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探索

2019-07-01陈白贞

江西教育B 2019年5期
关键词:记录卡例文应用文

陈白贞

应用文是一种特殊的写作文体,具有格式固定、文字简约、内容真实、书写规范的特点。应用文的素材源于生活,它的目标是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应用文写作应该生活化。

一、应用文写作生活化的教学探索背景

1.借助教材编排,优化素材

统编教材从一年级开始根据课文特点及单元训练点,巧妙地把应用文的说写与教材无缝对接,每册编写相应的应用文,相比之前人教版,数量增加,内容实用,主题贴近学生生活。下面我以表格形式梳理统编版教材一至三年级各册的应用文教学素材。

从上表可以看出,应用文内容逐年递增,形式丰富多样,素材生活化,体现了统编教材注重实践、梯度上升、联系生活的特点。应用文写作严谨规范、理性枯燥,我在想,如何让应用文鲜活起来,如何让应用文写作教学充满乐趣,如何使教学内容序列化?在系统的教学中掌握写作规律,是对执教老师的挑战。在应用文教学实践中开展丰富的活动,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发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让应用文写作记录生活,还原生活。

2.依据生活经历,丰富资源

“教育起源于生活,写作记录生活。”只有那些与自己生活关联密切的事才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才能避免让他们产生应用文写作的畏难情绪。而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人际交往了解较少,思想水平也有限,执教老师如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应用文的案例回归学生熟知的生活世界,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应用文写作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1.教材例文引路,链接生活需求

统编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应用文训练,如果脱离生活,没有实际应用,例文作为模板孤立存在,教学过程则枯燥乏味。写作之前通过创设情境,激活生活体验,产生问题形成写作期待,再分析教材例文的写作形式、表达特点,然后回归生活,以身边事例为题材,在一次次兴趣盎然的训练中,学生便掌握了应用文写作方法。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一次应用文写作——植物信息记录卡。我首先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欣赏盛开的茶花,然后大家饶有兴趣地介绍自己眼中的茶花:花儿颜色漂亮、形状各异,叶子碧绿碧绿……我见时机成熟了,是时候推出书写植物记录卡了:“大家说得很详细,但关于茶花的信息零乱,如果我们设计一张卡片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就能获得关于茶花的完整的信息了。”原本热闹的课堂顿时静了下来,大家用期待的目光盯着我,向我发出了求救信号。我顺势引导学生研究园地中花的记录卡栏目及写法,并用这张卡片记录茶花的信息。趁热打铁,当天的作业就是设计记录卡栏目,让学生走进公园记录植物信息,并举行优秀“植物记录卡”大比拼。孩子们一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呈现出来的信息记录卡片让我眼前一亮:信息详细完整、书写端正,有些同学还用图画装饰美化卡片,犹如漂亮的植物小百科。课文仅仅是个例子,是生活点燃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此时的写作成了孩子们记录生活的手段,因为有了内需,写作不再枯燥乏味。

2.编排校本教材,整合生活资源

统编教材每册应用文专题训练少则一个,多则两个。从训练量的角度来分析,单靠专题训练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自行找素材编写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和习题集,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编教材除了单元专题训练之外,还有分散在课文中的隐性应用文写作素材,随文出现,训练点不集中,知识没有系统性。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把这些素材提炼出来进行优化组合,再结合学生日常学习并从校园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以“写作主题+例文引路+开展活动+训练题集”的模式编写校本教材。

笔者本着“创新和实用”的原则,编写三年级下册《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首先试着对三年级下册统编教材与应用文相关素材梳理汇总。

表2

[单元 應用文

写作方式 应用文内容 一 备忘录 动物备忘录 一 记录卡 植物记录卡 二 登记表 班干部登记表 二 通知 集合、领校服、参观通知 三 表格 传统节日信息记录表 三 图表 梳理自然段段意、纸的家族信息 四 图表 梳理《蜜蜂》纹路、梳理实验信息 七 记录卡 熊猫信息 七 寻物启事 寻找丢失的外套 八 表格 借助表格信息复述课文内容 ]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年级下册教材的应用文写作点主要体现在“备忘录”“记录卡”“通知”“寻物启事”“图表”“表格”这几种形式,其中“图表”和“表格”反复出现在不同的单元,发挥了不同作用。我把素材进行改造优化,把相同形式的几个例文集中到一起,再从校园、班集体生活的角度收集实用文种,创设了大量的应用写作情境,比如:开学拟定班级公约、班训、班规,每周开主题班会,制作新年贺卡,写新同学欢迎词,调查班级学生握笔姿势和近视眼图表,制作图书借阅管理公约,制作班级事物分工统计图表等。课外素材在形式上可以运用课内的图表式、表格式、记录卡式等,课内得法课外运用,课堂内外相得益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是最有成效的学习方法。配套练习的设计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学校生活为题材。这些实用而生动的习题充满生活张力,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文写作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实用价值,从而更加用心写作,作品也因“有我”而个性飞扬。这样的主题和素材来自学生的校园和班集体生活,也是为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矛盾问题,切合实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提高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个性化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集体,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开展实践活动,丰富生活体验

以真实的校园实践活动为载体编写校本教材,有利于应用文训练系列化、单元化。校园活动为应用文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设计主题,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就会有种急需解决问题的迫切感,有了这种心理体验,再从教材的例文中获得写作的方法,学生的写作会更加主动与积极。应时应景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写作源泉,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大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写书目推荐、图书借阅细则。教师还可以结合每年的班干部竞选活动,根据年段特点开展系列写作训练,包括自我介绍、求职信、演讲稿、聘书等一系列应用文题材。在学校举办田径运动会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赛前写通知、开幕式发言稿,赛中写作新闻稿和简报,赛后写情况报告。此外,开展每周金星班级评选、演讲辩论赛、“礼仪之星”评选、班级“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都可以用应用文写作来穿针引线。

将应用文写作的教与学过程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从教的角度看,教师可以以备课组为单位收集素材,编写校本教材,指导学生筹划各种实践活动,利用班队课设计活动方案,掌握学生需求,促进教学实用性。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可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超市、市场采访调查,了解不同人群的购买需求;可以到公园观察记录,收集植物的种类、形态等信息;可以出席社交场合,学习在不同场合的礼仪文种,包括请柬、欢迎词、欢送词、祝酒词等;可以在传统节日走街串巷,了解节日开展的活动、有关节日的故事传说。总之,将生活与学习结合在一起,应用文写作的教与学就可以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比较和筛选的过程中,在调查与梳理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文种的写作格式和内容要点印象深刻,知识点扎实掌握。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仁山坪小学)

责任编辑 王 慧

E-mail:729628267@qq.com

猜你喜欢

记录卡例文应用文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输电线路验收记录卡的推行实践
推行党员奉献记录卡制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