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尼亚·海格:坚持长期主义
2019-07-01小陆
小陆
1月苏州金龙海格客车销量1239辆、销售额6.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24%、94.35%。
2018年,苏州金龙海格客车以1.2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28.79%的增速,位居5米以上客车行业第五。
2019年开局,触底反弹的苏州金龙海格客车依然保持上扬之势。1月,苏州金龙海格客车销量1239辆,销售额6.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24%、94.35%,赢得开头彩。
这样的成绩,斯堪尼亚·海格功不可没。在海格客车豪华车事业部总监郑春辉看来,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2018跨年演讲中关于“长期主义”的阐述让他印象颇为深刻,“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守;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斯堪尼亚·海格品牌正是要坚持做“长期主义者”,传承“百年老店”精神,引领中国制造高端客车更好、更快、更稳健地“走出去”。
2018年:销售600多辆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格客车成立20周年。自诞生之日起,海格客车就以创新为理念,以精益求精和工匠精神为初心,坚持造高品质客车。海格客车也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不断实现产品品质的提升和自我超越。2006年,海格客车与“公路之王”斯堪尼亚以“非合资仅战略合作”的强强联合模式,开启了双品牌战略,建立起互信基础上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的创新模式不仅在当时是首创,更顺利延续至今。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每一辆双品牌客车都力求完美。
2018年,斯堪尼亚·海格客车销量超过600辆,同比增长20%。这样的表现符合郑春辉的预期。他表示,2018年,在市场端,斯堪尼亚·海格通过为港珠澳大桥提供单层穿梭巴士,全面打开了香港、澳门市场,产品延伸至公路客运、旅游、校车等领域。同时,以摩洛哥为代表的非洲、以迪拜为代表的中东、以缅甸为代表的东南亚等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表现。在产品端,从2016年苏州新工厂正式投产开始,斯堪尼亚·海格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全球布局阶段,2017年是尝试期,2018年则是正式布局年,在这一年里,双品牌推出了4款新产品,包括宽2.5米的窄版统领客车。同时对前驱车等细分市场正加速布局,并有所斩获。
“因此,2019年会是斯堪尼亚·海格的‘小丰收阶段,同时也是新产品开发年,将继续瞄准未来和细分市场的需求,推动新产品研发和升级换代。”郑春辉补充说。
2019年目标:销售1000辆
斯堪尼亚与海格客车的合作,实现了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和共同进步。斯堪尼亚作为世界百年商用车巨擘,对于海格客车的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管理等理念带来新助力,而海格客车的柔性化生产研发、产品性价比等优势又为斯堪尼亚注入更强竞争力。
郑春辉举例说,2018年,双品牌一下子推出了4款新品,这在斯堪尼亚此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斯堪尼亚的市场保有量很稳定,基本上5年~8年才推出一款新产品。商品躲不掉市场规则,情怀和历史也不能代表现在与未来。产品迭代周期如果太慢,会直接导致产品力跟不上时代,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而通过双品牌的柔性化生产,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和定制化能力,甚至可以促进斯堪尼亚重拾在欧洲乃至全球客车市场的信心。
“斯堪尼亚集团全球年销量为10万辆,客车销量在1万辆左右,占比很小。2018年,双品牌占斯堪尼亚客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7%,2019年的销售目标是1000辆。”郑春辉希望双品牌的销量增长超过单品牌。
中国相对欧洲的制造成本和交付期优势,更加坚定了斯堪尼亚和海格客车深化合作的决心与信心。目前,斯堪尼亚在海格客车常驻20多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实现了双方無缝对接交流,且每周一次例会,每年两次高层会议,做到一事一议。
2018年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桥上的第一批跨境客车正是斯堪尼亚·海格客车,海格也因此成为港珠澳三地间跨境接驳服务的唯一中国客车品牌。据介绍,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订单,由于三地法规要求不一样,使用习惯也不一样,加上客户是三方联合成立的公司,且都有投票权,所以一直在改进,变数特别大。单就左右开门设计和门的尺寸、座椅设计等,在第一辆样车快下线时还在不断调整。由于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订单的示范效应,香港客户又批量订购了斯堪尼亚·海格T50客车。
“更具挑战的是交付期紧张,但双品牌坚持量身定制,根据客户需求持续改进,最终将车辆按质按期交付,可谓挑战了造车的极限。”郑春辉说。其实,早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时,海格客车就把奔驰、曼等欧洲品牌最少需要8个月才能完成的订单,3个月赶制出来,充分彰显了中国制造能力。
拒绝短视
郑春辉认为,斯堪尼亚与海格客车的合作之所以成功,根本上源于双方都坚守以品质为核心的价值观。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使斯堪尼亚·海格成为豪华高端客车的代表,也占据了中国高端客车出口海外的大部分份额,同时把中国客车品牌——海格客车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双品牌传承着斯堪尼亚和海格客车的初心,坚持服务先行。郑春辉说:“开拓新市场,进去不容易,但出来很容易,首先考虑有没有服务点,或者能不能通过其他服务方式辐射到。”斯堪尼亚·海格坚持“产品+服务两手抓”和规范化经营,拒绝短视行为,不断增强客户粘性,也促使订单从短期订单向长期订单转化。而且,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双品牌依托健全的经销商等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实现渠道共用和服务共享。
“先要播种,才有收获。只有先把品牌知名度打出来,回归产品、服务本源,厚积薄发,让客户盈利,并实现三方共赢,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郑春辉坦言,跟世界最顶级的商用车企业合作,对海格客车是一种挑战和考验。现在,有些海外客户仍然对中国客车品牌有着天然的排斥性,即使同样的生产线、同样的管理人员、同样的品质,有些客户还是会挑剔。因此,双品牌必须稳扎稳打,逐步“走出去”,通过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让客户同等看待。
通过差异化的定位,双品牌做到了性价比更高,产品层次更丰富,市场前景也更令人期待。“我们的新工厂比欧洲很多客车厂的规模要大得多,也更加先进和现代化,中国制造高端客车正逐步改变着全球的认识。”郑春辉再一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