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2019-07-01王学金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现代文史铁生文言文

王学金

微课是一种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一特定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资源结合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开展教学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微课在我国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受微课质量、资源等多种现实因素限制,导致当前微课资源很难满足学生需求。作为新时期下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我们要更新自身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微课,以教材知识为立足点,突破教学瓶颈,充分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探讨分析。

一、微课在现代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本文以记叙文为例对微课在现代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从体裁角度来看,记叙文分为记叙文和记叙性散文两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充分理解文章,并利用记叙性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瘫痪、憔悴、絮絮叨叨等文中的重要词语,这是学习文章的第一步,更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条件。第二环节“寻找文章线索”,同学自由结组完成课文朗读,并从文中找出线索,回答以下问题:当初,史铁生是如何面对自己“双腿瘫痪”的遭遇的?作为母亲,面对这样一个暴躁的“我”,母亲是如何做的?“我”的情绪变化是怎样的?“我”情绪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第三环节“追问”为什么题目是秋天的怀念?第四环节“感悟”母亲对于“我”的情感。《秋天的怀念》的教学难点是结合史铁生的遭遇,真正理解“秋天的怀念”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生拉硬拽的授课,势必会把语文课变成德育课,导致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史铁生,加大学生文章理解难度。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在课堂中我制作了两个微课视频,分别名为《走进史铁生》和《无声的母爱》。

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走进史铁生》这一微课视频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了解史铁生的一生,进而更好地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后续“感悟”环节,可以加入《无声的母爱》微课。《无声的母爱》微课内容如下:从多个生活中的细节为入手点体会母爱,从日常生活中的一句关怀、从回到家做的饭菜、从伤心难过时默默的陪伴、从自己懂事时母亲的欢呼雀跃,这都是我们生活中与母亲的联系。而本篇文章主要是以菊花为线索,赋予了菊花极为丰富的情感与意义。在微课视频观看完成后,学生会更明白作者与母亲之间的真情。在现代文中应用微课时,在导入、重难点内容教学阶段是应用微课的最佳时机。微课的制作内容也有人物的介绍,进而更好地发挥微课的实际作用。

二、微课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言文的学习是初中生的必备技能之一。文言文的梳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要途径,只有理解文言文中的语境意义,才能更好地学透文言文所表达的含义。新课标规定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目标是:可以借助阅读工具了解浅显的文言文。在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会掌握文言文课文中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多种句式用法,可以自主翻译课文中的基本句子。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用微课開展教学是极为必要的。

以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教学为例。本节的微课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挑、留、补、删。挑即挑选。挑选出同一文字在文章中的不同意思,“公亦以此自矜持”“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三个句子中都用到了“以”,但是意思各不相同;再如文中的“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中的“尔”意思也都不同。留即保留,保留文中所有与现代意思相同的字词以及一些古代的人名、各处物名等。补即补充,就是对文言文中省略句中的成分进行补充,如“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删即删除,就是删除文中一些没有意义的文言虚词。在文言文教学,可以将这一板块放置到教学的中间环节,因为在中间环节,很多学生的学习精力已经不能集中,此时更换教学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而言,在多次讲解后,学生早已厌烦。在课堂学习后,学生还可以将微课这一部分内容带到课下,让学生多次观看,进而有效提升文言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微课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诗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语言精练、情感浓郁,与现代文、散文、小说、戏曲都有着极大的差别。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诗歌的寓意情境进行课堂梳理,利用诗歌的古老魅力散发其特有诗韵。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创新教学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美感,认识到诗歌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接受能力。

比如,在七年级下册《使至塞上》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为学生展示边塞风景、异域风情,让学生从诗歌中认识到祖国风景壮丽之美。而后引导学生对边塞诗进行分析,了解“边塞诗”这一定义。在学生对边塞诗基本了解后,可以出示作者简介,让学生对作者的背景以及代表作有简单了解。在学生了解完成后,要求学生开展自主朗读,而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读完之后你认为你的学习存在哪些问题?”引导学生逐句进行分析,了解每句诗句中所交代的内容。

在首联中,作者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及形成目的、地点进行了介绍;在颔联中,将作者的自身情感与当前情境进行了融合,借助当前景象表达自身情感,凸显了作者孤独之感;在颈联中,作者对边塞大漠壮丽之景进行了描写,通过意境表达了豪迈之感;在尾联中,写出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与精神,以虚写的方式告诉读者战争已经取得了胜利。在分析完成后,可以对每个诗句中的诗眼进行分析,如“孤”字,既突出了景色的单调,又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之感;“圆”字,荒漠中的落日是浑圆的,既突出了落日与荒漠的对比之感,又给人以温情。在意境分析完成后,可以利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问题:诗人出塞的心情如何?诗人想要用“归雁”比作什么?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在燕然”说明了什么?此时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在前面观看过程中,通过步步引导,学生已经融入到了诗词意境中,最后再抛出问题,可帮助学生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而更好地完成诗词学习,达到诗词赏析效果。

总之,教材资料是利用微课开展教学的基础。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作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微课。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材、微课资源的实际作用,进而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初级实验中学(734500)

猜你喜欢

现代文史铁生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