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精密手术器械管理现存问题调查分析

2019-07-01陈爱琴戚维舒杨维泽冯晓英苏仲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6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器械供应

陈爱琴 戚维舒 杨维泽 冯晓英 柯 萍 苏仲玲

随着消毒供应中心对医院诊疗手术器械的集中管理,精密手术器械管理成为消毒供应中心重要任务之一。国家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2016)规定,精密器械应进行保护处理[1]。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手术室不放心把精密器械移交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或精密器械管理中存在较多纠纷和问题[2-4]。本研究通过调查广东省不同层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精密手术器械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

1 精密手术器械管理现存问题调查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资料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8年3-4月,面向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市、韶关市、汕头市、惠州市、深圳市、梅州市、肇庆市等61所不同层级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者,调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精密手术器械管理现存问题。

1.2 调查方法

(1)设计调查问卷。根据国家消毒供应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2016)、《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及德国器械清洗消毒专家工作小组编写的《器械的正确维护保养》等资料进行问卷的设计,内容由精密器械管理相关信息、精密器械处理设施设备配置情况、精密器械处理流程与方法、精密器械损坏原因以及岗位设置与人员培训5个维度组成。

(2)问卷发放方法。省级医院由省级消毒供应专科的相关学术团体直接发放问卷;地、市及县级医疗机构由地区级消毒供应专科的相关学术团体协助发放。

2 精密手术器械管理现存问题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向61所不同层级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及手术室发放问卷90份,实际回收61份,有效问卷61份,问卷回收率67.78%。被调查对象中,52份问卷由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主任)填写(占85.25%),2份问卷由手术室护士长填写(占3.28%),其余7份的填写者是消毒供应中心组长(占11.48%),调查资料可信度高。有效问卷医院等级构成见表1。

表1 有效问卷医院等级构成

2.1 精密器械管理制度建立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8.20%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立“精密器械管理制度”。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占54.10%)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无法获取精密器械说明书,尤其是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前已开始使用的精密器械。医疗器械说明书是使用者获得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详细技术文件,无说明书,则无法正确清洗精密器械,不利于精密器械管理[5]。精密器械说明书获取情况构成见表2。

表2 精密器械说明书获取情况构成

2.2 精密器械处理设施设备配置情况

对新购置的精密器械,仅有5所医院(占8.20%)全部精密器械要求配置保护筐,其余未要求配置(23所,占37.70%)或者部分要求(33所,占54.10%)。由此可见,目前器械商不主动配置精密器械保护筐的现象较多,需要医院相关部门跟进和督促。新购置精密器械配备专用保护筐情况构成见表3。

表3 新购置精密器械配备专用保护筐情况构成

2.3 精密器械处理流程与方法

(1)回收环节保护问题。在回收环节,有12所被调查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占19.67%)回收时未使用专用筐妥善固定;有7所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占11.48%)有精密器械与其他器械混放现象;仅17所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占27.87%)是由手术室妥善固定后交消毒供应中心;其余是消毒供应中心专人回收,但未说明是否有精密器械保护措施,回收环节精密器械的不同保护现状构成见表4。

表4 回收环节精密器械的不同保护现状构成

(2)清洗环节保护问题。有27所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占44.26%)对精密器械采用人工方法清洗,30所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占49.18%)部分精密器械采用机械清洗,仅有4所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占6.56%)是全部采用机械清洗。主要原因为:担心机械清洗损坏器械、无机械清洗设备和人工清洗可以加快周转;此外,仅有4所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占6.56%)在清洗过程中全程使用保护措施。

(3)包装装载环节的保护问题。超过半数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占54.85%)使用自制包套(如自行裁剪的各种胶套、无纺布及皱纹纸等),仅有41.94%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使用带卡槽专用筐装载。

2.4 精密器械损坏原因

(1)精密器械损害原因。调查结果显示,造成精密器械损坏原因前4位的分别为:①缺乏合适的保护筐或保护工具(占67.74%);②与手术医生使用不当有关(占64.53%);③岗位人员培训不到位(占46.77%);④运输过程损坏(占37.1%)。

(2)精密器械损坏后处理方法。对精密器械损坏后的处理问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医院未建立完善相关制度,部分是临时处理,部分由消毒供应中心自行处理,精密器械损坏后处理方式构成见表5。

表5 精密器械损坏后处理方式构成

2.5 岗位设置与人员培训相关问题

(1)有36所被调查医院(占59.02%)认为无法做到精密器械清洗员工专岗使用,原因与人力不足有关。

(2)精密器械岗位人员培训。结果显示,仅有25所(占40.98%)被调查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对精密器械清洗岗位人员进行专业系统培训;有27所(占44.2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科室内部根据需要随机培训;其余均是“未经过培训”。

(3)期望获得培训的相关知识类型。有56所(占91.80%)被调查医院希望获得“精密器械的结构、特点及处理方法等”知识;有51所(占83.61%)被调查医院希望获得“精密器械保护相关知识”;有47所(占77.05%)被调查医院希望获得“保护筐相关知识”培训。仅有20所(占30.50%)被调查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者认为相关知识已经足够。

3 精密手术器械管理现存问题分析应用

3.1 精密器械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应与手术室及器械采购部门等协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精密器械采购流程,采购前应咨询消毒供应中心意见,确定是否有处理精密器械的设备设施等条件;同时督促器械商同步配备专用保护筐。有研究表明,使用保护性装载筐或容器,能明显降低精密贵重器械损坏率[6-7]。规范的器械说明书包含精密器械的处理,精密器械首次处理前,厂商应提供说明书,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另有研究证明,分层培训对岗位员工处理精密特殊器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有明显提高[8]。消毒供应中心应对岗位员工分层使用,充分培训,更好地掌握精密器械的处理技能,减少器械损坏。

3.2 精密器械清洗方法与流程

调查显示,部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者认为,精密器械的人工清洗方式比机械清洗方式更好,能够更好地保护器械;同时调查也显示,精密器械的机械清洗率较低,其中部分原因与“保护器械”有关,因此,有必要纠正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者的不正确认识[9]。实际清洗中,对耐湿和耐热的精密器械,机械清洗不仅能达到更好和更稳定的清洗效果,而且,清洗过程中采用保护筐和保护架,全程全自动清洗,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器械损坏。

3.3 精密器械的损坏

调查显示,精密器械的损坏与使用者不当使用、运输路况、缺乏保护工具及人员培训等有关。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者需协调沟通,取得医生、手术室护士长和医院管理者的配合与支持,尽可能避免造成精密器械损坏的事件发生。有管理者通过专案管理方法,注重流程细节改进,把精密器械损坏率由11.92%降低至5.96%[10]。同时,还应由上级管理部门牵头,建立精密器械损坏赔偿管理制度,规范化地处理器械维修和赔偿等问题。

3.4 相关人员培训

部分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获取精密器械的相关培训较少。调查显示,希望获得精密器械结构特点及处理方法、精密器械保护相关知识和保护筐相关知识需求率分别为91.80%、83.61%和77.05%,因此,学术团体、器械厂商应提供足够的专业知识培训。

4 结语

医院的精密器械绝大部分是贵重器械,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科室手术的使用质量,也与医院的成本管理相关,因此,应引起医院相关部门管理者重视[12]。本次调查反馈的相关现状问题在国内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精密器械的现状中有一定共性,可为医疗机构加强精密器械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1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精密手术器械管理中存在较多纠纷和问题,如机械清洗与人工清洗的效率和效果对比,以及预防精密器械损坏的措施与方法等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器械供应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探讨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操作程序在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