画入木三分,折射出更多耐人寻味的情感。
结束语
李煜称得上是才比太白的文人墨客,虽然在政治生涯中并无建树,但在词文创作上却独树一帜。后期经历的转变让其词作风格由“花间”转“豪迈”,开启了一个新的创作流派,也塑造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诗人角色。词中的亡国之思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下,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郝丽新.浅论李煜词的亡国情怀[J].新课程学习(中),2011 (1):120-120.
[2]羅庆.亡国之音哀思难解——论李煜词的悲剧意识和亡国的必然性[J].牡丹,2017 (2):45-47.
[3]程琴.试论李煜词中"愁"的表现手法[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0 (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