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探究

2019-07-01张应容

读天下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新课标培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一个人终身受益,能适应时代对个人素质的高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为此,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更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还要抓好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接新班时都很重视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的综合能力。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的。

一、 培養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优秀的书法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宋代朱熹说:“凡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人靠衣裳马靠鞍”,书写是语文的脸面。我每接一个新班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强调一定要特别重视书写。不论是作业、课堂笔记或是其他形式的书面材料,都要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我注意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鼓励他们写一手好字。每天抽出5-10分钟时间进行写字训练,不求写得多,但求写得好。教师要做这方面的表率,特别是上课的板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很大,要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在班内形成写字练字的氛围。

二、 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自主学习结合语文就是课前预习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后复习与置疑的习惯,独立思考创新求异的习惯。其中,课前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强化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使你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需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学会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是每个学生必备的习惯,是自学的第一步。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而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语文成绩进步大,而且在阅读、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课堂听讲,要求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并做到耳听、目视、心思三者结合。所谓耳听,就是要认真领会教师课上所讲内容。用心专一,思想不开小差,认真做笔记。目视即指认真看书,同时注意教师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动作,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每种演示,这对理解课文关键性的语句以及重点内容有较大的帮助作用。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在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其大脑的机能,促进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达到“教”与“思”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巧设思考,入情入境,获取知识,养成习惯。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听讲习惯。

四、 培养学生经常诵读的习惯

语文教学中诵读训练很关键,它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究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对课文的熟读和背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融会贯通,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学生的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早读时间,要让学生放声朗读。课堂上,要通过范读、齐读、默读、速读、分角色朗读、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质疑,在读中品味艺术特色,在读中训练创造性思维。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减轻后进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通过有选择的阅读,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唤醒它、迫使它加强工作。他又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更需要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而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关。事实证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与他们阅读的量成正比。新课标就明确要求中学生每年读2~3部名著,阅读量达80万字,这些中外名著都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一进中学,我就让学生每周做一篇500字左右的读书摘录。要求他们课外去图书馆读书看报,从做读书摘要开始,到写自己见解的读书笔记。只要是日积月累,一篇篇、一本本地读,学生的头脑就会丰盈充实起来。还让他们每周背一首课外古诗词。“厚积言有物”,积累对于初中生来说就是夯实基础,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到初二了,阅读已成了学生们课余的重要活动,许多名著中的典型形象已不再陌生。

五、 培养学生坚持写作的习惯

人们常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真实反映了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学生的作文习惯培养,我认为可以从观察和感悟着手。注重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我鼓励学生坚持课外自由练笔,可以写读书笔记、随笔,也可以写日记、周记、片段作文,形式随意,内容广泛,不拘篇幅。我鼓励他们写体验性作文,抒发真情实感;写思考性作文,发表真知灼见;写想象性作文,训练创新思维;写话题性作文,培养写作个性。对学生自由练笔的情况,我每周检查一次,写得好的,不仅大力表扬,而且在班内交流展览,推荐给校园广播站播送,推荐到学校文学社社刊上刊用,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习惯成自然”,学生练笔的时间多了,笔头越写越活泛,表达越来越流畅,作文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也鲜明起来。

当良好的习惯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对我们真的是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正是因为它的作用不会立刻显现,而日积月累,你总会看到它留下的印迹,感受到它带给你的震撼。为了让学生更快乐地学语文,更好地学好语文,我们一定要注重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简介:

张应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贵定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新课标培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