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合教育下的普校教师改变
2019-07-01喻岚岚
摘 要:普通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而融合教育需要更专业的教师和团队的合作。融合教育在做好普通班级教学的同时,还要有面对智力障碍、学习障碍、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感知觉异常等多种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能力。融合教育来了,普校教师也该有所变化了!
关键词:融合教育;普校教师;教育观
融合教育要求残障儿童在普通学校普通班级学习和接受相关支持与服务,它将身心障碍的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生活,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为一个系统。它强调,让那些身心障碍儿童在一个正常化的教育环境中学习,而非“隔离”,也非“随班就座”!在当前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有的教师抵触,有的教师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迷茫不前,亟须弥补特殊教育素养,通过树立新的残疾人观、掌握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尊重差异,使自我专业知识和专业情怀得以提升,适应融合教育发展要求。融合教育来了,普校教师也该有所改变啦!
一、 改残疾人教育观
“融合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残疾人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是人类的组成部分,是人存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一种表现。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护。《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社会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位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责任。
残疾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融合教育是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重要体现,推进融合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要正视融合教育这一主流趋势,树立科学的残疾人教育观,用积极的态度迎接融合教育。作为教师,不是被动地接受融合教育,更不应排斥、抵制融合教育,而是应该让融合教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需要,让人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 补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目前的融合教育中,很多教师在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面前束手无策、茫然无力,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接受过或者很少接受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学习。要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他们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必须补补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特殊教育知识。例如有关特殊儿童教育的文件法规、特殊儿童的概念及分类等。再如,教师要了解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和一般性规律。无论是缺陷儿童,还是发展障碍儿童、弱势儿童他们的身心发展既遵循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其独特性。教师要了解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发展的异同,理解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普遍性、特殊性、复杂性、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其次,开展差异教学的能力。有特殊儿童存在的课堂,其差异性远远大于传统课堂,驾驭这种大差异课堂是所有教师的最大挑战。融合教育,应以“特殊需要”而开展个别课程,设计个别教育计划、进行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特殊差异,实施差异教学,关注特殊学生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又关注学生个体内的差异,关注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优势和弱势,关注与教学相关的学生学习风格、思维速度和知觉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习结果上的差异。针对孩子不同的特质设定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合作学习、合作小组及同辈间的学习、合作以达到完全包含的策略和目的,最终目的是将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环境及社会生活的主流内。所以不管普通孩子还是特殊小孩都因其不同特质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分数不是唯一的指针。教无定法,但一定有法!“直接教学法”“阶梯教学法”“多感官教学法”“音乐教学法”“替换式教学法”“种子教学法”…,采用多种教学法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感受学习的快乐。
再次,开展多元评估的能力。目前融合教育中的特殊儿童,尤其是轻度残障儿童、发展障碍儿童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评估。若教师没有一定的评估知识,很难了解他们真实的教育需要,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服务。例如,同样表现为学习成绩差,可能是轻度发育迟缓导致的智商低,也可能是视力或听力轻度残疾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也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是单纯的学习障碍。如何给表现相同但教育需要却完全不同的特殊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必须以科学的评估为前提。怎样的教育服务形式才是最适合特殊儿童的,也必须以科学的评估为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有识别和筛查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技能。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选择都是基于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传统、单一的评估内容和方式不再能够满足特殊儿童评价和进步的需要。在有特殊儿童参与的普通课堂,教师应能够针对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调整评估方式、时间和难度,保证特殊儿童的进步和水平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客观的评量。“正向”“评估”“筛查”“转介”这些与特殊教育相关的专业概念都是融合教育必备的专业素养!普校教师是该好好补补课啦!
三、 学沟通协调能力
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团队的协作,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而教师就是沟通的桥梁。教师需要链接资源中心、康复师、医疗机构、心理学家、社工、特殊教育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的支持。资源教室、特殊教育学校、社区服务、医疗机构、家庭都是可用资源,教师是融合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何利用、开发、链接这些资源,为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提供个案管理、教育心理诊断、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学支持、学习辅导、康复训练和教育效果评估,都依赖于教师的沟通链接能力。而且,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在普通班级中容易产生孤独、自卑、不自信的情绪,而普通无特殊需求的孩子甚至家长容易排斥、歧视特殊需要的孩子,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营造良好的融合班级氛围,也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普通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而融合教育需要更专业的教师和团队的合作。融合教育在做好普通班级教学的同时,还要有面对智力障碍、学习障碍、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感知觉异常等多种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能力。需要我们教师用耐心、爱心、细心、恒心、信心去滋润特殊儿童的心田,开启心智。融合教育来了,普校教师也该有所改变了!
参考文献:
[1]漆国生,谭钰怡,陈梅凤.广州市特殊教育政策实施的困境及对策探析基于融合教育的视角.2014第四屆两岸教育政策学术研讨会.
作者简介:
喻岚岚,重庆市,重庆市北碚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