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2019-07-01王淑静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在各个方面都有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育也不例外,同样要经历改革和创新。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发展的局限性进行总结思考,从而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基础教育改革是小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就针对目前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有效性;对策研究
品德与社会科目是小学课程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这个科目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们的道德品质。但是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很传统,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基础知识,并不适用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教师们也并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发展,所以课程的设置意义并不大。因此目前教师要做的就是将从前不重视的这门课程重视起来,在应对考试的基础上,把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升上去,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发挥课程设置的意义,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国家输送一代又一代思想素质较高的人才。
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思想较为落后
目前,虽然新课改持续推进,但是也仅仅主要学科改革情况较好,对于像品德与社会这种科目由于本身学校就重视不足,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也相对落后。只重视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死记硬背,很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是对学生以后发展非常不利的,对此学校和老师要格外重视起来,确保学生能够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 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现在学校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只是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系统授课,但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教材存在很强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并且教材也仅仅罗列了基础知识,对于现代化的案例并没有涉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对于这一课程主要内容的理解,不利于其后续发展。
(三) 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教学方式上部分小学品德与社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前不能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只是按照课件和课程大纲给学生讲解,这就使得课堂气氛非常压抑,学生也很难对这一课程产生兴趣,课堂效率低下。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二、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讨
(一) 创新教学方法
上文提到,很多学校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程是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所以教师要重视起这一问题,创新教学方。例如,在讲授《爱惜资源》一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像学生展示一些污染严重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通过实际案例教育学生爱惜自然资源,这种直观的感受会使得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的理解,也会更加体会资源被破坏后自身受到的伤害,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优秀品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很难融入课堂,而且教师对于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视度不高,就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那么教师就要采取各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例如:教师在讲解《有趣的家乡风情》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并安排每一个小组都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描述,描述完后再次进行讨论,说出家乡风情的优点和缺点。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课程内容中心,也积极地融入班级氛围中,并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于团队合作的信任感。
(三) 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
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唯一可以让学生接近生活实际的方式就是教师给学生举例子,但这有一个弊端,即学生在理解起来还是会觉得离自己很远,也没有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学生的思想发展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教师在讲解《交通与生活》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带着学生去操场上比较安全平坦的地方,画出马路和人行道,并画出红绿灯,安排几个学生扮演小汽车,在讲清交通规则后,让他们分小组顺序自行过马路,教师做裁判。教师也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小插曲,比如可以讓一位同学扮演老人,教育学生在过马路时,帮助老年人。这样一来,学生在课程中,不仅充分理解了课堂知识,也学到了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四) 丰富授课内容
由于目前教师对于这一课程的内容不够重视,所以学生在学起来过于死板,很难将所学应用到现在的生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自身的授课内容,适当的增加课程内容,使课堂丰富起来。比如教师在讲解《生命那么可贵》时,可以安排学生走进医院去亲身体会生命的具体含义。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到生命的重要性和脆弱性,而且也会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样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 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和体系
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并不完善,学生融入度低,对自己的学习自信心也不够。对此,教师一定要针对每一个学生具体分析他们的优点缺点,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超越梦想》时,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梦想大胆说出来,在鼓励他们坚持梦想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追求更加现实的梦想,不要过于好高骛远。另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之间互评,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也能了解到其他人的优点,对学生的发展有较为良好的影响。
三、 结语
确实进行课程改革是非常难的,尤其是面对品德与社会这样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科目,但是只要学生和教师积极配合,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这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毛爱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15(2):192.
[2]李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229.
作者简介:
王淑静,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滦南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