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杠杆率影响因素及与风险承担关系研究
2019-07-01李程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387
李程(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387)
一、引言
高杠杆经营是银行业经营的显著特征,是银行创造利润空间的基础。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银行业损失惨重。研究发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并不能真正控制银行的冒险冲动。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银行系统表内外杠杆率的过度积累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金融危机后,“去杠杆化”引起了金融界广泛的关注,控制金融体系的杠杆化程度成为金融监管的重要目标。研究杠杆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银行风险的作用机制,对于有效规范银行业务经营,保证银行健康运行意义重大。
国内外对杠杆率和银行风险的研究有不同的观点。Cerra and Saxena(2008)、Furceri and Mourougane(2012)发现银行部门的过度负债会引发银行业危机,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冲击。Reinhart and Rogoff(2010) 发现过度负债将损害经济增长。这就引发了对杠杆率监管的思考。有些学者不赞同杠杆率监管,Kiema和Jokivuolle(2010)发现,杠杆率监管可能引致逆向选择问题,增加高风险资产的配置,不利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监管目标。Frenkel and Rudolf(2010)以及Allahrakha et al.(2018)分别以德国和美国商业银行为例,持同样的观点。也有很多学者对杠杆率监管持肯定的态度。Blum(2007)指出杠杆率监管可以帮助银行主动提高资产净额,并且有助于监管机构监控银行表外风险。Robert(2013)则认为杠杆率监管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杠杆监管进行了辨证分析。张翼和徐璐(2012)发现杠杆率监管有助于遏制资产规模过度扩张,使监管资本套利机会减少,但会对银行监管的公平性和银行的盈利性产生负面影响。黄海波等(2012)认为杠杆率监管可以是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补充,但是两者也可能发生冲突。崔婕和沈沛龙(2013)认为应该构建以资本充足率监管为主、杠杆率监管为辅的微观审慎监管框架。沈庆劼(2013)证明,在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引入杠杆率限制有助于遏制监管资本套利。冯乾和侯合心(2015)认为,在双重资本约束体系下,商业银行倾向于避免杠杆率过度下滑。靳玉英和贾松波(2016)发现,只有在利差较小时,杠杆率监管才会使得高风险资产比重上升。王连军(2018)发现,长期来看,去杠杆进程提高了银行稳定性,但短期内银行去杠杆会显著降低下一期的经营稳定性。
综上所述,杠杆和金融风险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杠杆率加剧金融风险,应该把杠杆维持在可控范围内,防止高杠杆经营对实体经济造成威胁,引发经济危机。对杠杆率监管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部分学者对杠杆率和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分析,张健华和王鹏(2012)对法律保护水平和银行风险(Z值)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尹志超等(2014)发现市场度的提髙会增大商业银行风险;张中元(2014)发现较强的银行监管增加了以Z值测量的银行信用风险,但没有对杠杆率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认为,只研究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是不够的,应该对银行风险承担进行关注,杠杆率监管带来的变化是否会对银行的风险承担产生冲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作为对已有研究的补充,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杠杆率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定量研究银行杠杆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首先,对比商业银行杠杆率现状,得出杠杆率差异原因;其次,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杠杆率的影响因素;再次,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与以Z值衡量的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最后,提出有效利用杠杆率监管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的对策建议。
二、商业银行杠杆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杠杆率现状描述
我国银监会在2011年6月2日颁布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指出杠杆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有关规定的一级资本与商业银行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例,规定我国银行业的杠杆率监管最低标准为4%。而“去杠杆化”中的“杠杆”实际上是杠杆倍数,杠杆倍数的倒数是杠杆率。杠杆越高,杠杆率越低。
本文选取了截至2016年我国16 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评价杠杆率和风险情况。样本银行的数据信息来自Wind 资讯以及各银行年度报表。中信证券把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按照标准分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商业银行的分类
