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角度构建高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策略探究

2019-07-01曾垂云

读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有效课堂小学教育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重点关注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领,是国家实施社会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相关教学实践,从多角度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构建高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与社会;有效课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在具备高水准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具备高水准的道德修养。然而,受传统“重智育,轻德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小学教育往往注重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学,认为品德与社会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副科。这样一来,学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主要科目上,从而忽略自身的道德修养的培养。而且,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构建高效的课堂,限制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重新审视,从多角度探索提升课堂效率的策略,进而切实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价值与作用。

一、 理论联系实际,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社会生活”“学会认识人生”“学会超越自我”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单纯、好奇的特点,把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等。

例如:在教学“诚信是金”时,为了让学生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我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首先,我组织学生思考:在自己交往的人中,谁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为什么信任他?学生在思考和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就能够感知诚信的内涵,并了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值得人信任的人。然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因为一些人的不诚信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不愉快或伤害,比如在某次约定中失约、说谎话欺骗人、不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等,让学生把遇到的类似事情和当时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悟匿名写出来,放进提前准备好的“信箱”。最后,我随机挑选一张并在班上阅读,让学生互相交流,谈一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明确诚信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诚信的内涵,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反省,正确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 开展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充分参与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主或合作学习形式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发挥自身潜力,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相关问题。所以,教师应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通过开展探究学习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习,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生命”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不易,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我采用了探究学习的方法。首先,我在课前就要求学生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调查访谈:(1)寻找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或录像,比较妈妈怀孕以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2)问问爸爸妈妈,你还未出生时他们有哪些想法和感受;(3)问问爸爸妈妈,你出生的那天,他们是怎么度过的,他们的心情怎么样;(4)请爸爸妈妈讲一讲你的成长过程中让他们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然后,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根据之前的调查访谈进行沟通交流,把自己收集到的照片、录像等介绍给同学们,并让各小组推选代表讲述自己的感触。这样一来,学生在自主探寻生命历程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了解生命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家人的爱和期望,从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三、 运用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从教学效果来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了知识技能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对教育教学有深远影响。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征以及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征,合理选择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战争风云下的苦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战争是残酷的,我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程导入环节,我播放了电影《南京!南京!》的部分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深刻感受战争的残酷性,比苍白的诉说更具震撼性和说服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绪体验。然后,我出示每年12月13日都回荡在南京城上空的警报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报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与和平,引导学生珍惜和平生活,感恩为和平而牺牲的战士。可见,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通过音视频网络资料丰富了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利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敏.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4):107-108.

[2]刘守华.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效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8(18):23.

作者簡介:

曾垂云,四川省泸州市,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马岭镇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有效课堂小学教育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