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2019-07-01李磊

考试周刊 2019年47期
关键词:情景教学引导健康教育

摘 要:以2018年高考Ⅰ卷中的食品添加剂问题为突破口,把SO2作为设计教学片段。分析高考对关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寻找健康教育的落脚点。介绍笔者在教学中基于真实情境,对健康教育的具体尝试及获得的教学启示。高中化学教材中可挖掘丰富的情境教学资源,要在拓展、研究性学习中渗透健康教育。

关键词:情景教学;健康教育;引导

2018年高考Ⅰ卷试题27题第(4)问:测量某葡萄酒样品中的抗氧化剂Na2S2O5的残留量(以SO2计)。该问以真实生活情境引入,围绕食品添加剂的残留量计算来设计问题。初读此题学生普遍会有疑惑,为什么葡萄酒中要加Na2S2O5(题干告知:作为抗氧化剂),为什么可以用SO2来表示(添加剂与SO2间建立数量关系)。

此题关注了食品添加剂这个社会热门话题。社会大众对于添加剂这个词有天然的抵触心理。为迎合人们对健康的渴求,各种线下商家、线上微商常在产品售卖中打出“不含化学物质”之类的伪科学口号,科学的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化学领域有句俗语:离开剂量谈毒性的说法都是不科学的。以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设计以下教学片段。

一、 以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为主角

环节一:实物展示红酒标签:原料与辅料:葡萄汁与SO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它在废气污染处理的习题背景中出现频率高。因此对它形成了既定印象:这是有毒物质。

环节二:提供知识卡片:

二氧化硫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起保鲜、防腐、抗氧化作用。

1. 杀菌剂。通过抑制微生物活动,推迟发酵开始时间。

2. 抗氧化。防止酒体的氧化而变色。

3. 增酸。调节发酵基质达到合适的酸度。

小结:合理使用二氧化硫,对葡萄酒的质量产生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如提高有机酸含量,降低挥发酸含量。

环节三:用数据和定量计算来辩证地看待添加剂SO2:

①欧盟规定:SO2的最高含量:红葡萄酒中为160mg/l,

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按照体重算,吸入SO2的最大量应控制在0.7mg/kg/天。

③在开瓶后摇杯的时间里,葡萄酒中有30%-40%的SO2会跟氧气结合而消失。

问题驱动:若成年人50kg,那么每日健康饮用量0.3-0.4L是否超标?

提示:按照我们提倡的葡萄酒最佳健康饮用量是男性每人每天0.3-0.4升,女性每人每天0.2-0.3升。

(按SO2的最高含量来算,假设一天喝的葡萄酒为0.3升,再剔除与氧气反应的SO2,喝入的SO2最高也就是160mg/l*0.3*70%=33.6mg。)

学生动笔计算,交流互动完成,形成共识:正规厂家出品的葡萄酒,适量饮用对于人体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环节四: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补充,交流讨论,对SO2作为食品添加剂这一性质有客观的认识。

教后体会:这次的教学尝试,学生除了用常规的价类二维的角度去认识,还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到添加剂的积极作用,合理使用的积极意义。化学与健康的关联也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有辩证,甚至是量变到质变的体现。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地润物无声地渗透健康教育,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通过对情境素材的真实再现,引领学生认识化学除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合成新物质外,在保障健康方面也有重大意义。

二、 健康教育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全方位渗透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是以真实的生活或者生产情境为测试载体,完成某個具体问题的解决,用知识点来突破,使能力考查落地。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对健康教育方面,关注科学性和应用性,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生情特点,有以下具体的尝试。

(一) 在课堂中挖掘素材,创设情境

注重应用及情境,就要求学生需灵活运用科学知识与技能,自行建构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二) 理论联系实际,剖析典型事例

与时俱进,不拘泥于教材,将热门时事和典型化学新闻事件,重大科技突破,电影片段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成为科学的传播者,融入社会或者家庭生活。才能拥有“火眼金睛”,存真求实,明辨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陋习或者谣言。

(三) 结合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对化学相关某些问题进行更深入且自主的学习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调查、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初步结论的活动过程学习知识。在这样的亲历实践中学生增加生命体验,在领悟与体验中形成每个生命的个性化理解。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健康教育也就自然融入了。

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特别去关注某些课题。如对高中生饮食情况的调查;对市面各种软饮料(奶茶、可乐、果酒)成分对比,分析利与弊;家居环境常见污染问题的研究;垃圾分类的原因和价值;烧烤食品的安全性探究等等。

三、 结束语

在中学健康教育中,老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渗透健康教育,力求体现真实和获得感。健康教育渗透过程,既要体现学科的人文关怀,也要追求化学素养的提升。这要求老师为寻找合适的教学落脚点,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健康意识,彰显化学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江合佩.高考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特点及教学启示[J].中国考试,2019(2).

[2]王后雄.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8(1):27-38.

[3]杨健,徐晓燕,金弢.PISA试题情境的特点及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学,2014(11).

[4]蒋中云.化学教学中实施生命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J].甘肃教育,2017(12).

[5]曹晓红.体验学习模型在生命教育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5).

作者简介:李磊,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

猜你喜欢

情景教学引导健康教育
模拟情景 重在参与
有效创设“情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