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弱势群体的路径探析

2019-07-01赵晓明马文俊

学理论·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家庭农村

赵晓明 马文俊

2016年8月底,年轻母亲杨改兰在杀害自己的四个孩子后服毒自杀,这一悲惨事件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就在杨改兰杀子自杀的数天后,杨改兰的丈夫李克英也服毒自杀了,家里就只剩年迈的父亲杨满堂和奶奶杨兰芳,一个家庭就这样毁了。这起事件就发生在甘肃省康乐县景古镇阿姑山村老爷湾社。杨改兰家地处农村偏远山村地带,受环境条件及自身条件的制约杨改兰家极其贫困,其家中多子且年幼,有老年人、残障人、妇女,是典型的农村弱势群体。本文立足于杨改兰事件,并从这一事件出发来探寻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弱势群体的路径。

一、农村弱势群体的界定及特征

(一)农村弱势群体

何谓农村弱势群体?笔者认为,农村弱势群体是指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保证其最低的生活标准,需要国家、社会给予一定救助帮扶的家庭或个人。主要有三种类型: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及妇女。

贫困家庭主要是身体残疾或者存在一定精神上问题的这样一群人,这些人对于自己的正常生活都难以自理,只能靠国家的补给维持生活。孤寡老人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自己的子女,到来膝下无人照应,生病时无人知晓,他们没有经济来源,生活环境更是令人担忧。留守儿童及妇女说的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大都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家里缺少劳动力,生活贫困,由于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农村留守妇女缺乏生产能力和技能,加上家庭羁绊等缘由致使这三类人成了农村弱势群体。

对于农村弱势群体来说,经济上的弱势是造成弱势地位的本质所在。由于经济上的弱势,使得在社会地位、思想文化等层面都处于弱势。杨改兰家庭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家中多子且年幼、有老年人、残障人、妇女。其中,入赘的丈夫李克英属于残障人,夫妻两个人育有四个孩子,年过七旬的奶奶杨兰芳,父亲杨满堂也年事已高,这一家人在农村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在村里杨改兰家的房屋位置是在离主村落比较远的地方,一般这样的家庭与村里主流群体的互动甚少,在农村这种远离主村落的家庭叫“独户”。“独户”一般过的是独善其身的生活,这也就是被村庄边缘化的原因,而被边缘化的家庭往往是村里的弱势人群。加之杨改兰和丈夫本身就老实巴交,不善言辞,除非万不得已和村里人有往来,一般是不跟村里人打交道的。而其杨改兰的丈夫又是倒插门女婿,在农村人们思想比较保守落后,“倒插门”会被主流群体所歧视,所以杨改兰家严重缺乏与村里主流群体的交流互动,更缺乏村里主流群体的支持。

(二)特征

1.劳动力的缺乏。农村弱势群体家庭中一般都会有老人和孩子,而老人和孩子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况且还需要有人照应和看管,谈不上为家庭减轻负担,相反,会额外地消耗家庭极其匮乏的资源。

2.社会地位的卑微。农村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属于最低阶层,他们是最缺乏自信和幸福感的群体,属于真正的“草根阶层”。他们的付出与所得到的往往是不成正比的,由于不善交际,他们的心声很难表达或被倾听,很少有人关注他们所处的环境。弱势群体在农村里是被边缘化的,他们没有发言权和表达心声的机会,而在城市里往往会被城里人另眼相看。社会地位的卑微使得农村弱势群体对于自己的最基本需求都不敢去争取,现实上的差距跟心理上的落差导致农村弱势群体普遍的不自信、自卑。

3.抗风险能力的脆弱。农村弱势群体的收入相对而言是不足以维持正常的开销,如果再遇到自然灾害、突发事故或生理疾病时难以应对,没有抗风险的能力,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只能靠运气,只能祈祷自己相安无事。

从上述特点中我们看出农村弱势群体自身缺乏摆脱困境的能力,这就要发挥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的作用,政府的引导加上社会组织的积极介入,摆脱农村弱势群体的困境只是时间问题。在这方面,社会工作可以发挥他的专业优势,社会工作有其专业的理论和科学的专业方法,这是一般行政方法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否则,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党的十九大中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到2020年實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成效将会大打折扣,杨改兰事件是一个特例,但也反映出当前社会各界以及政府层面对于偏远农村贫困地区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发展不好会制约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了,对于农村的政策需及时做出新的调整和反思。

