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输电线路巡视发展的新趋势

2019-06-29谢泽伟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4期
关键词:区段班组运维

谢泽伟

由于设备规模不断增长、缺员比例较大、老龄化严重、外部环境越发恶劣等方面严重影响设备运维质量,加之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现行运维模式已无法与之适应,为了解决运维存在的瓶颈和结构性缺员的问题,利用科技创新落实推进运维管理模式改变:施行运维外委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属地化管理,结合地域实际,发挥属地特色,利用GPS定位、移动巡检等功能实现“互联网+”与线路运维作业的深度融合,提升设备运行水平,达到减能增效的效果。

一、传统巡视模式及其优劣

(一)巡视的概念

依照不同的巡视目的和需要,线路巡视分为正常巡视、故障巡视和特殊巡视。线路状态巡视周期一般划分为3类,分类标准及相应的巡视周期按以下原则确定,并依据设备状况及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1.Ⅰ类线路巡视周期一般为1个月,主要包括:特高压交直流线路;状态评价结果为“注意”、“异常”、“严重”状态的线路区段;外破易发区、偷盗多发区、采动影响区、水淹(冲刷)区、垂钓区、重要跨越、大跨越等特殊区段;城市(城镇)及近郊区域的线路区段。

2.Ⅱ类线路巡视周期一般为2个月,主要包括:远郊、平原、山地丘陵等一般区域的线路区段;状态评价为“正常”状态的线路区段。

3.Ⅲ类线路巡视周期一般为3至6个月,主要包括:高山大岭、沿海滩涂地区一般为3个月;在大雪封山等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周期,但不应超过6个月;无人区一般为3个月。

(二)传统巡视所面临的挑战

由于设备规模不断增长、缺员比例较大、老龄化严重、外部环境越发恶劣等方面严重影响设备运维质量,加之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现行运维模式已无法与之适应,为了解决运维存在的瓶颈和结构性缺员的问题,可利用科技创新落实推进运维管理模式改变:施行运维外委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属地化管理,结合地域实际,发挥属地特色,利用GPS定位、移动巡检等功能实现“互联网+”与线路运维作业的深度融合,提升设备运行水平,达到减能增效的效果。

1.设备规模不断扩增

随着设备规模不断扩增,人员无法与之相应增长,人均维护公里数增长较快、增幅较大,加之线路杆塔覆盖面积地广林密,运维压力大。

2.人员结构和定员

(1)人员结构:正式工老龄化严重,新进人员不足,加之辞职和意向辞职人数较多。同时多名老同志转岗以及检查腿脚问题不能进行巡视工作、属照顾性质不能独立工作等原因,严重影响线路运行维护质量。

(2)定员比较:按照目前设备规模国网定员测算220千伏每百公里4.592人,110千伏每百公里4.112人,按照丘陵占40%,山区占60%计算。实际需要的人数与缺员人数相差較大、缺员比例较高。缺口较大,运维压力极大,势必造成运维质量下降,影响生产安全。

3.运维工作环境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及全球变暖,线路所面临的施工外破、通道树障隐患等外部环境越发复杂;自然灾害、恶劣天气越发频繁,尤其是覆冰、洪涝、雷电影响突出;电网特巡特护任务越发繁重,保供电可靠性越来越高;当前故障巡视、防外破工作和特巡保电作为重点,由于人力、精力有限,势必影响其它运维工作的开展。

二、新型巡视模式

1、构建三级护线网络。一是组建属地化巡视外包队伍,承担日常巡视任务;二是规范群众护线员管理,明确分片包干,辅助开展线路运维工作;三是加强专业化班组现场督查,并负责线路消缺、检测、检修、验收等工作。

2、重构班组力量,做实核心班组。一是精减、重建运维班组:整合运维班,增加1个监控班,实现对运维工作的实时监控、诊断。二是优化人力资源,将部分老员工调入监控班,发挥其技术和经验优势;选派青年员工充实核心班组;将优秀青年员工提为班组长,激发青年员工的干事热情。

3、创建巡检智能管控平台,开展巡视人员实时管控与现场互动,确保巡视质量和安全,实现巡检智能化管理;建立监控值班制度,对输电设备、人员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迅速响应。

通过不断推进和完善输电运检智能管控平台的功能,达到与运维生产相适配,对线路运维工作的人身安全、巡视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并改变原有的巡检模式,达到班组减负的作用。

输电巡检智能管控平台具备三大基本功能。一是移动巡检、二是位置管理、三是数据自动统计分析。上述功能的实现依托于卫星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智能手机终端4G网络通信等先进技术,通过运维管理人员、班组长、设备主人三个应用层面进行应用部署,实现了对现场运维工作质量、安全的监督管控,将“互联网+”技术和电网运检进行了深度融合。

一是移动巡检功能:通过人工在线巡检和在线监控管理达到对现场情况和作业质量的在线管控。

1、人工在线巡检:现场作业人员通过PDA将现场的设备情况实时上传到系统,同时对隐患、缺陷进行记录上报,输电监控诊断中心针对巡视实时图片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对上报的缺陷、隐患进行在线诊断和消缺任务派发,减少运维作业后续资料整理、上传、录入的工作量,有效减少班组作业负担,同时达到痕迹化管理的要求。

2、在线监控巡检:将微拍监控纳入平台管控,对现场拍摄的图像、视频以轮播的形式展示,输电监控诊断中心值班人员通过回传的图片、视频查看分析现场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响应。

二是位置管理功能:根据地理位置实时定位,对现场人员的安全、作业到位情况进行管控:

1、通过对巡视轨迹在平台进行维护,实现山区线路巡视的杆塔路径指引,降低山区巡视的风险系数;

2、依托GPS、GLONASS、BEIDOU,对巡视作业人员进行实时定位,为应急事件提供人员位置信息,并结合巡视轨迹进行救援路径规划;

3、通过对特殊区段(毛竹区、覆冰区、三跨区)在平台进行加载,便于不同季节对不同特殊区段的加强管控,确保巡视管控到位;

三是数据自动统计分析功能:通过平台进行巡视数据分析统计,以及流程管理,达到对巡视情况的总体把控。

1、“周期巡视统计”分别对专业护线员、属地化护线员、群众护线员的巡视进度按不同时间段进行巡视杆塔完成率统计,并根据统计数据为三级护线人员提供巡视超期预警;

2、“考勤统计”主要针对巡视人员出勤情况、设备开机情况按不同时段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数据开展管理考核。

3、“风险管控”主要针对现场发现的缺陷、隐患进行在线诊断、派发消缺任务、以及对现场反馈的消缺情况进行审核闭环,达到缺陷、隐患在线统一闭环管理。

通过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落实“双轮驱动”,提升员工内升动力,利用有限的人力,保质保量完成输电线路运维工作。

参考文献:

[1]《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741)

[2]国网(运检/4)305-2014 国家电网公司架空输电线路运维管理规定

猜你喜欢

区段班组运维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站内特殊区段电码化设计
站内轨道区段最小长度的探讨
风电运维困局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浅析分路不良区段解锁的特殊操作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