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2019-06-30汤艳妮
汤艳妮
【摘 要】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第三方支付、网络在线平台、金融理财、P2P融资的出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产业创新,迎接挑战。文章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理论,结合发展现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同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P2P;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2-0045-02
1 互联网金融理论分析
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征
互联网金融是指资金供需双方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直接交易,不通过金融中介,间接或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全新金融服务模式。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大数据的运用。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提高数据的商业价值,逐渐成为行业人士追逐的利润焦点,使互联网金融中各类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更多样化的同时也提高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2)金融服务普及化和效率化。在大数据下的互联网金融,能够为用户提供各种性价比高的服务,便捷、高效且交易成本低,一定程度上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并且针对过去传统金融系统中几乎很难获得贷款,小微企业融资难,而互联网金融却满足了客户个性化需要,有效地拓展金融服务。
(3)资金融通去中介化。交易双方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去搜寻所需信息,互联网平台可以直接传递双方信息,减少资金供求方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资金融通去中介化。
1.2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
(1)第三方支付。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 674.5亿元,同比增长46.9%。截至2015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共发放270张牌照,其中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的市场份额排在前三名,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垄断竞争形势逐渐形成。
(2)众筹。大众筹资由赞助商、投资人、平台三者构成。截至2015年7月底,全国共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224家,2015年上半年总筹资金额达46.7亿元。
(3)P2P网贷。2015年,全国累计平台数量超过3 800家,P2P网贷成交量上升。2015年,全行业成交量超过1万亿元,P2P承担了金融创新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任。
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分析
2.1 用户数不断增长
截至2016年3月,我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了9.8亿。2015年网上银行交易额为1 600.85万亿元,同比增28.18%。
2.2 业务品种的增加
银行应主动发展互联网业务,不断创新金融业务。例如中国建设银行新推出的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个人平台和善融商务企业平台。通过这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客户可以进行商品交易、支付结算、贷款融资等服务,对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信贷融资模式进行了创新。
2.3 交易成本的降低
网络交易比网点柜台交易优势在于:网络交易不需要客户亲自出门、无须排队取号等待,相对于传统的柜面服务,银行只需投入一些电子设备或者开发一些软件,吸引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或者自助终端办理业务,能够随时随地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还可以提高银行的服务效率,降低了柜台员工的压力,节约了银行用工成本。
2.4 覆盖广、发展快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客户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中找到所需要的资源。例如,余额宝仅上线18天,累计用户数就达到251.56万,累计转入资金额66亿元,充分地利用了市场上小额的闲散资金。
2.5 管理弱、风险大
沒有相关法律进行监管和约束,行业准入门槛和业务规范也不明确,并且互联网金融还尚未进入到人民银行的信用信息系统中,与其他金融机构没有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没有与银行相似的风险控制、合规机制,导致它更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风险。
3 我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3.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地位的冲击
社交网络的普及,搜索引擎技术的开发,云计算技术的进步,使得资金供需双方可以打破以往的商业银行渠道而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快捷匹配,连同资金交易也可以线上线下进行,降低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公司推陈出新,创作各类快捷支付产品,只需要一张信用卡即可在网上任意消费,不需要登录网上银行,这对商业银行最基本的支付功能造成沉重打击,打破了商业银行对于线下支付的垄断局面。
3.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的冲击
首先,由于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了政府颁发的营业执照,相关金融业务的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从商业银行办理的初始业务如水电气缴费、信用卡还款,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快捷支付业务和其他金融脱媒的业务,可以无需经由银行就能独立地完成资金的支付转移。其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银行信贷供给的格局。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用户可通过网络信贷平台与符合自己对金额、利率、期限等条件的资金供应方相匹配,迅速完成借贷交易。当客户在办理金融业务使用互联网时,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就已经存储大量的客户信息资源,未来互联网金融将拥有更广泛的客户资源。截至2016年,使用手机进行支付、网购、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6亿、2.70亿和1.68亿,半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0%。使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发生了极大变化,各网点优势逐渐弱化。
3.3 互联网金融促进商业银行的产业创新
商业银行本身拥有着成熟的经营模式、强大而稳定的客户资源、可靠的信誉保证、审慎的风控系统。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互联网金融可以使得商业银行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极大地促进了商业银行的产业创新。二者的整合带来了金融市场的民生化、个性化。商业银行应更加致力于产业创新,从以前以产品驱动的销售型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风险收益配比、资产配置服务转变;从传统的代销角色向资产管理的集成转变。
4 互联网金融影响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4.1 商业银行应改变经营理念
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银行要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避免传统的固定思维模式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当直视银行传统业务,全面提高工作效率,逐步简化业务流程,鼓励创新,为客户提供满意、便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商业银行需要以个人的经验为基础,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建立一个商业模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此,能够研发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银行服务。减少低效流程,改善效率。经过独家调查和研究,普华永道提出以“六个优先”的战略举措确保银行在2020年成功: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优化渠道;业务操作简化;信息利用;创新和创造力的提升;积极推广风险管理。网点转型是中国银行家关注的焦点,希望能解决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4.2 加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
目前已有北京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约20家银行推出网上直销银行。以余额理财为核心的快速上升的互联网金融伴随着社会消费习惯的变化,这引发了商业银行服务模式改变的网上银行转型。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公司通过网络平台、上下游企业的商品供应和营销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而积累交易信息进而进入金融领域。
4.3 抓住核心金融业务,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服务给客户提供贷款时,最大障碍则是风险评估,建立一个以信用为核心的风控系统至关重要。将来信用评级机制将完善成线下和线上互补的模式;尝试着协助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探索信用审核评级方法。
4.4 商业银行应拓宽业务渠道
首先,实体智能网点升级。一是重新布局,打破交易的时间限制,增添自助交易智能化设备,如VTM、ITM、自助发卡机等,甚至无人驾驶智能光网络的建设;二是在传统业务中引入智能元素,例如使用移动pad来增强客户的体验度;三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创造一个全新的O2O金融服务模式。其次,线上商务化。一是丰富网上银行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在金融理财业务线下产品同步化;二是发展网上贷款业务,实现在线网上申请、受理和审批,提高业务效率;三是整合所有相关的服务并创建服務平台,例如招商银行的小型企业e家,根据中小企业存、贷、汇的需求特点,使用企业在线信用评级和在线贷款等互联网金融产品。
参 考 文 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白金枝.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19-20.
[3]普华永道.零售银行业展望2020[J].http://www.zgjinrong.cn/,2014-06-12.
[4]张吉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八大趋势与六大问题[N].中国银行业,2015-04-14(B1).
[责任编辑:邓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