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三条途径
2019-06-30张婷婷
张婷婷
【关键词】音乐;文化;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5-0066-01
1.以文化创设情境,提高审美情趣。
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有游戏情境、画面情境、语言情境等,如果教师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巧妙设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文化探寻的兴趣。在苏教版八年级《赶圩归来啊哩哩》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开心闯关”“快乐对歌”“踏歌起舞”“老歌新唱”等环节,通过各环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西南彝族地区“漫山遍野都是情,世间万物都成歌”的民俗文化和音乐风情,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审美感知,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理解了少数民族用歌唱、舞蹈、演奏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文化自信。
2.以文化引领情感,加深音乐理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关注歌曲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引领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如在苏教版七年级教材《家国情怀——念故乡》一课的设计中,笔者把歌曲高潮部分二声部的主旋律提取出来。笔者用“啊”哼唱高声部的旋律,学生用“WU”吟唱低声部律旋。教师深情地呼唤,学生低低地回应,学生在合作中体会两声部旋律交织在一起时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然后通过歌词“故乡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和“叹故乡,已沦陷,处处成焦土……”的对比,让学生的情感从浓浓的思乡情转变为深深的爱国情怀,实现情感升华。最后把李叔同创作的《送别》和《念故乡》进行异曲同唱,两首歌曲虽然一首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眷恋,一首是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但情感是相通的,让学生的感知由感性到理性,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中折射出的家国情怀。
3.以文化激發创造,提升音乐素养。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笔者曾经听过一节《流行与经典——茉莉流芳》的音乐赏析课。这节课的教学始终以《茉莉花》为载体展开,通过民歌《茉莉花》与创作歌曲《又见茉莉花》《小城故事》以及其他版本《茉莉花》的聆听与对比,让学生懂得《茉莉花》是流行与经典相融合的典范。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将歌曲《茉莉花》进行“改编新唱”,学生有的改编成RAP说唱对歌的形式,有的配上了《成都》的旋律……学生投入到创编实践活动中,突破了知识与技能单纯的“授-受”,实现了由“教学能力”向“学生能力”的转变。通过合作与探究,学生了解到流行音乐只有植根于民间音乐,它才能走得更远,而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才能赋予它新的生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