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探索

2019-06-30程杨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电子商务

程杨

【摘 要】地方本科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符合现实的需求。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培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及技术的需要,培养新型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是大势所趋。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的需求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9-0081-03

根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0.51万亿元,而同期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万亿元,增长11.6%。随着电子商务尤其是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社会整体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促进了国际贸易经营方式的创新,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韶关学院作为地方高校,也要走上应用型转型的道路,可是如何转型却成为很多高校当前面临的难题。结合国家背景、行业背景和学校招生规模限制的背景,认识到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的创新推动,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加强跨境电商课程的设置和跨境电商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是优化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选择。

1 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状况分析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呈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从跨境电商产业链来看,其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生产商、制造商、跨境电商企业、支付企业、物流商、第三方服务商,它们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客服专员、网站平台搭建专员、网站运营与推广专员、品类销售管理专员、网上营销专员、项目管理、市场策划、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岗位。要求具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包括其他小语种)等专业知识,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主要包括国际物流管理、跨境支付、跨国商务管理、网站建设、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网络营销、店铺运营、信息技术应用(包括网络及数据库管理)等,而同时兼具信息技术、贸易专业知识、经济常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最符合企业要求的。

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7年,全国高校中的本科国际贸易专业有549个、国际商务专业有93个、商务英语专业有235个、电子商务专业有385个,到2018年,浙江万里学院等4所本科高校、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等20家高职院校、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等3所中职学校成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上述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的设置有相近相似的地方,都有贸易类课程、电子商务类课程、英语类课程的设置,这些课程的设置会根据专业的不同偏重于某一类课程,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和商务英语方面的设置。但由于当前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要求的是综合性人才,即具有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单一的一类专业无法满足企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表现为越来越多的贸易企业觉得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而上述专业的学生也觉得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这就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人才培养体系做出优化。

2 韶关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 人才培养定位注重传统外经贸人才的培养

韶关学院位于广东的北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急需与开放前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接。韶关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原有的的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培养具有经济学、国际贸易、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国际贸易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注重的是传统贸易方式下的外经贸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也确实有利于培养一个合格的经贸人才,但是同时我们需要关注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体现到对人才培养体系的更新之中。

2.2 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相对薄弱

根据第三方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解决方案专业机构麦可思(2016)对韶关学院在校生培养全程跟踪评价报告,经济学门类的基本能力增值相对较低,主要反映在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上,表现为经济学大类专业学生对实践性教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理论结合方面的评价较低。这从学生方面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出了要求。

2.3 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不能完全得到满足

通过对“珠三角”的部分外贸企业和外贸加工企业的走访和调研,由于企业基本都涉足了电子商务,它们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对于录用的员工,50%以上的企业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员工实践动手能力薄弱,其次是其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形来看,韶关学院现行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满足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需要。为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高跨境电商的实操能力和跨境电商的专业建设水平,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院校和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转型与发展,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和优化适应当代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培养既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又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的跨境电商人才。调研结果说明高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或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出现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直接对接的情形,因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更新和优化成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3 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

3.1 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

作为地方性本科大学,韶关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进行了优化调整,增加了“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认识与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熟练使用英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能够在政府部门、经贸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描述。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跨境电商人才,不仅是操作层次的人才,还包括管理层次的人才,因此既要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知识,又要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技能,熟悉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能娴熟地运用英语和电脑网络等工具进行市场开拓和运营。新型外贸人才已经体现在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中,最新的培养方案已经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国际贸易、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知识和电子商务技能处理能力等职业能力等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对目标进行了优化。

3.2 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的优化

鉴于电子商务爆发性增长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很多院校也开始采取措施把此变化反映在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有的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直接增加有关跨境电子商务的课程,有的院校开始考虑增设新的专业或者是方向,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时,一是考虑市场化需求,课程体系应与产业、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与岗位要求对接,比如设置相应的跨境课程、实施专业考证、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与企业岗位对接的可行性。二是充分认识到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技能型要求,还应注重人才的复合型要求,要培养管理层次的人才,课程体系还要加强应用性和广深性。韶关学院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体现出不同就业方向的特点,划分了两个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和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国际贸易方向主要设置注重国际贸易实务技能的课程,比如设置外贸跟单实务、外贸英语函电、营销类等方向课程,跨境电商方向主要设置网络营销、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实务等方向课程,方向课程都体现出核心课程的应用型特点,在核心课程中融入相应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可以采用软件模拟实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比如在讲解完一个理论知识点后,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案例,让学生自己动手,分组进行案例开发,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引导和点评,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课程设置让学生清楚了解到在不同就业方向上需要学习哪些课程,从而缩短学生学习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在方向课之外还有选修模块课程,这个模块课程的设置就是在教学内容广深性方面的体现,通过模块课程的自主选修,有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然后考研深造,有的学生也可以选修偏技能性的课程,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尽快实现与岗位的零对接。

3.3 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对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探索融入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的参与主体不仅有学校,还有现实中的贸易企业和电商平台企业。通过与知名的电商平台或者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分析它们对国贸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人才培养的岗位能力要求,制订“校企合作+项目实战和就业+孵化+创业”四位一体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计划,优化合作培养方式。一是通过与企业合作,在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课程,共同决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同时依托学院的仿真模拟实训室和仿真实验实训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训,或者将部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操训练等,或者聘请企业的兼职老师进行培训。二是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实地培训、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新创业的开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以多方主体联合培养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从而更好地完成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

3.4 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

本科院校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方面大多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比如西安欧亚学院的物流贸易学院创新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阿里巴巴”“顺丰速运”“百度”等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尝试订单式、定制式、企业服务等多种合作模式,将企业实践引入培养过程。

韶关学院地处粤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实践性培养方式不如“珠三角”同类院校与企业联系那么紧密。而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分层次搭建。一是利用学校资源,在实验室进行软件的模拟实训和采取课赛融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如国贸实务模拟软件、报关报检软件、货运代理软件等。此外,每年组织学生参加POCIB比赛,也开展专业见习等实习实践工作。学院依托自身的企业资源开展大量的第二课堂活动、真实企业业务实践和实习项目。二是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的虚拟性和易于操作性,与“珠三角”地区的跨境电商企业合作,采用联合培养+项目制实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才培养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困难。联合培养可以参考“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定制企业培养人才,由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实践课,提高学生专业的职业实践能力。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双方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设施、设备与技术;企业方安排前沿实践课程、提供企业讲师并辅助高校培训认证师资;在师资建设方面,引进有国际贸易实践经验的老师,或者提供条件让老师到企业挂职或者到企业参加相应的培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项目制实战的方式就是与不同的电商平台培训企业进行合作,以项目的方式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学校就能进入企业运营真实电商项目,从而开展真实环境下的教学实践,通过与跨境电商企业,第三方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协会等的合作完善校企合作的实训体系,并探索将相关的培训课程、做法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总之,培养适合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培養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模式是必要的途径。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就是要以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的专项能力要求为核心,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在国际贸易专业中设立专门的跨境电商方向,增设电商操作类课程,并在实践教学中建立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体系,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 考 文 献

[1]网经社.2018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R/OL].http://www.100ec.cn/detail--6512462.html,2019-06-10.

[2]倪琳.“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国贸专业为例[J].电子商务,2016(11).

[3]王鹏.跨境电商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7(4).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电子商务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O2O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分析
O2O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分析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河北省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瓶颈”分析及培养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