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提升职业生涯教育质量

2019-06-29周佳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职业生涯培养模式

摘 要: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注重训练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适应力,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应对和维持职业生涯角色与外部环境之间平衡的能力,使大学生能更好地应对不确定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生涯决策困难,更从容地解决个人在求职择业和再就业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高职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满意就业。本文从学校、个人和家庭三个层面着手,提出要完善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以全面提升职业生涯教育质量,要发挥高职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适应能力,还要营造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适应力培养的家庭环境,多管齐下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提升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适应力水平。

關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培养模式;教育质量

高质量的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力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培养与提升职业生涯教育质量相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在培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从顶层设计、教学成效、育人平台和师资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建立教育长效机制。

1 加强职业生涯教育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要更新培养理念,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来统筹推进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一是加强教育教学规划。要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并融入学校的专业课程教育和实践教学活动等常规工作,打造全程化和立体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二是设置专门管理机构。要组建职业生涯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和推进职业生涯教育各项工作。该部门要与原来的就业创业指导部门相融合,可以通过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的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力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全程跟踪调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适应力发展动态数据和信息资料库,积极利用大数据为学校其他相关部门开展培养工作提供主要依据,并协调各部门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三是设置专业的辅导和咨询中心。要整合现有资源,划出固定场所专门用于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和咨询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如今的“90 后”“00 后”高职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想法和选择更加多元化,他们在求职择业时不仅关注这份工作能给予自己的物质保障,也关注自己的精神需求是否会在工作中得到满足,这无形中就会促使高职院校转变就业指导职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教育。由此,成立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和咨询中心显得极其重要。该中心主要负责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提供生涯咨询服务,既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和讲座,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生涯探索,也要面向有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和困惑的大学生开展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目标,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调整大学生在进行生涯探索时所产生的不良情绪,使他们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独立面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困境,从而实现职业生涯成功。

2. 提高职业生涯教育教学成效

在课程设置上要准确理解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把相关的课程都纳入专业教学培养方案。要开设足够学时的教育课程,既有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基础必修课程,使大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强化职业意识;也要有《创新研发》《人际关系学》《口才与沟通》等可以满足大学生不同需求的职业生涯兴趣选修课程,让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课程进行学习,从而提升职业生涯适应力水平。此外,高职院校还要促进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时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内容介绍,让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其就业前景有更清晰的认识;而在进行专业教育时,也要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提升专业技能,朝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断努力。其次,在教育内容上要结合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六个维度进行课程设计。第一,结合生涯关注维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我有未来吗”,以开展普适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主,指导大学生进行生涯导向练习,使他们合理设计个人成长方案,特别要注重提高大一新生的生涯关注,帮助他们稳定专业思想,确定适宜的职业生涯目标,提升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希望感。

3 强化教育教学师资保障

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适应力能否得到有力培养,师资力量是重要保障。因此, 要整合好校企资源,建设一支思想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相对稳定且专兼结合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增强师资力量。一是组建“德育导师+生涯导师+学业导师+企业导师”的全员育人师资队伍。其中,德育导师由大学生辅导员担任,主要负责对大学生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为提高职业生涯适应力打牢思想根基;生涯导师由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生涯咨询师和创新创业导师等具有专业资格的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生涯咨询服务,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为大学生提高职业生涯适应力提供能源动力;学业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对大学生开展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为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专业基础;企业导师由企业技术骨干和人力资源专家、优秀校友等共同担任,主要负责为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辅导讲座、企业实习实训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提高职业生涯适应力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提高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首先,根据在校大学生人数,按照一定比例引进或培养一定数量的具有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人员担任职业生涯教育专职教师,严格教师选拔条件,确保教师思想合格,并能独立开展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咨询辅导及相关的专项研究工作,充实师资骨干力量。其次,鼓励学生辅导员、就业指导人员及专业教师等有志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教职工外出学习深造,考取职业生涯规划师等相关职业资格,或邀请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到校开展专业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再次,有计划、分批次选送相关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岗位实践锻炼活动,培养“双师型”校内教师团队,优化师资结构,打造教育、咨询、辅导、研究等多位一体的职业生涯教育学科团队,真正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力起到专业的导航作用。三是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企业人员参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积极性,确保师资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制度上明确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台具体政策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进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培养模式,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学团队,给予相应的物质保障和研究经费支持,解决团队成员担心这个工作被学校边缘化的后顾之忧,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其次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完善校外企业导师的聘任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发挥企业导师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增进校企双方的良好互动,实现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田静.职场新人素质提升的新视角——生涯适应力的培养[J].学理论,2015(02):70-71.

[2]张淳淦,程淑华,孟熙.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林区教学,2019(02):110-112

作者简介:

周佳(1985-),女,黑龙江省大庆市。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讲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相关课程讲授。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职业生涯培养模式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中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