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应用的价值分析
2019-07-01熊先美
熊先美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24)
目前,心力衰竭在我国临床上属于是一种常见病,主要是由各种心脏疾病所致,能够对心肌造成损伤,使得心肌的结构以及功能都发生了改变,从而引发了心室泵血和充盈功能低下的情况[1]。而慢性心力衰竭则是一种心衰状态持续存在的状态,以乏力和呼吸困难等为主症,具有死亡率高以及病程长等特点[2]。此研究将重点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患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有40例。A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76-92岁,平均(77.1±2.0)岁。B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76-91岁,平均(77.3±1.9)岁。患者都经临床检查确诊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有完整的病历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两组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治疗期间都进行常规护理,A组加用整体护理方案,详细如下:
(1)热情接待患者入院,耐心向患者介绍科室规章制度、病区环境、医院基本设施以及相关的医护人员等,帮助患者消除陌生和紧张感。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受教育水平、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如: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床旁宣教以及播放视频等,需要将疾病的相关知识详细告知患者,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从而有助于提高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2)嘱咐患者进食清淡的饮食,可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果,禁食高盐以及告知食物,严禁暴饮暴食,严格戒烟禁酒。对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可根据疾病治疗的要求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科学的膳食计划,确保患者每日营养摄入充足。
(3)用药前,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作用机制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等,让患者能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嘱咐患者严禁私自停药亦或者是改变用药量,以免引发严重后果。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相关医师作处理。
(4)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多体贴以及关心患者,予以患者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向患者介绍本院治疗成功的典型案例,促使患者树立起面对疾病的信心,改善护患关系。可指导患者通过交谈、深呼吸以及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焦虑和担忧等不良情绪。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的病死率和复发率,同时利用焦虑自评量表[3]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分值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s),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焦虑评分比较
A组干预前的焦虑评分同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A组的焦虑评分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焦虑评分的对比分析表(分)
2.2 其它指标比较
表2显示,A组的病死率和复发率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其它指标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 论
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比较常见,多发于老年群体,具有死亡率高以及病程长等特点,患者在发病后受疾病影响往往会产生沮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加重了其心肌缺血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影响治疗效果[4]。整体护理属于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护理模式,核心是“以人文本”,能够从患者的文化、生理以及心理等多种因素出发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以此为依据向患者提供科学且全面的护理服务,让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得到有效的护理。通过对患者施以心理干预、入院指导、健康教育以及饮食干预等,能够让患者养成一种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减少不良心理,提高治疗配合度,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从而有助于高疗效,促进病情早日康复。此研究中,A组的病死率和复发率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整体护理的实施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死亡风险,降低疾病复发率,建议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