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产业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之浅析
2019-06-30陈维禄
陈维禄
【摘 要】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简称重庆保税港区)是国务院于2008年11月12日批复成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全国唯一的“一区双核”“水港+空港”的保税港区。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重庆保税港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从重庆保税港区具备的特殊优势入手,充分分析了重庆保税港区创新打造的“保税+”现代产业体系如何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并对下一步抢抓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助推内陆开放高地迈上新台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重庆保税港区;“保税+”;内陆开放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9-0041-02
1 重庆保税港区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
1.1 具备物流通道内畅外联的优势
(1)坐拥2大枢纽港:重庆保税港区水港功能区坐拥对外贸易港口寸滩码头,空港功能区与江北机场无缝衔接。紧邻多条城市主干道:紧邻沪渝高速、包茂高速、机场高速、绕城高速、内环快速等高速公路,以及海尔路、金渝大道、空港大道等城市主干道。轨道交通四通八达:轨道3号、4号、9号、14号线等贯穿其中。
(2)构建立体化国际通道:空港规划铁路东环线,可连接江北机场、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借助中欧班列(渝新欧)联通西北翼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到欧洲。
1.2 具备功能政策多重叠加的优势
(1)具备海关特殊监管区优势:重庆保税港区天然具备进口货物保税、区内交易免税、进区出口退税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特殊功能政策,可以开展保税仓储、保税展示、国际中转、研发、加工、制造等九大业务。
(2)具备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天然享受西部大开发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有关政策。积极争取新的特殊政策:重庆保税港区争取到贸易多元化政策全国首批试点政策,参与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重庆自贸区建设等3项重要功能政策,成为内陆开放程度较高的区域,发挥了有效的辐射带动作用。
(3)争取国家级特设口岸功能:目前,重庆保税港区已正式获批或运营的国家级特设口岸有7个。
1.3 具备基础配套产城融合的优势。
(1)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重庆保税港区已建成厂房、仓库、办公楼宇及海关查验场所等满足企业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设施,实现水、空两个片区的全面贯通。建立了近百万平方米的企业员工生活配套区,配套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设施,设置公交车站、医院、超市等生活保障设施。
(2)配套区域引入综合商业项目:为保障水空港2个“分离”的片区都得到充分的配套支撑,重庆保税港区分别在水空港引入了大型产城融合龙头项目,带动整体区域发展品质提升。在水港,重庆保税港区打造了4A级保税旅游体验景区;打造总建筑面积为118万m2的大型商务配套项目,有效支撑水港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在空港,引进了由中美投资联合体投资并开发建设的中国摩(重庆)项目,打造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的占地约126.67 hm2、规划面积为280万m2、投资超200亿元的超大型商业产城综合体,涵盖大型365天、24小时全天候、全恒温、全室内、国内最大的娱乐综合体及国际学校和國际医院,打造城市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新目的地。
2 “保税+”产业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现状
2.1 大数据智能化驱动,“保税+智能制造”引领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
(1)加工产品结构得到优化:重庆保税港区先后引进了“旭硕”“纬创”“仁宝”“翊宝”等全球知名的智能终端加工制造企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加工制造的产品已涵盖“苹果”“惠普”“宏碁”“华硕”“LG”“SONY”“华为”七大一线品牌,生产“苹果”手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产量占比提升至45%,产值占比提升至31.5%。
(2)智能化改造取得初步成效:4家智能终端企业已累计投入4亿元用于产线智能化改造,累计减少人力2 800人,自动化率提升至80%。据悉,到2020年,自动化率有望提高到90%,综合成本和用工人数可望减少30%以上。
2.2 聚焦市场主体,“保税+服务贸易”带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重庆保税港区围绕建设商品、贸易、物流枢纽,推动以“保税+”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创造了多个“第一”。“保税+展示交易”开创全国第一:开创了全国第一个在保税港区围网范围内开展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也是全国第一个将此项功能政策延伸至区外成熟商圈。建成4.7万m2的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近3万m2的进口汽车展销平台,经营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40多个国家共4.5万种商品品类,打造有进口酒类超市、“一带一路”国家馆等,探索“分拨中心+直营销售”模式。“保税+整车进口”打通了全产业链:通过整合“中欧班列(渝新欧)+整车口岸+贸易功能区”三大平台的功能优势,首次将进口汽车整车以暂时进境方式从欧洲工厂直通重庆保税港区进行展示展销,打造重庆市乃至内陆唯一官方指定的进口汽车聚集区。
