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的价值
2019-07-01曾光顺
曾光顺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闪耀真理光辉、蕴含人格魅力、体现知行合一,为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将该思想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思政课;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6-0155-02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全党全国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青年学生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主渠道,担负着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学生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完全同步的时代使命,因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青年一代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主体力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闪耀真理光辉、蕴含人格魅力、体现知行合一,为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了根本遵循。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做实、做新、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集大成,是全党全国人民立足新时代面向未来、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也是高校思政課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思想制高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的重点任务。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的《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方案》,就是要以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入脑入心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目标打好攻坚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体会、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用新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价值导向和行动指南,对于青年学生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准确定位自身发展、积极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的要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思政课,是思政课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实要求和逻辑必然,有利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科学指导,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高度自觉,筑牢思想“大阵地”,种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田”,做好思政课供给侧改革,努力写好思政课改革发展“奋进之笔”,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实践性、现实的针对性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遵循和主要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思政课,以新思想为核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使思政课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有利于思政课建设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既明晰了课程定位,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针对性,更增强了话语底气、增添了“看家本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政治责任,培养思想上合格、政治上可靠、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
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要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思政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需要和强化党对思政课领导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只有强化思想引领和加强党对思政课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也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思想制高点,因此,遵循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和认知规律,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做好“融”字文章,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实、做新、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引导学生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新思想宣传教育在与时代前行、理论前行、技术前行和大学生人生前行的同步中始终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引导力,将“中国梦”变为大学生的“青春梦”和“我的梦”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际应用价值
1.有利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要突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强化政治导向,把新思想学习成效转化为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高度自觉。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安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历来是意识形态斗争争夺的重要人群。新思想体现着党的政治信仰、崇高理想、价值追求,在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确保高校青年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推进新思想深入大学生人心,把新思想转化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既是首要政治任务,更是长期战略任务。新思想有效融入思政课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前沿阵地,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成长进步、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力量的迫切需要。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思政课需要强化阵地意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系统、深度、精准、立体、创新推动新思想融入思政课,用新思想武装青年学生,把新思想学习成效转化为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高度自觉,方可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
2.有利于使学生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思政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用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不断教育和武装新时代大学生的根本举措。思政战线按照教育部学、教、传、研、干、实的六字要求,切实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教育教学工作。加强思政课建设,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推动新思想系统、深度、精准、立体、创新融入思政课。以大学生听得进、学得懂、记得住的方式方法,精准阐发新思想的理论体系、历史逻辑、实践价值,把线下科学深入宣讲与线上生动阐释结合起来,使新思想在大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契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坚持目标和参与导向,激发学生学习新思想的内生动力和兴趣,组织开展学习研讨、理论研究、实践体验、座谈、竞赛等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新思想,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在学思践悟中感受强大的思想感召力、情感感染力、实践穿透力,循序渐进地形成真挚的情感认同、深刻的思想认同、持久的信仰认同。激发学生拥抱新时代、实现新作为的动力和热情。
3.有利于以新思想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要遵循青年一代成长成才規律。要坚持不懈用新思想教育大学生。推动新思想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创新课程内容与形式,增强思政课的感召力与亲和力,将新思想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大学生成长的黄金期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周期高度吻合,大学生将亲身参与这个伟大历史进程。思政课推进新思想“三进”,用新思想构筑青年一代的强大精神支柱,听党话跟党走,引导大学生认清中国社会的发展大势,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地把“青春梦”“成才梦”“创业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有利于以新思想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命,大学生必须有理想,在思想精神上坚定。新思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将新思想融入思政课,坚持新思想宣传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从真理之光中受到启迪,切实把握新思想贯穿的坚定信仰追求,把新思想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壮丽篇章的伟大实践贡献力量,把中国梦变为“青春梦”和“我的梦”,青春建功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参考文献:
[1]谢传仓,洪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