根据2011年6月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应该从2012年开始公布杠杆率。但是从各行年报中可以看出,2012年各商业银行利用核心资本净额计算杠杆率,而在2012年以后,一般采用一级资本净额计算杠杆率(平安银行、宁波银行2013-2014年仍采用核心资本净额计算)。经计算,所选取的十六家商业银行2012年到2016年杠杆率如表2所示。
表2 杠杆率(%)
数据来源:Wind 数据库和各银行年报。
从表2 可以看出,2012-2016年16 家银行的杠杆率基本上都是符合杠杆率监管标准的。国有银行的杠杆率都比较高,远高于监管标准,这与大型国有银行的市场效应是分不开的。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是最低的,基本在4%到5%之间,这与银行规模、控制风险能力有关。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的杠杆率高于股份制银行而低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5%左右。
(二)影响上市商业银行杠杆率变化的因素分析
1.变量的选取
此部分杠杆率为被解释变量,见表3。影响因素选取上,监管方面,本文用资本充足率这一指标来代表。资本充足率监管是银行监管最重要的一环,用来研究是最好不过的了;资产质量方面,本文用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来代表。因为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这两个指标是最广泛被用来代表资产质量的两个指标,研究结果应该会比较显著;盈利能力方面,本文用净息差来表示。此指标与净利息收入关系密切,能够更好地研究盈利能力与杠杆率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不同性质银行的杠杆率特征,加入了反映银行性质的虚拟变量。
表3 变量说明
2.模型设定与检验
本文采用的是面板数据,由于银行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因而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研究。模型如式(1)所示:
其中,Dit为反映银行性质的虚拟变量。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模型回归结果
由表4 可以看出,不良贷款率对杠杆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不良贷款率上升使得银行去杠杆,不良贷款率高,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就高,为了避免风险,杠杆也相应变低;资本充足率对杠杆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充足率高时,银行为符合监管要求,避免出现表外业务过多、风险变大、资金周转不畅的情况,杠杆率就越高,杠杆越低;拨备覆盖率对杠杆率是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拨备覆盖率影响不大可能是因为每个银行的呆账坏账准备金不一定是充足的,误差会很大,因此影响不明显;净息差对杠杆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净息差越高,说明银行收入越好,银行表内外资产增加,杠杆率就越低。不同性质的银行对杠杆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国有银行会促进杠杆率上升,股份制银行以及资产规模更小的城商行对杠杆率则是负向影响,而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这说明国有银行对去杠杆是积极的,而非国有银行是倾向于加杠杆的。此外,由R 平方统计量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
三、商业银行杠杆率对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一)风险指标分析
借鉴Laeven and Levine(2009)、张健华和王鹏(2012)、张中元(2014)的方法,使用Z值来衡量银行风险承担,反映银行的偿付能力和破产风险,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ROA 代表总资产净利率,Equity 代表净资产÷总资产,σ(ROA)代表总资产净利率的标准差。该指标通常用来测度风险承担,Z值越高表明银行风险承担越小,抗风险能力越强。
表5 16 家上市商业银行Z值
由表5 可知,各银行Z值分子相差不大,而分母总资产净利率的标准差华夏银行最小,因此其Z值最大,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二)实证分析设计
建立一个研究16 家上市银行杠杆率与风险承担关系的面板模型,核心变量为16 家银行的杠杆率,结合前面杠杆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控制变量分别为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以及资本充足率。根据检验结果,我们最终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根据银行的异质性特征,本文采取变截距和变系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先进行变截距的面板模型分析。为了检验各个因素与杠杆率共同作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引入交叉项来分析各个因素的边际作用,模型如式(3)所示,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各类银行杠杆率对风险承担的影响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变截距模型下,核心自变量杠杆率对因变量银行风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也就是说,杠杆率越高,Z值越小,那么银行的风险承担越大,模型拟合度良好。
为了衡量不同银行杠杆率对风险的作用,进一步用变系数的面板模型进行检验,模型如式(4)所示:
其中,Leveriit表示各家银行杠杆率,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变系数模型回归结果
(三)实证结果分析
综合杠杆率影响因素、交叉项分析和变系数模型分析,可以看出:
