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疆若羌县红石山镍矿床地质特征
2019-07-0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一、区域地质特征
(一)地层
(二)构造
区域所在大地构造位于塔里木板块中的库鲁克塔格—穹塔格地块和北山古生代裂谷带的结合部位,因此褶皱构造、断裂构造、韧性剪切构造形迹均很发育。
其中褶皱构造主要为八字堡向斜:为宽缓的等厚对称向斜,南翼产状:340°∠70°北翼产状:165°∠75° 核部轴面产状:345°∠73°。该向斜为向东翘起的等厚对称向斜,长约25千米,宽7千米;笔架山—红石山复式背斜:出露较好,但由于大量的岩浆侵入活动,使笔架山复式背斜已面目全非。
其中断裂构造包括红柳河深大断裂:是控制区内构造岩浆岩和矿产分布的主干断裂,倾角多在58°— 72°之间;旋涡岭南断裂:断裂向西延伸较大,具走滑断裂特征,以脆-韧性为主;旋涡岭韧性剪切带:均易发生韧性变形,长大于15千米,宽2千米左右,总体特征为中部构造层次。
(三)侵入岩
侵入岩性主要为寒武纪:中粒花岗片麻岩;志留纪:灰色似片麻状细粒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土黄色似片麻状中粒花岗岩,总体呈不规则状;石炭纪:中粒斜长花岗岩、糜棱岩化花岗岩、糜棱岩化中粗粒钾长花岗岩等;二叠纪:细粒闪长岩、中粒辉长岩、橄辉长岩、中粒斜长橄榄岩、细粒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斜长花岗岩、黄色中粒花岗斑岩、钾长花岗斑岩等。
二、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下统红柳园组(C1h)以及第四系,倾角57°-69°左右。矿区岩体主要为基性超基性杂岩体辉长岩、橄榄辉长岩,总体走向70°-105°。以及酸性侵入岩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等。主要分布在笔架山复式背斜,且明显受红柳河大断裂的控制,这对在区内的进一步开展铜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矿体地质特征
红石山镍矿主要赋存在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内,矿体均为隐伏硫化镍矿。总体特征如下:
(1)矿体厚度变化较大,主要矿体形态呈透镜状或层状,小矿体形态多为透镜状或脉状;
(2)矿体多属硫化镍低品位矿,镍含量多在0.2-0.4%之间。
(3)矿石中主要伴生元素为铜、钴元素。
(4)含矿岩性主要为橄榄岩,矿体围岩主要为辉橄岩、橄长岩、辉长岩。
之后通过钻探工程控制,在0勘探线剖面共圈定出13个矿体,7号勘探线控制2层镍矿,8号勘探线控制14层镍矿,其中Ni0-1、Ni0-4、Ni0-8、Ni7-2号矿体规模较大。其特征如下:
Ni0-1号矿体长98米,平均品位镍0.28%。
Ni0-4号矿体长300米,矿体品位0.16-0.46%,平均品位镍0.27%。
Ni0-8号矿体长40米,矿体呈透镜状,镍品位0.16-0.54%,平均品位0.40%,其中矿层底部有18米视厚、镍品位0.34-0.54%(铜0.17%)的贫矿。该矿体具有较明显的“上贫下富”特征。
Ni7-2矿体长24米,矿体镍平均品位0.38%,最高品位0.6%,铜品位0.15%。
矿石中矿物成分组成见表1:
表1 矿石中矿物成分表
矿石结构:他形-半自形晶结构、海绵陨铁结构、斑状-团块状结构等。
矿石构造:星散-稀疏浸染状构造、斑状构造等。
矿化发育较强的蚀变,主要有孔雀石化、伊丁石化、镍黄铁矿化、蛇纹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蚀变。
四、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由于地幔岩浆受侵入构造应力所产生的裂谷断裂控制等,形成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有关的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
该矿区的主要找矿标志为与成矿有关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矿化体的展布与主构造方向几乎一致以及比较发育的矿化蚀变等均可作为直接或间接找矿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