2.3 融入国家战略,“保税+现代物流”拓展开放通道
(1)构建现代物流贸易基地:重庆保税港区是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南向通道等重要物流通道的重要节点,利用与江北国际机场和寸滩港无缝连接的区位优势,打造以“水、空、铁、公”多式联运为核心、知名物流企业为主体、专业市场为特色的网内网外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物流贸易基地。
(2)建设布局国际现代商贸物流园:充分发挥国际口岸、保税仓储、保税物流等功能优势,在空港布局了2 km2的国际现代商贸物流园,引进澳大利亚的“亚嘉民”、美国的“安博、新加坡的“丰树”和“普洛斯”、丹麦的“格兰富”、德国的“劳士领”、日本“日梱”等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
2.4 加快口岸开放,“保税+特设口岸”优化开放平台
重庆保税港区成功获批或运营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进口水果(分为水港、航空)指定口岸、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冰鲜水产品进口指定口岸、食用水生物进口指定口岸和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指定实施口岸,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生物制药等指定口岸。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区域集散分拨功能水平,与口岸腹地区域初步形成“指定口岸+分拨中心”的产业模式,截至2018年底,通过指定口岸进口的肉类、水果等产品共计1.6万t。自2010年正式运行以来,累计实现海关监管货物值2 08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近17%,充分发挥了保税港区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3 “保税+”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重庆保税港区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抢抓重庆自贸区、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契机,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贸易多元化试点政策,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大数据智能化为驱动,深入拓展口岸功能,优化开放平台,重点建设以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基地、以“保税+”产业集群为重点的服务贸易集聚示范基地、以水空铁公多式联运为核心的内陆国际物流基地和配套完善的外向型经济服务产业体系。
二是突出重点,招大引强,构建更高质量的“保税+”现代产业体系。重庆保税港区要重点围绕加工、贸易、物流等支柱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优质外资外向型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推动各产业板块向国际化、高质量、高水平方向迈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终端生产体系,形成业态多元的服务贸易协同发展体系,建成水空铁公国际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体系。
三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更高标准的智慧生态港区。重庆保税港区要围绕建设生态环保、绿色开放、智慧共享、人文荟萃、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现代化都市新区为主题,强化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实现“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加快建设路网和交通枢纽。完善更高效率的园区管理模式,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建成环境优美、管理人性、服务精细、安全稳定的智慧社区,实现国内一流的城市社区管理。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智能化为支撑,实施新技术支撑的精准管理。实施智慧安全工程体系建设,打造高标准的安全生产管控体系。
四是着力政策功能創新,打造更高效益的特设功能口岸。重庆保税港区要发挥好已设立口岸的功能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贸易企业与重庆本地企业实现深度合作,加快“指定口岸+分拨中心”产业模式建设,打造进口商品的集散分拨枢纽;进一步争取新的特设口岸,顺应国家战略规划,结合重庆及西南地区市场需求,加快推动设立生物制药口岸、植物种苗等国家特设口岸;不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口岸通关通检体系,提升通关通检效率,畅通进口商品的流转通道。
参 考 文 献
[1]惠春梅,杨再锋,王卓昕.云南省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6).
[2]彭欣,赵梦娜,马立颖.保税区的国际物流发展——以重庆保税区为例[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9).
[3]周艺凝.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青年,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