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探析
2019-07-01尹璐璐
尹璐璐
摘 要: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仅需要物质方面的提升,也同样需要精神方面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进行研究,有利于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观和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是实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中国精神;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6-0016-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当今社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新时代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不仅要加强经济、政治等建设,而且必须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也需要不断创新。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进而整体拉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第一,推进文化事业普惠性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首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均衡化是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人民群众才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行动当中去。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所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当务之急就要重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量。其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是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方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未来我们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这表明,政府就应该不断地进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创新来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使群众感受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第二,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国家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致性。首先,扩大文化产品覆盖范围是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需要提升民族精神建设,需要扩大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的范围。“一个文化产品是否具有生命力、竞争力、传播力,关键在于它的创意”[3]。外来文化之所以能够占有我国市场的一部分,其原因在于善于抓住群众的娱乐特征进行文化产品内容及形式的创新。因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扩大本民族文化产品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生产出具有中国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还应当将带着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例如,2017年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国产电影《战狼2》在汲取好莱坞电影制作优点的同时注入了新的血液,“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1]。其次,运用高新科技,建设新型文化业态是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提起高新技术,我们首先会想到“互联网+”,世界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变成了“地球村”。我国的文化产业可以依托高新技术改造文化业态,赋予文化业态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达到宣传我国文化的作用。
二、弘扬“四个精神”,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4]。而这一根基就是中国精神。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出伟大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5]。尤其是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第一,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根源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民族,《礼记·大学》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纵观历史,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历史的明君圣贤也在不断追求革新。如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来者有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晚清以来,中国人民更是不断地进行创新实践,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中华民族还创造出伟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贡献出“四大发明”。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6]。如今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继承了创新精神。
第二,大力弘扬奋斗精神。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其提炼的奋斗精神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激励作用。其中,毛泽东同志曾讲道“同志们!愚公移山的故事我讲了不止一次,就是希望大家学习愚公精神”[7]。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提到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个人,缺少了奋斗精神就会止步不前;作为国家,缺少了奋斗精神就会萎靡不振。奋斗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在物质上要强大起来,在精神上也要强大起来,中国精神就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1]。要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不能抛弃奋斗精神,因为奋斗精神是引领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精神食粮。其次,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大力发扬愚公不畏险阻、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才能敢于面对困难,遇到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文化軟实力。
第三,大力弘扬团结精神。作为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团结一心的民族。人民作为文化的主体,创造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国精神中的团结精神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一脉相传,直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也同样强调“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5]。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团结精神符合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是被历史经验所筛选保留下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成果。这一团结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能够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第四,大力弘扬梦想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5]。一个伟大目标的实现必定需要一个伟大的梦想支撑,梦想精神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到至关重要的能动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中,用梦想作为实践的内驱动力,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奋进。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到各种侵略屈辱后的爱国人士得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一个民族要想独立自主,就必须要有梦想精神的支撑。
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价值,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长久稳定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本国的文化就必须被其他国家所接受、所认可。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中国价值在国际上的塑造力、感染力、传播力不断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稳固提升。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在这个信息发达的年代,我们实现了古人曾向往的“不出于户,已知天下”的理想状态。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很多人出现盲目崇洋媚外的现象,导致扭曲本国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会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中国一定要传播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一个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势必会影响其内部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也不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倡议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世界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是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价值观念,是被国际社会所认可、所崇尚的中国价值观念。
第二,高度凝练和诠释中国价值观。中国的价值观念要想在国际社会中立足就必须要求我们高度凝练和诠释中国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外界用不同的角度去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促使其他国家了解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底蕴深厚,中国学者们只有不断地向其他国家诠释我们的价值观念,使其他国家能够理解中国的价值观,才会使他们欣然地接受中国提出的建议,进而提升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积极走出国门,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对外开放的格局越大,我国学者就会有越多的机会与各国学者们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国家话语权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第一,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首先,要创新对外的宣传方式。由于外国对我国的了解大多数是通过我国对外的宣传,所以我国可以在宣传方式上进行不断创新,使各国愿意了解中国,愿意倾听中国声音。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对外话语的创造力。在国际学术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有着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积极走出国门,增强国家文化影响力。
第二,增强对外话语的感召力。在国际学术交流的过程中,我国可以邀请各国的青年学者赴中国进行一段时期的学术交流与学习,使各国学者融入中国,去感受中国的文化,“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进行国际传播时,可以借助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将其传播和扩散到各国学术工作者的脑海中,使这些学者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逐渐形成认知”[8]。如果国外的学者能够和我国的学者一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那么我国的大国形象就会在国际社会中不断地树立和闪亮起来。
第三,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提升我们的话语能力。要使我们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有话说,能说上话,就必须有高度繁荣和发达的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5月17日,我们党专门召开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就提道:“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9]。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需要中国的学者们静下心来,认真解读中国实践,着重构建中國理论。从而使我们的专家学者在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中,能够有道理可讲,能够讲出真正的道理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谭东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路径探析[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1).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21.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左路平,吴学琴.当代中国价值观点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J].探索,2018(1).
[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