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第一次拥抱”对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泌乳情况的影响
2019-07-01王青格
王青格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房,江苏 苏州 215000)
母乳喂养是国际公认的科学喂养标准,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延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对于促进新生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次拥抱”指的是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直接亲肤接触,直至第一次喂哺完成,临床认为这一举动可建立母亲与新生儿之间的情感纽带,不仅可促进母乳喂养、提升新生儿抵抗能力,对于抵抗非传染性疾病、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同样具有积极效用[1]。本文为分析新生儿“第一次拥抱”对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泌乳情况的影响,特进行此研究,具体内容见下方。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新生儿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60例新生儿,本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产妇自愿加入本研究,纳入标准:新生儿Apgar评分≧8分,无唇腭裂、舌系带过短等先天性疾病,产妇无妊娠期糖尿病;排除标准:排除低体重早产儿,排除产前胎心监测异常的新生儿,排除产前因患有感冒、分娩并发症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2]。60例新生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平均每组30例,试验组新生儿中男14例,女16例,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8±1.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3±0.3)周,对照组新生儿中男13例,女17例,产妇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9.9±1.3)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2±0.2)周,试验组、对照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新生儿“第一次拥抱”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常规体检后予以早接触早吸吮,新生儿娩出后,护理人员将新生儿皮肤擦干,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将脐带剪短,然后将新生儿置于复温台上行常规体检,完成后予以早接触早吸吮;
试验组新生儿给予“第一次拥抱”,新生儿娩出后,迅速将新生儿皮肤擦干,并快速对新生儿肤色、哭声、肌张力进行评估,然后将新生儿调整为俯卧位,让新生儿趴在产妇胸前,头部置于产妇双乳之间,脸侧偏,肢体呈放松状态,使新生儿与产妇皮肤完全接触,护理人员托住新生儿臀部,另外一只手放在新生儿背部,以防止新生儿滑落,用毯子覆盖新生儿背部,注意保暖,采用半躺式喂养方法,使产妇可与新生儿面对面交流,等待脐带停止搏动,将其剪短,继续母婴皮肤接触,当新生儿有吸吮动作时,协助产妇摆放好体位,引导新生儿进行吸吮,直至喂哺完成,然后将新生儿放置在复温台进行常规体检[3]。
1.3 观察指标
①母乳喂养成功率、喂养感觉良好比率;②开始泌乳时间、12h泌乳量、48h泌乳量[4]。
1.4 数据统计分析
对观察指标母乳喂养成功率、喂养感觉良好比率、开始泌乳时间、48h泌乳量、72h泌乳量采取数据统计分析,母乳喂养成功率、喂养感觉良好比率为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开始泌乳时间、12h泌乳量、48h泌乳量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母乳喂养成功率、喂养感觉良好比率对比
试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试验组喂养感觉良好比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母乳喂养成功率、喂养感觉良好比率对比【n(%)】
2.2 开始泌乳时间、12h泌乳量、48h泌乳量对比
试验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比对照组短,12h泌乳量、48h泌乳量比对照组多,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开始泌乳时间、12h泌乳量、48h泌乳量对比
3 讨 论
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在子宫收缩过程出现短暂缺氧,头部受到产道挤压,可一定程度促进新生儿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因此新生儿对气味的敏感性提升,新生儿出生0.5h内吸吮反射最强,早期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触觉、觅食反射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新生儿能够感受到母亲气味,有利于新生儿尽早的建立吸吮反射[5]。泌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新生儿吸吮刺激乳头的神经末梢,神经将信息传达到脑下垂体前叶,产生催乳素,催乳素经血液输送至乳房,乳房泌乳,因此新生儿吸吮的刺激越多,乳汁分泌量越充足,早期母婴接触可强化新生儿吸吮能力,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吸吮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母乳分泌,除此之外,新生儿与产妇进行皮肤接触,产妇可尽早进入母亲角色,可有效调动产妇母乳喂养的积极性[6]。本研究以60例新生儿为观察对象,给予新生儿“第一次拥抱”,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母乳喂养成功率由80.00%上升至96.67%,喂养感觉良好比率由73.33%上升至93.33%,泌乳时间明显缩短,12h泌乳量、48h泌乳量明显增多,与常规早接触早吸吮护理对比差异明显,综上所述,新生儿“第一次拥抱”可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改善泌乳情况,价值明显,值得临床进行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