首先,不良贷款率与Z值有非线性影响,与Z值呈现倒U型关系。不良贷款率越高,开始可显著提高Z值,但不良贷款率达到一定数额后,会降低Z值,目前的边际影响是正向的。不良贷款率可能降低风险的原因在于:其显性化对银行的经营不一定是坏事,反映出当前的严监管模式和企业去杠杆,使得不良贷款及时暴露,这种存量风险的显性化并不意味着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反而可能有利于银行风险承担的降低。但是平方项显示,如果不良贷款率继续增加,是会提高银行风险的,降低不良贷款率从长远角度看是符合银行降低风险承担要求的。
其次,资本充足率与Z值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在风险来临时抵御损失的实力强大,所承担的金融风险越小。
再次,银行的净息差增加使得银行Z值下降,风险承担加大。这好像不合常理,但恰恰反映出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银行为了增加盈利,可能将资产配置在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这显然会增加银行风险。
最后,银行杠杆率对风险的影响如下:
第一,银行杠杆率的总体影响。在引入交叉项的实证研究中,杠杆率的上升会使得Z值下降,或者说银行去杠杆会导致风险承担增加。各个杠杆率影响因素中,只有资本充足率的边际影响显著为正,国有性质显著为负,其他的因素都不显著。考虑边际效应后,杠杆率下降会进一步降低银行Z值。去杠杆导致风险上升,这个结论好像与当前的主流观点不同,但实际上是对杠杆监管问题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是两个监管工具,实证结果显示:两者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效果是相反的,而且杠杆率对风险的影响更为明显一些,这反映出银行去杠杆行为可能导致银行为了追求利润,增加高风险资产的占比,反而推高了风险承担。
第二,各个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上升促使银行去杠杆,净息差使得银行加杠杆,而且三个变量对于Z值的边际影响也都是正向的,说明三个变量的值增加,与杠杆率共同作用,会间接地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尽管这些影响并不显著。其中,净息差的边际影响效果和直接影响效果有所不同,反映出杠杆率监管的影响,杠杆率监管下银行利差增加时会减少高风险资产占比,自然会减低风险承担,但这个结果不显著,也说明这个结论在理论上成立,但现实中仍然是净息差的直接效应处于主导地位,银行还是会配置更多的高风险资产。这也说明杠杆强监管不一定能够约束银行的风险配置行为。
第三,基于银行异质性的影响效果。从交叉项的实证结果来看,国有银行显著地倾向于去杠杆,会增加风险承担,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有降低风险承担的边际作用,但不显著。从变系数模型的实证结果来看,各个银行有不同影响系数。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都具有显著的负系数,和交叉项的结果是一致的。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杠杆率上升却会降低风险,根据前面Z值的计算结果,这两个银行的Z值也是比较高的,说明其风险较小。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浦发银行没有显著影响,除了华夏银行和平安银行外,其他都是负向作用。而华夏和平安银行的杠杆率相对低于其他银行,Z值也明显高于其他银行,这个结果和国有银行是类似的。城市商业银行中,除了北京银行不显著外,南京和宁波银行都是显著的负号。
总的来看,大部分银行去杠杆都会造成风险承担的上升,和交叉项的结论是一致的。同时,也能发现一个规律,杠杆率对Z值有正向影响的银行,Z值相对都比较低。这说明这些银行去杠杆导致风险下降可能具有内生性,他们Z值本身低,才会出现风险下降的倾向,并不影响总体上杠杆率上升降低Z值的结论。
(四)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存在的问题
去杠杆导致银行风险承担增加,这个主要结论可能和很多文献有所不同,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分析的是银行的风险承担,而大多数文献研究的是银行系统性风险。杠杆率强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和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有关,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利差趋于收窄,企业去杠杆背景下不良贷款率上升,会影响银行的经营绩效,如果盲目地去杠杆,可能反而推高银行风险承担。
结合实际来看,杠杆率指标的使用是为了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足,计算杠杆率时,将表内外资产总额都考虑进去可以减少资本套利行为,当资本充足率升高,杠杆率也会相应升高,还可以弥补杠杆率缺乏风险敏感度的缺陷。但本文的分析认为:这两个指标对于风险的影响是相反的,这印证了黄海波等(2012)的分析:杠杆率监管可能无法缓释银行的顺周期性,也可能导致高风险投资倾向,带来监管资本套利,和资本充足率约束是相互冲突的。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在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的提出与引入的背景下,详细介绍了杠杆率的含义、特征与监管要求,通过收集数据,结合银行业几大监管指标,对我国不同类型的样本商业银行在杠杆率指标应用情况下的经营进行了分析,同时进行建模,深入了解商业银行杠杆率的影响因素及杠杆率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1.上市商业银行杠杆率是逐年递增的
2012-2016年,我国16 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普遍是逐年增长的,但个别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仍有波动,如北京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等,但都达到了我国杠杆率监管标准。
2.各因素对上市商业银行杠杆率的影响不同
