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
2019-07-01徐庆梅葛洪岩刘允建王黎英
林 源,徐庆梅,葛洪岩,刘允建,王黎英,代 莹,王 静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300)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引发心室无法完全排出静脉回心血的一类疾病[1]。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该病病情较重,若没有给予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则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既往文献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会伴有焦虑等负性心理,焦虑程度同其心功能状况有关[2]。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时给予高效地护理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分析应用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的作用,本文随机选取本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90 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90 例,男51例,女39 例;患者的年龄为60-79岁,平均(70.35±5.28)岁;心功能Ⅱ级23例,Ⅲ级 41例,Ⅳ级26例。纳入标准如下: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3],且心功能等级为Ⅱ-Ⅳ级;②年龄≥60岁;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如下:①精神异常、视力和肢体运动障碍者;②伴有癌症、脑血管疾病和其他呼吸系统严重性病变者。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常规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两组之间的年龄、心功能分布等一般资料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按患者病情调节其体位,提醒患者按时用药,严格调节输液速度,并监测患者心功能、呼吸功能和尿量等指标。研究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案,具体方法如下。①定期了解并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鼓励家属关注患者的情绪,可适当采用转移注意力或共情等方式进行干预,解决患者对疾病的困惑。②观察并清除患者气道中痰液,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呼吸练习,可采用缩唇呼气练习和深呼吸训练,并根据患者心功能制定训练时间。③调节患者饮食,降低盐分和脂质的摄入量,适当增加纤维的摄入,可为患者发放专门的饮食计划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之间的生活质量、焦虑程度和和6min步行试验状况。生活质量依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判断,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佳。焦虑程度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判断,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心理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使用软件SPSS22.0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描述,采用t检验,若P<0.05表示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分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分值比护理前的明显降低(P<0.05),6min步行距离和ADL评分比护理前的明显增加(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分值比常规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和ADL评分比常规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生活质量和6min步行距离
3 讨 论
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相对减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易于引发不良情绪[4];另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会伴有肺水肿等症状,影响肺组织的正常通气,易于引发缺氧反应,不利于患者的预后。舒适护理是指以患者为护理服务的中心,分析影响患者治疗护理中舒适度的因素,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给予全面护理,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一类护理模式,从而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奠定基础。在本文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分值比常规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生存质量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均比常规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应用舒适护理能有效地缓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席丽霞[5]的文献研究中发现,舒适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这和本研究结果相符。通过舒适护理可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及时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负性心理累积,结合家属的关爱可提高患者的信心。另外,舒适护理中的呼吸练习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肺泡通气量,调节呼气肌能力,改善血氧水平和心输出量,但在呼吸练习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并纠正患者的错误动作,保证训练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舒适护理能有效地缓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