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小议

2019-07-01毛克兰

读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渗透对策必要性传统文化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塑造学生正确“三观”、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新课改三维教育目标,鼓励学生阅读经典、不断创新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化活动,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必要性;渗透对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加强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传承和发展,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文化教育是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的提出,更加明确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中,笔者立足新课程改革思想,探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对策。

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主张素质教育,力求通过全方位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 塑造学生正确“三观”的需要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正处于所谓的青春叛逆期。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对事物的认知处于感性的、片面的阶段,导致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蕴含着很多文化教育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如古诗词教育中的思想、民俗文化、节日、民族音乐等,都是培养学生心性,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元素。同时,傳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增强现代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改变过度追崇西方文化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

(二) 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教育本身就蕴含者丰富的文化元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应试目标作祟,导致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不足,甚至在进行古诗词教育时,教师习惯性的做法都是让学生机械记忆,缺乏目的性的文化渗透,导致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本处于缺位的状态。这种文化教育缺位的语文教育现状,与新课程改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传统文化,符合新课程改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对策

(一) 强化学生主体,鼓励阅读经典

在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合理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让初中阶段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积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举例说明: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校可以举办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鼓励中学阶段学生积极阅读经典文学书籍,学习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学校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还应该开展相应的经典文学作品交流会,使初中阶段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后能够进行相互交流。这样可以让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时有更多收获,使中学阶段学生充分学习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精华。

(二) 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创新文化渗透模式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是老师对初中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前沿阵地”。因此,在渗透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初中阶段语文课堂的作用。老师在讲课之前就应该做充分做好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备课工作,并对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背景以及该作品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有相应的了解。通常情况下来说,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都是古文诗词等,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学习时都会存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运用相应的方式方法充分激起初中阶段学生对古文诗词的学习兴趣。举例说明:老师在讲解经典文学作品《水浒传》时,可在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利用,播放一些精彩且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让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影视作品能深切感受到梁山好汉的侠肝义胆。这样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影视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后,在鼓励他们对原著作品进行阅读,以此达到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 以课外活动为依托,积极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的语文老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仅依靠语文课堂对初中阶段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积极组织一些古诗歌朗诵或古文学作品知识竞答等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板报让初中阶段学生在课余时间对板报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设计,学生在设计的时候对中华传统文化会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利用板报还可以向其他学生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无论是在校园中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竞赛活动,还是在让初中阶段学生开办中华传统文化的板报,学校都要为初中阶段语文老师提供坚实后盾,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给予支持。只有采取这样的措施才能使初中阶段学生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综上所述,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语文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的学科,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新课改的三维教育目标,立足语文教育课内外,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剑连.文明长久渊源传承——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91.

作者简介:

毛克兰,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

猜你喜欢

渗透对策必要性传统文化
刍议爱国主义思想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基于人文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略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