影响上市商业银行杠杆变化的因素有监管因素,还有银行自身的原因。监管方面,资本充足率越高,杠杆率越高。银行自身方面,分为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企业性质三个方面。从资产质量上来说,现阶段不良贷款率上升会提高银行杠杆率,促进银行去杠杆,而拨备覆盖率对杠杆率的影响较弱。从盈利能力上来说,净息差越高,杠杆率越低。企业性质方面,国有银行倾向于去杠杆,而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则倾向于加杠杆。
3.杠杆率和其他因素对金融风险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杠杆率越高,其所承担的金融风险越大,各个银行的影响有所不同;不良贷款率越高,推动商业银行去杠杆,对银行风险具有非线性影响,目前能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净息差与银行业风险呈正相关;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越低。
综合起来,可以总结几个对监管有帮助的主要结论:第一,银行杠杆率上升可能会促进银行风险承担增加,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方向相反;第二,不良贷款率上升会促使银行去杠杆,对银行风险具有非线性影响,目前能够降低风险,说明不良贷款率上升并不一定是坏事;第三,国有银行倾向于去杠杆,而非国有银行则倾向于加杠杆,但大多数对风险缓释有负面影响;第四,净息差增加会促进银行加杠杆,同时会提高银行风险承担。
(二)相关政策建议
1.监管机构角度
杠杆率这一监管指标在我国银行业运用得结合国情,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监管商业银行各项指标的目的并不是肤浅地达到规定标准数值线,而是通过满足指标值而控制风险,健康经营。
其一,监管当局应制定差别化杠杆率监管要求。杠杆率要依据国家经济形式、地区经济水平、银行具体经营状况、创新程度等情况适时调整。为了达到统一的杠杆率标准,股份制银行和大型国有银行作出的努力以及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同银行为了调整自身业务提高杠杆率,所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大型国有银行有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自然需要较高的杠杆率来减少风险,使市场稳定。而股份制银行以及资产规模更小的城市商业银行过多的降低利润,本来市场份额就低,一味地压缩利润以达到杠杆率标准,会使银行生存艰难,举步维艰。要在有效控制银行表外风险的情况下,对不同银行作出相应监管调整。不要一味地为了追求去杠杆,反而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
其二,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的侧重点不同,两者相辅相成,在监管过程中要根据经济不同时期,把两者权衡利用。商业银行如今大规模发展和壮大表外业务,是由于利率市场化日渐成熟的情况。杠杆率监管并没有资本充足率管理这么悠久,全球金融危机后,杠杆率监管是为了弥补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漏洞而出现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依然十分重要。有效的杠杆率监管虽然可以抑制高杠杆,但存在缺乏风险敏感度的缺陷,容易带来非预期的银行风险。应该将资本充足率监管和杠杆率监管结合在一起,建造一个双重资本管理框架。
其三,对银行盈利、不良贷款率指标应该有新的认识。一方面,杠杆率有顺周期性的特征,如实证所示,银行盈利增加会降低杠杆率,也会提高风险承担。这主要反映出银行资产结构的问题,为了达到监管标准,使金融资产变现,减少可以盈利的表外业务,但增加高风险的信贷业务,虽然短期内达到了监管标准,但是对于银行自身来说,会使银行经济效益下降和风险上升;另一方面,不良贷款率上升,虽然一般认为会提高银行风险,应该设法降低这个比率,但这个指标的显性化强化了银行的去杠杆行为,从目前情况来看有利于银行风险的降低,因此不宜对此指标的上升过度担忧。当然,长期来讲,控制不良贷款率也是降低风险的必然选择。
2.银行自身角度
一方面,加强对不良贷款率的管理。受近年来的严监管影响,在企业去杠杆背景下,银行大量不良资产被曝出,不良出清压力非常大。但不良贷款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资产质量恶化,反而有利于银行优化信贷投放,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提高资产质量,有利于银行去杠杆,避免债务进一步积压和风险的进一步累积,给风险防控更大的腾挪空间。针对资产质量风险,银行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加大风险化解处置力度,提升清收处置工作效率。同时,长远来看,银行应该优化信贷配置,避免企业债务累积导致的违约问题,强化授信风险管控,采取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之类的创新方式来处理债务问题,提高流动性,化解银行信贷存量风险。
另一方面,要在保证盈利的情况下,优化盈利资产的配置。我国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同时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正在出台各项措施,此举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越来越少,从而会给银行施加更大的生存发展压力。银行应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适度扩张信用。商业银行现已经积极开展各种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但此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开发新领域、拓展新业务,促进行业竞争力的提高。在规模受限和杠杆率受限的情况下,要提高资本回报率,应该强化精细化定价能力,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实现差异化存款定价,针对不同资产实现基于风险的差异化贷款定价,在保证盈利的情况下降低风险承担。
总之,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是缓解自身压力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的根本性举措。银行杠杆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可能比想象的要复杂,应该审时度势,结合中国国情,多管齐下,促进银行体系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