二、农村弱势群体的成因分析

(一)个人层面

1.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受国情的影响,我国对于教育资源的配置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农村尤其是偏远穷困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特别是校舍破旧不堪,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生活条件的艰苦使得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城市而言是稀缺的,而且教育成本也比城市高。农民对学校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较多的不足,致使大多数的人并不积极地选择尽量多的教育,而是尽早地选择谋生的手段以及尽可能多地去挣钱。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小学初中文化水平似乎就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生活的需要,接不接受更多教育对于他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农民本来就没有什么多余的收入,接受更高的文化教育是一般农村的家庭所不能承受的,况且短期内也见不到什么收益,显然这并不符合理性的选择。在农村更多的农民似乎只看眼前既得的利益,没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无视教育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影响。

2.思想观念及文化水平落后。农村弱势群体的文化基础极其薄弱,没有文化基础是难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并且长期处于一个缺乏交流的空间,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封闭的社会环境加上与外界几乎没什么交往,使得所利用的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相对缺乏,所获取的信息资源也是极其缺乏的。另外农村弱势群体缺乏主动学习新技术、新文化、新思想的意愿,加上深受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影响,农村大部分农民有着过分依赖政府的思想、图安稳的思想等,这些都无疑加剧了农村弱势群体落后的思想观念。杨改兰没有上过一天学,她的沟通与交际能力明显是不足的,19岁时就与李克英结婚育子,可以说,杨改兰不仅仅早婚而且还是一位文盲母亲。

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和意识上的束缚,农村弱势群体既守旧又偏执,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教育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他们自我发展能力与脱贫能力的不足。农村弱势群体的守旧落后观念对于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落后保守只能会阻碍自身的发展。由此可见,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弱势群体在经济上的弱势地位,就必须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从观念上进行彻底的革新,要引导农村弱势群体主动进行生活观、居住观、生育观、市场观、资源观的更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弱势群体思想观念落后守旧的问题。

(二)家庭层面

1.农村家庭的封闭性减少了家庭成员与外界的互动。农村家庭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农村地区的社会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农民之间关系的紧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缘关系的远近。在农村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及社会交往活动的单位,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因此人员的流动性相对于城市而言要小得多,这主要是以小农经济为根基的社会关系所决定。农村家庭一般都比较封闭保守,主要体现在农耕经济本身就是自给自足的生产劳作,这就从本质上导致了农村家庭的封闭性。其次,受环境和资源的局限,如交通不便,获取信息的渠道匮乏,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低,又没有学习新技能、新思想、新文化的欲望,致使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杨改兰一家在村里几乎是被村里主流群体边缘化的一家,不仅仅是因为杨改兰家的房屋离主村落远,更重要的是杨改兰和丈夫老实巴交,不善言辞,又不主动与人交流,才被村里边缘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杨改兰的丈夫是上门女婿,上门女婿在农村是被人瞧不起的,对杨改兰来说,生活中的歧视是无形且漫长的,这在无形当中给了生活压力以外的精神压力,而这精神上的压力不容易被外人察觉但很容易摧毁一个人。

2.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单一且偏低。經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管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基本生活,经济收入的多少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好与坏。在从事社会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生产劳动的最终成果是经济收入决定的,这不仅反映了人们社会生产以及社会分配的能力,而且还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消费能力,经济收入是社会结构划分的主要依据。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的偏低,单一的收入来源是这一现象长期无法改善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在经济上居于弱势地位,往往在低收入家庭中老弱病残者居多,或者是家庭劳动力人数少,导致经济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一般以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为主。外出打工的收入主要就是工资性的劳务收入,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主要就是种植农作物、饲养畜禽等的收入。

杨改兰的丈夫李克英是入赘到杨家的,所以在杨家李克英沉默寡言,很多时候李克英是农闲时外出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农忙时回家务农,夫妻两人养育有四个孩子,仅靠打工和务农作为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家境十分贫寒。每年杨改兰一个人要耕种十多亩的山地,山地由于条件的限制既难种植又没有好的收成。家里还养了三头牛三只羊,喂养牛羊的活也都压在杨改兰一个人的身上,十几亩的山地一年只收一次麦子,一次大豆,加上收成不好,收入微乎其微。从收入的来源和收入的多寡来看,杨改兰家的收入明显单一且偏低。

