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

2019-07-01马捷

现代交际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学全面发展

马捷

摘要: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政治观念、建立良好的品德素质。大学新生在面对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交往时会产生诸多不适应,结合积极心理学相关思路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校园,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因素,完善自我认识,有助于学生早日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新生 适应性教育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9-0132-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完成新时代的发展任务,大学生要勇于承担起这个重要的历史使命。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每个大学新生都需要经历心理的转变和适应。面对新阶段的生活和学习,许多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尤其是“00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进入大学后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现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以引导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情景为目的而运用各类型教育方式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学是以引导人类实现自我、关注人类健康幸福和倡导人类和谐发展的心理学,因而,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研究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必要性

(一)帮助新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具备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高尚言语行为品德的大学生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合格的人才。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纯净的心灵是一名合格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德才兼备是基本标准。当代大学生是素质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要注重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这符合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积极趋向。因此,适应性教育需要帮助大学新生形成这个基本意识,恰到好处地教育和引导其快速适应新环境,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进而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新时代,国家面临着经济、社会、科学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离不开培养素质全面的大学生。切实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作用,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新生实現全面健康发展。

(二)营造积极的高等教育环境

良好的高等教育环境下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和开展大学生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共中央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全社会需要热切关注的,要积极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安定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会更健康地成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有效地开展。同时,积极心理学观念需要积极地发扬和发展,积极的高等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新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挖掘自身潜能,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为了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调动新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大学生活的美好并愿意主动融入大学集体。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突破口

积极心理学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受教育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积极的品质并给予鼓励,从而逐渐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积极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尊重个体人格差异与潜能挖掘、重视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有相通之处。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之后,多项相关研究都表明积极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成果。积极心理学的“幸福”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幸福观,将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发挥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心理学的“优势”理念可以敦促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丰富且具有时效性,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引导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开启学生的创造力。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现存问题

(一)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结合大量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方法措施略显单薄且不够全面。目前,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教育多偏重于新生普适性教育,往往缺乏针对性。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当下属于孤立状态,它与家庭、社会分隔开,缺乏一定的沟通,这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适应期是关键期,这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不好就会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成效。同时,适应性教育也要长期坚持,教育时间太过于集中,缺乏连贯性,可能当新生真正需要的时候,适应性教育已经结束,这就与我们提出的适应性教育的初衷相悖。

(二)教育内容与学生心理需求适配性差

人们常说,大学即为小社会,因为从大学开始学生就开始脱离家庭在校居住成长,于是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就容易出现全过程教育中的“断裂处”.在这个“断裂处”,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个时候学生由于缺少了可依赖的家庭提供的庇护而产生无助感。究其根本,还是大学新生面对新环境、自主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时心理素质不过硬。衔接好这个“断裂处”。教育工作者就要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重视内在的塑造和引导。目前,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内容少且枯燥,缺乏创新性,没有结合新生心理情况,甚至不符合新生的心理,让新生觉得他们学习的内容与他们自己也是有代沟的。有的创新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了一种呈现方式,仍旧不能调动起新生的积极性。

(三)针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缺乏本土化和动态化特点

适应性教育最先是从国外提出并开始注重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除了对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范围比较广之外,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比较深入。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话,当然可以对本土的适应性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但毕竟这样的适应性教育是“舶来品”,要想让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本土化,就必须实事求是,结合本土情况和现实需要。我国的文化背景本就与外国文化存在差异,大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更是不同。我们需要在借鉴国外适应性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调适、磨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加上积极心理学的介入,就更要注意探寻怎么样介入才是最优解法。而且,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每一年或者每两年还是有差别变化的,要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做即时的动态调查分析。

(四)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未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

對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最重要的是环境。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角度来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在可体验的环境中感受才有好的效果。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具有依赖性,面临挫折容易逃避畏怯,心灵较为脆弱。如果在一个相对消极的环境里,这样的问题就可能愈演愈烈,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适应性较弱的新生就极易产生心理崩溃或其他的心理问题。造成环境消极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之间可能都不太熟悉,相处方式还没有调和到更优的状态;另一方面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代沟,交流不够畅通,老师不能及时获取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不能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环境应该由“消极”向“积极”转换。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应用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高效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

改变以往“以一育多”的模式,采用“以多育多”的模式。以往可能是一个辅导员、一个心理教师、专政干部负责多位学生,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兼顾到全部,寻找一些优秀校友、优秀学生多方位提供帮助会更好地提升教育效果。同时,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设立对话联系栏,大家随时可以交流自己的感受看法,提升交互状态。此外,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分阶段进行,贴合新生不同的心理变化阶段进行恰当的课程教育。前期可以向新生介绍进入大学后可能会出现哪些不适应的状况,为他们提前打好预防针,教他们如何适应环境。中期可以教如何适应学习、生活。后期,着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正确引导大学新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每个人在面对困难时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消极情绪必然会造成逃避困难且无法解决问题的状态,而积极情绪会使得个人拥有更好的发展。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会使得人们今后的奋斗更有目标、社会更加和谐,因此,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怎样去追求幸福,让他们掌握追求幸福的方法,这些都会让他们受益终生。首先,在心理和生理上关怀学生,让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在人际关系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积极情绪,提升喜悦感。其次,在学生遇到挫折时,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及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到积极的事情中。平日里学会缓解压力,释放不良情绪。最后,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升幸福指数。

(三)营造积极温馨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环境

通过开展各项校园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之间的关系紧密性。文化活动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军训活动弘扬爱国精神,知识竞赛提升学习氛围,体育活动增强健康体魄,对外交流拓宽眼界视野,职业规划提供目标方向,创新创业启发创新意识。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进步。此外,教师要不断创新上课方式,增强课堂内容趣味性和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多样性的评优内容,不只局限在学习、体育、文艺等板块,可以拓宽到更多学生喜欢的领域,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环境注入朝气。

(四)丰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教育团队

丰富教育团队成员构成,且各位成员的文化水平与道德素质要达标。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心理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社会道德模范人物、行业领军人物、优秀校友等都可以加入到这个团队当中来。为了更好地贴合大学新生的心理,教育团队要时刻关注新生的成长轨迹,在实践中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的青年教师团队骨干。

参考文献:

[1]林立涛.全过程育人视阈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72-78.

[2]史立伟.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7(3):117-120.

[3]刘凤影,袁立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127-129.

[4]管巍.简析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67-69.

[5]万金店.试析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92-93.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学全面发展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