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段目标的古诗词教学

2019-07-01叶枚举

江西教育B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段诗句古诗词

叶枚举

导  读:

当前,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仍然在晦涩枯燥中挣扎,严重影响小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从“参照课标,厘清学段目标;科学分类,明确教学方向”入手,以学情为参考,可以有效消解古诗词与当下课堂的隔阂,寻求陶冶学生文化心性的正道,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各个学段既要求学生对诗词本身的充分理解,又要助力于对诗词的审美欣赏,从而架起一座由“解诗”到“赏诗”的桥梁。然而,受小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习惯的影响,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仍然在晦涩枯燥中挣扎。因此,教师要研究学情,消解古诗词与课堂间的隔阂,助力课堂教学。

一、参照课标,厘清学段目标

新课标对小学低、中、高不同学段的古诗词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学段目标,而且目标的侧重点呈螺旋式上升。因此,教师只有清楚认识了这些目标,才能在不同学段的古诗词研备、目标定位和言语实践中,做到心中有底,既不缺位,又不越位。

(一)展开想象,感受优美语言

新课标对小学第一学段诗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一学段的学生识字量少、语言积累少、理解能力差,但他们想象丰富、记忆力强。基于这样的学情,本学段所选的古诗词内容都比较浅显,形象生动,以五言绝句为主,如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画》、一年级下册的《静夜思》《池上》、二年级上册的《登鹳雀楼》《夜宿山寺》等。因此,本学段古诗词教学,教师应以“诵读想象”为主要教学形式,在诵读中引导低段学生借助故事、图画等媒介,想象古诗词描写的情境,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词渗透出来的独特的节奏、对仗、押韵等优美的言语形式和丰富的情感。

(二)体验情感,领悟丰富内容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诗文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这一学段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小学语文学习,识字量明显增加,理解能力不断增强,情感体验逐渐丰富,语言感悟能力逐步提升。基于这样的学情,本学段所选的古诗词在内容的数量和难度上都有所增加,由五言绝句逐步过渡到七言绝句。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夜书所见》《望天门山》、三年级下册的《咏柳》《春日》以及四年级上册的《题西林壁》、四年级下册的《望洞庭》等。因此,本学段古诗词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课后资料等学习资源,借助想象画面的策略,实现大体说出诗词大意、初步体会诗人情感的目标。

(三)品读语言,体味内容情感

新课标对第三学段诗文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一学段的学生语言积累更加丰富,理解性记忆能力增强,语言的感悟力和情感较一、二学段有了质的飞跃。基于这样的学情,本学段所选的古诗词的数量和难度也有了一定的增加。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长相思》、五年级下册的《清平乐·村居》以及六年级上册的《春夜喜雨》、六年级下册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因此,本学段古诗词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诗句和诗歌意象,想象古诗词的意境,借助注释,较为熟练地描述诗词大意,借助意境和资料,体验诗情,并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

如此厘清学段目标,便能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教学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建立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系统。

二、科学分类,明确教学方向

现行教材中的古诗词从诗歌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主要可以细分为山水风景、活动叙事、言志哲理三大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古诗词所属的类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因诗施教”。

(一)山水风景类古诗词,以诵读想象为主

这类古诗词内容上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优美的语言意象,呈现美好、壮丽的山水风景。学好这一类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眼中祖国河山的壮美,还能感受到古诗词独特的语言魅力,提高人文修养。如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咏柳》一诗,在平易浅近、自然天成的28个字的诗句中,一幅春天柳枝随风舞动的图景跃然纸上,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言浅意浓。又如二年级下册《绝句》一诗,通过“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早春图,还赋予了诗鲜明的色彩,展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学此类古诗詞要以诵读优美的诗句为主,应指向诗词中用最简文字,最美意象整体呈现的人、物、景、图。

(二)活动叙事类古诗词,以理解体味为主

这类古诗词内容上最大的特点,是从诗句中可以读出一个“故事”、一个活动场面或者一个流动的瞬间。这类古诗词要么通过悠然洒脱的活动历程,再现古代文人墨客豪放潇洒的风姿;要么通过人物的典型细节,再现儿童的天真和童趣;要么通过历史事件中诗人的“言行举止”,再现主人公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怀。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一诗,通过“耘田”“绩麻”“种瓜”等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再现了乡民的勤劳和小孩的天真、可爱。又如三年级下册《嫦娥》一诗,通过描写嫦娥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情。因此,教学此类古诗词要以理解体味诗句为主,应指向诗句中的细节、活动和“言行举止”。

(三)言志哲理类古诗词,以积累、拓展为主

这类古诗词可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托物言志类,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采用象征等手法来抒发感情、寄寓抱负的诗歌。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石灰吟》,借石灰喻人,表现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又如《竹石》,借岩竹喻人,表现诗人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也赞扬了那些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的人。另一种是哲理类,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如借景说理的哲理诗《题西林壁》,告诉读者要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因此,教学此类古诗词要以感悟表达为主,应指向诗句的拓展积累,内化于心。

当然,诗词积累能力的培养可以多尝试主题拓展法,但要注意适量、适度和适时三个原则。适量,指的是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实际来科学设定补充诗词的数量,不能急于求成;适度,指的是拓展的次数不宜过于频繁,否则不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玩赏感悟,也不利于教学收放自如;适时,指的是拓展时要注意时机的选择,并不是每个诗句、每首诗都适合主题拓展,千万不要牵强附会,不能逾越学生的认知规律。

总之,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很多,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师必须准确给古诗词分类,清晰了解这一文体的学段教学目标,在诵读、理解、积累的螺旋上升的言语实践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1340863327@qq.com

猜你喜欢

学段诗句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读诗句,写成语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