(三)社会层面

1.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完善。目前,由于社会经济转型速度加快,大批落后产能以及劳动力密度大的产业纷纷退出市场,导致我国的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而资本的供给又没有跟上,使得在要素市场中,劳动力处于劣势。其一,在我国的居民收入分布中初次分配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这是分配公平的关键所在。其二,从目前的分配制度来看,再次分配对于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还是很有限,反而当前社会的收入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由此可以推论为,目前我国的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并没有衔接好,还有就是在分配制度层面存在制约公平性的缺陷,其中初次分配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收入不公平的决定性因素,再次分配制度本身的缺陷加剧了不公平的分配。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明显。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农村跟现代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分割也越来越严重,现在网络上很流行的一个词“地域黑”意思就是存在地域差异之间的人们相互抹黑。城里人瞧不起农村人,农村人也很难接受来自城市里的人,这是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在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之下,农业已经成为比较弱势的产业,而农村弱势群体还是主要以第一产业农业生产为主。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农业生产以及组织制度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这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难以继续生产,况且土地的流转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农民只能以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为业,这种效益低下的产业极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城乡分治体制,使得政府对于农业的投资相对较少,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就业机会并不均等,农业发展在全球经济化浪潮的影响下更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杨改兰一家人以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维持着基本的生活,不仅缺乏市场意识,而且更缺乏现代工业化生产所需的技能或技术,致使杨改兰一家逐渐与现代化的社会脱离,既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也很难在社会立足,最后迫于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宣泄了对社会的不满。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弱势群体的优势

王思斌教授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主要面对的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它在预防和解决社会困难方面有着其他职业不可比拟的优势。社会工作者并不仅仅是链接资源或是提供简单的服务,而且社会工作也把服务对象能力的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作为工作的目标,变“输血”为“造血”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理念。所以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弱势群体有自己的天然优势。

(一)理念优势

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这是它的宗旨,这一理念有利于调动弱势群体的主动性,激发被服务对象的潜能,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和“赋权”等理论都强调应充分激励与发展服务对象的潜能与优势,社会工作者应聚焦于实现服务对象自助能力的增长,不仅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舒缓心理压力,更要提升服务对象的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抗风险的能力。

(二)能力优势

社会工作的能力优势主要体现在社会工作者对于服务对象的重视,始终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此外,社会工作在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优势资源、提供资源链接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可以说社会工作就是社会大齿轮的润滑剂,有了这个“润滑剂”社会发展的齿轮才会越转越顺,越转越快。

(三)方法优势

社会工作有三大方法,分别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有一个通用的过程,即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这六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会有每一阶段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个案工作以个别化的方式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服务,以缓解服务对象的压力,激发潜能,使其更好地应对所面临的问题;小组工作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及社会功能的恢复;社区工作以一定的社区为对象,动员与调配社区的资源,改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变迁,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

从杨改兰事件中我们看出,如果专业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应用到此事件中,或许会避免这样的恶性事件发生。例如:采用危机干预模式,危机干预就是对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危机而采取的干预工作,危机干预这一模式注重不同介入方法的综合运用,只要能有效地干预危机,服务方法中就可以采用。危机干预模式有它自己的特点,一是可以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二是会迅速做出危险性判断。三是可以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四是积极协助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做出解决的措施。笔者认为杨改兰在杀死自己的四个孩子后服毒自杀这件骇人听闻的事件如果以危机事件对待,并及时介入是可以有效防止像杨改兰一家这样的恶性事件发生的。

四、在农村弱势群体中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路径

对于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不能仅仅是以生活救济为主,生活救济这种无偿的输血式帮扶未能培植和增强农村弱势群体的造血机制和功能,生活救济只能减缓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并不能使弱势群体真正摆脱弱势的地位,也无法做到弱势群体自助能力的提升。因此,对于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应聚焦于提升弱势群体的自助能力,调动弱势群体的主动性,使他们自己对于自己的弱势地位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认识到自己的短板,这总比输血式的帮扶有效。社会工作者应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提升“造血”能力,激发其潜能,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会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弱势群体的自我救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个人层面

通过个案工作的介入,开展教育和职业培训,更新落后守旧的观念,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自助能力。

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方法,以农村弱势群体为工作对象,帮助其改善社会功能,舒缓心理压力,挖掘潜能,提高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使之有更好的社会适应性并享受更多的福祉。个案工作以個别化的服务方式对案主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服务,作为一种一对一的、面对面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增强农村弱势群体的自救意识有其独特的优势。农村弱势群体缺乏基本的职业技能,加上文化水平低又没有学习新技能、新思想、新文化的动力,使得弱势地位长期没有改善。自身的不求上进拉大了与日新月异现代化社会的差距。因此,开展以教育为主的职业培训,改观其落后守旧的思想观念是极为迫切的。社会工作者不应把弱势群体简单地看作被救济的对象,而是鼓励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为其创造条件,提供科学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网络,使之乐于参与到为其提供的帮扶活动中,从被动到主动,真正成为帮扶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二)家庭层面

