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化技术开辟古诗词审美教学新天地
2019-07-01东碧文
东碧文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了民族文化的精髓,横溢着生命的热血,迸溅着激情的火焰。课本中所选的古诗词基本都是经典名作,有许多审美因素存在。这些审美因素,沉积千年,历久弥笃,它们散发着深沉的光彩,正在期待着更多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利用多媒体技术配上和谐的音乐、动人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渲染与文本内容一致的情感氛围,将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目、耳、口、心,做到目观其文,耳闻其音,口诵其声,心通其意,达到“口而诵,心而惟”的境界,创设出一个崭新的古诗词教学审美空间,为古诗词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一、配乐咏唱,再现音韵美
古代诗歌讲究音韵声律。诗人通过一定的字词来进行押韵、形成节奏,使诗句抑扬顿挫、高低快慢,徐疾急緩。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古诗词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用来演唱的。《毛诗序》云:“诗言志,言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特有的气息,它所具有的音乐气息是其他文学体裁无法比拟的。因此声情并茂的诵读还不足以真正展现古诗词节奏魅力,而利用多媒体配乐朗读,可调动学生朗读热情,让学生伴着优美动人的音乐,和着抑扬顿挫的音调,跟随松弛有度的节奏,在行云流水般的朗读声中,似泉水叮咚样的吟诵声中读出情味,读出神韵,享受审美乐趣。利用多媒体给古诗词配乐朗读和配乐演唱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再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诗词欣赏真正成为文声并茂的整体。
利用多媒体出示有关教学诗歌的朗诵作品,有配乐诗朗诵、有动画版诗朗诵……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部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作品,既有演唱版本,又有动画版本。把这些视频展示给学生,既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诗歌朗读的节奏。
教授《敕勒歌》这篇古诗词的时候,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给大家放一些蒙古大草原的迷人景色来展现敕勒川的迷人风光,还可以放一些蒙古族的穹庐让学生体会诗歌中“天似穹庐”的意境。此外,教师还可以放一些蒙古族的音乐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放乌兰图雅演唱的歌曲《我的蒙古马》来让学生体会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画面。乌兰图雅演唱的歌曲《我的蒙古马》中歌词“我的蒙古马,路在你脚下,你四蹄生风,彩霞满天涯……”与《敕勒歌》中“男儿血,英雄色。为我一呼,红海回荡”的意境恰好吻合。
二、情景感染,体悟意境美
走进古诗词所营造的意境,学生会在对艺术境界的体味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对作者深厚情感的探寻中得到感染,在对文本深遂思想的领悟中获得心灵的浸润。因此,对古诗词的教学决不能停留在语言的疏通、深情的朗读、音韵的愉悦阶段上,必须对意境美有所发现、有所体悟。
如学习《观沧海》,许多孩子没有见过大海,对大海的苍茫浩渺和洪波涌起的壮阔没有真切的体验。这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大海视频,让学生对“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沧海茫茫、波澜壮阔的景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体会作者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感情。直观的视频视觉既缩短了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实际距离,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再如王维的诗作《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南方的孩子对于大漠的平旷、荒凉根本没有体验。学习时可以播放苍茫辽阔的西北大漠、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黄河视频,学生能真正体会作者通过“孤烟”“长河”“落日”而勾勒出的视野开阔的画面,从而理解大漠的荒凉、空阔及黄河的苍茫,以及其中体现的悲壮的感情。
三、引入动画,感悟情操美
诗人依靠诗歌蕴蓄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感情。在学习时需展开联想,去领会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通过动画展现诗人的心路历程和诗词的写作背景,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词意境,而且能够领会诗人的感情,并从中发掘出诗中的深刻含义。
如学习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时,通过动画的呈现描绘梅花不怕风雨摧残、一任群芳嫉妒、在孤独寂寞中开放、永保磬香等一系列特质,还要通过动画故事的形式简述陆游的经历,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诗人为抗金救国不怕打击、不怕孤立、决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崇高情操,也能将所学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条。而且,古诗词中关于理想、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的见解,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左右我们的内心世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了。
四、走进历史,领会情感美
古人云:“诗以言志,诗以载情。”托尔斯泰说:“艺术的功用在于传染情感。”在浩瀚的古诗词海洋中,丰富的情感美犹如一朵朵浪花,不绝如缕,留香千载。因此,古诗词教学中在引领学生体悟意境美后,还应扎根于历史文化背景,充分挖掘其中所透露出的情感审美因素,让学生在情感的审美愉悦中得到浸润和熏陶。当然,这种美主要依靠学生自己主动体悟,而不是被动接受。如果把古诗词教学上成解析课,遇到古诗词就搬出一套固定模式。试想,一篇情辞并貌的文章,学习时却将要点放在每一个背景的详细讲述,每一个语句的完整翻译解读,每一个典故的挖掘引申,每一个修辞的分析比较上……如此这般,学生识记的只是一堆零散的知识点,哪里还能深入到文人内心世界,体会他们丰富的感情,领悟其生命情怀,实现与作者生命灵魂跨越时空的对话呢?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生动的情景,尽力使其能“知人论世”,从而深切体会诗词中的感情美。
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用微课视频展示李白所处的社会背景:读书和漫游期的开元盛世,到处游历,充满自信,希望结交朋友,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看后再理解诗中句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表达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就不难理解了。
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初中古诗词不仅可以感受节奏,唤起情感,引导想象,还可品味文字,达到抽象与直观相通,历史与现实相映,内容与情感相融的效果,深入挖掘古诗词审美意趣,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当然,古诗词教学中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能用多媒体,要根据篇目的特点,欣赏的需求,适时有度地利用多媒体。如果教学程序中穿插不恰当会起不到预定的效果;如果运用太多则会影响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可见,多媒体运用于古诗词教学关键是把握住一个“时”和“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意趣的陶冶之间的辩证关系。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7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