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探讨
2019-06-29曾松
曾松
摘 要:"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对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而中职教育作为培养"工匠"型人才的主阵地,必然要适应时代发展,紧跟技术脚步。本文先介绍了"互联网+"时代,然后引出"互联网+教育",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中职学校的现状,给出了中职学校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改进教学方法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有监督预习;有监督复习
1 互联网+时代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对“互联网+”给了解释,“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各种新技术新成果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各领域各行业的发展,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指导建议中指出,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正如人们所看到的,近几年,“互联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领域各行业,如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汽车,互联网+医疗,…,等等等等。而“互联网+”对教育更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 互联网+教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几乎渗透进了每一个领域,从各方面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工作以及人们的学习。而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教育的最前线,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联网+对传统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让教育从一间课室走向了全世界,打破了学校间、知识间的壁垒,实现了全知识共享。
延续了几千年的教育,在“互联网”出现之前,都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校开始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仍然是传统的单纯传授式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就算出现了互联网,但由于没有深度挖据使用,绝大多数教学方式还是不能有所突破。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度融合,技术已经成熟,只待人们去开发利用。
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以外的主力学习阵地,在没有老师面对面讲授的情况下,在没有指定学习教材的情况下,需要学习者自身具有较强的自律性,较好的自学能力,较高的内容分辨能力。因为互联网上的各种在线学习资源,其来源广泛,内容良莠不齐,对于具有较高学历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巨大的学习资源库,但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很难驾驭这庞大的资源库,很可能迷失在信息森林里。
3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现状
中职教育,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中职教育务必紧跟时代发展、紧跟技术发展,否则其教育将失去意义。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必然给中职学校的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首先需要对中职教育的现状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3.1 学生现状:中等职业教育相比于其他基础类教育,有着需要加强实训教学、增加技能训练等特点。如果能借着互联网+,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实现一定的自主学习,那必然会使得这群孩子在中职学校这一片天地下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3.2 教师现状:对于从教多年的很多教师来说,对于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而言,这些教师往往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多样,但也限于传统教学方式,他们往往懒于学习互联网等各种新技术,不愿改变现状,仍然只采用自己熟悉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因此,这些教师虽然表面上“管住了”学生,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理想。对于年轻的很多教师来说,这些教师本身往往也是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本科生,虽然自身接触互联网比较多,相关知识比较丰富,但少于花心思在教学上,更是没有经验面对这些不适应应试教育的学生们,因此,很可能是这些老师既不采用新技术来教学,也无法用传统教学方法“管住”学生。
3.3 学校现状: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信息化。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其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2]。目前各大中小学校在互联网及信息化相关软硬件设备的投入上已经可以满足互联网式教学,基本已经实现全校联网。也就是说硬件上已经具备应对互联网+新型教学模式的需求。但在人员思想上、政策上明显对互联网式教学还不重视,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技术再学习、再教育的重视显然也是不够的。还有些中职学校,因为资金短缺、发展理念陈旧等原因,导致师资力量缺乏,不能引进高素质高技能型教师,导致所学跟不上社会所需。
3.4 互联网+现状:各校的信息化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互联网+”这种经济新形态,在其他各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深度的融合,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各领域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但在教育领域,却还是蜻蜓点水般。在中职学校,“互联网”相关技术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老师不必手动书写教案,利用互联网可以批量修改作业,甚至上课可以不必板书,这极大的减少了教师的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但所有这些都只是对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一种简单使用,也就是说除了上课利用ppt来进行课堂教授,或者通过互联网留下作业并进行批量修改,其他方面很少使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绝大多数教师都没能挖掘出互联网中的巨大宝藏,没能利用互联网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真正的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应该会产生出新的教育生态系统,颠覆传统教学模式。
4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若干思考
自从国务院给出”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以来,很多中职学校的工作者也给出了一些探讨,如张媛媛提出的”互联網+”理实一体化教学[3],王红蕾分析了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对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变化[4],袁霞则给出了更加具体的中职学校”互联网+教育”的实施途径和策略[5].
通过对”互联网+教育”以及中职学校现状的分析,结合作者本人所在中职学校的情况,给出以下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建议一、课前预习必不可少,且必须有教师指导监督的预习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其中一点就是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自主课前预习。对于中职学校的课程来说,更强调实践,理论知识不多也比较简单,多数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尤其是对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课前预习必不可少,预习内容应主要由教师给学生推荐可用的网络资源,由教师在众多的知识技术提供商中甄别、遴选适合中职学生的网络知识内容,且推荐内容不易过多。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师课上讲授理论知识的时间,也相应增加了课上讲授难点和进行实践及答疑的时间。
建议二、课后复习也须有教师监督指导
比课前预习更加重要的是课后复习。学生已经在课上学习了老师讲解的相应知识,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知识的深入理解需要通过课后复习进行。教师可以把复习内容简单的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基本,二级稍难,三级拓展。一级复习内容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简单直接的呈现,根据教师所讲的各个知识点基本都可以回答出来.二级复习内容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综合呈现,根据教师所讲把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才能解答.三级复习内容则是需要有一定扩展知识才能完成的。一级复习内容和二级复习内容由教师给出,并限定完成时长,三级复习内容由教师推荐,不限定完成时长。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归纳发现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对各知识点能较准确的标注难度。
建议三、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教师在教育当中还是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的。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实践、逐渐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能适用于中职学生的教学之路。
近年,互联网的发展推动在线教育如火如荼地发展,很多在线教育产品出现,其中就有很多平台类产品,它们不产出内容,只为老师/机构和学生搭建一座桥梁,通过开发各种功能,让老师更方便地传授知识、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课程,这样的平台如百度传课、淘宝教育、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
对于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可以从零开始开发设计“互联网+教育”资源。对于信息素养较低的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已有的学习资源、技术平台,建立“互联网+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效学习。
建议四、学校必须重视互联网+教育
学校是教师大显身手的舞台,没有学校的支持,教师的教学也只能是畏手畏脚。学校需要把握大方向,紧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新动向,深入贯彻“互联网+”行动指导建议,鼓励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使用各种互联网资源、定期举办互联网+讲座来普及和推广教育信息化的知识,推动互联网+大环境下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学资源的建设要紧紧围绕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中职育人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做、评”紧密结合,中职学校在培养教师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标准的修订实施能力的同时,应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才能进一步加快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社会吸引力[6]。学校不能只做表面形式,最为关键的是树立学校、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互联网+ ”融合于教育的思维与观念,以及切实有效应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推动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7]。
5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应用,让教师可以从原来书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来开发课程内容,建设资源库,对专业新知识的同步也更新更快,学生也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主动权来进行学习,对知识掌握更全面,更高效。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面对互联网+时代,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翟海魂在分析了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路,认为,我国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最密切最直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要根据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与时俱进,扩展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办学功能[8].因此,从上到下,从教育部到一线教师,都应该看到”互联网+教育”对中职教育的重要性, 积极推进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建议,索 引 号: 000014349/2015-00112,发文机关: 国务院,发文字号: 国发〔2015〕40号 发布日期: 2015.07.04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16.06.21,教技[2016]2号,http://www.edu.cn/xxh/focus/zc/201606/t20160621_1417428.shtml
[3] 张媛媛,“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第13卷第8期
[4] 王红蕾,“互联网+”数字资源应用促学习方法转变,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3
[5] 袁霞,中等职业学校“互联网+教育”的实施途径与策略,职教通讯,2017.(35)
[6] 孟雅杰,“互联网+ ”背景下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分析与探索,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6,第36卷第6期
[7] 陈玲,“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会计教學改革与实践研究,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
[8] 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