通过家庭社会工作,提供法律及心理援助、调适夫妻关系、干预家庭危机、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

在中国,家庭是第一位的,家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家庭社会工作就是指以家庭为核心的目的在于促进家庭和睦和发展,并运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和链接,不断增强家庭的功能,改善家庭的环境,最终解决家庭所面临的问题。家庭社会工作在介入农村弱势群体时,有它自身的优势,家庭社会工作这一专业方法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去观察个人、理解个人,而不是独立地去思考和理解,将个人的问题放到家庭这个大环境中去分析,这就是家庭社会工作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个人总是在与他人的互动当中体验喜怒哀乐,往往家庭对于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家庭系统作用的结果,是在家庭互动中的情绪表现。所以说家庭社会工作在增强家庭应变能力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实时为家庭做系统的分析,不管是为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及心理援助,还是调适夫妻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干预家庭所面临的危机,都是非常可行的。

农村弱势群体的法律意识相对城市而言是较欠缺的,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是不懂得也不知道要去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了。杨改兰一家在村里是贫困的更是弱势的,当面临自己家的低保被村民联名取消掉后,除了无奈跟叹息,就没有可寻求的其他路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为此,笔者认为在农村地区开展法律咨询及婚姻家庭心理辅导是可行的,农民本身就欠缺基本的法律常识,加上信息的匮乏,他们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乡村开展家庭社会工作,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法律常识和生活常识有利于家庭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社会层面

1.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农村弱势群体应对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一个人没有社会的支持,那么这个人的支持网络是不完善的。在社会中生活是要与人打交道的,不可能独善其身,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维系着彼此之间的情感和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社交圈为社会支持网络提供了一个平台,社交圈的大小影响着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可以被看作社会支持网络,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络是不健全的,更别说农村弱势群体了。社会支持网络的不健全导致农村弱势群体在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应该发挥社会工作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方面的作用,通过干预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网络来增强农村弱势群体应对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

杨改兰事件折射出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没有健全,健全的话也不至于发生一家六口集体离世的悲剧。不仅家庭支持功能缺失,而且乡村邻里互助体系也瓦解了。如果杨改兰的社会支持网络健全且家庭支持功能和乡村邻里互助体系没有瓦解,或许这起悲剧可以避免。

2.通過社会行政,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社会行政是宏观的社会工作方法,是属于政策制定及执行层面的方法。社会行政在统筹资源分配以及宏观的政策决策时有其独到的优势,将社会政策转变为具体的服务,可以有效地去执行,不仅可以合理地运用资源,而且还可以促进有效的服务。社会行政可以增进社会福利,还可以满足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的需求,了解其真实的情况,反馈给政府,使政府以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农村弱势群体发展的政策,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以及社会秩序。通过社会行政,不断地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使政府与农村弱势群体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网络,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真正地落实好,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段迎君,富苏苏,田贵贤.当前农村弱势群体成因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2007(2).

[2]郭学凯,魏雪芳.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村弱势群体问题及纾解路径[J].经济师,2014(3).

[3]吴济慧,孙焕良,符瑛.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救助的职业培训策略[J].继续教育,2015(3).

[4]唐惠敏,姚胜南.增能与赋权: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路径[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5]戴利朝: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6]李耀锋,赵玲玲.社会工作:促进乡镇社会管理走向善治的一条路径[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15(4):624-68.

[7]周启迪.浅析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我国农村弱势群[J].理论探讨,2013(3).

[8]李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人扶贫的路径分析——基于社会互构理论的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5(22).

[9]郑开锦,张华荣.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利益维护[J].党政干部论坛,2008(10).

[10]向羽.从“服务”到“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探析——对珠海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反思[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6,16(3):31—38.

[11]李迎生,李静文,吴咏梅,等.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需要、模式及介入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3(1):78-89.

[12]邓玮.农村老年人自杀风险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以抗逆力视角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1):33-40.

猜你喜欢

家庭农村
家庭“煮”夫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恋练有词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反腐败——从家庭开始
寻找最美家庭
新农村 新一辈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