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变电运维一体化平台设计

2019-06-29何智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6期
关键词:变电运维

何智

摘 要: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变电站运行维护综合平台的设计方案,该平台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实现运行维护过程的信息化,通过移动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上传到运维系统的云平台,实时指导和审核运维线路和流程,实时预警和排除故障,通过专家技术支持功能咨询远程技术,实现运维系统的共享运行维护知识和运行维护方案。该平台已在佛山供电局应用,提高了操作人员在日常检修工作中的响应能力、方便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变电运维;一体化平台设计

引言:

电力设备的巡检、运行和维护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的基本途径。随着变电站设备数量和规模的增加,运行维护环境更加复杂。现有的传统运行维护方法存在数据不便于保存、人员和设备信息管理不方便等问题。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实现运维流程信息化,通过移动互联网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上传到运维系统云网络,实时指导和审核运维线路和流程,对设备检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汇总,对故障进行实时预警和排除。通过专家咨询、远程技术支持等功能,实现运维知识和运维方案的共享。

1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作为电网运行核心节点的变电站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其运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工作现场各专业系统数据融合、协同应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基于实时信息的变电站运行管理、设备维护、现场值班等专业人员的现场工作指导仍然缺乏,主要体现在变电站运行人员的业务位置信息采集困难:由于变电站运行任务与运行人员的位置密切相关,变电站运行人员的位置和状态难以采集,形成了业务管理和控制的盲点。国内外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应用。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开发了支持移动操作的arc pad产品。通过移动和手持设备,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和GPS集成功能,支持户外巡检人员的无线定位、实时通信和大容量数据库访问,获取电力业务所需的信息应用,大大提高了现场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美国Field squared公司发布了一个移动应用开发平台,以增强公用事业领域工作的移动性。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已经使用了一些移动终端版本的后台系统,包括用户关系管理(CRM)、GIS、sap、电源管理系统、销售系统和SQL数据库。国家电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设计了一套适用于特高压变电所的“主机+移动操作平台终端”的运行检测平台系统。上述研究和实际成果主要利用移动终端的移动特性进行开发,但对各种变电站运维服务仍缺乏协同支持功能。与现有的变电站运行维护系统相比,本文提出的集成平台强调了设备、系统和人机之间的共享和互联,并通过技术手段消除了互连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达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的目的。

2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

2.1HybridAPP跨平台开发技术

混合应用技术是近年来跨平台移动发展的一大趋势。研究和实现混合模式在变电综合平台运维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功能差异和不同业务应用需求的平台差异。该平台在技术架构和应用方案上采用了混合/xamarin开发模式,构建了一个跨Android、IOS、windows等多个操作系统的变电操作移动操作集成平台。这种开发模式使用跨平台的web技术来开发大部分的应用程序代码,并且可以直接访问本机API。为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提供集成化、跨平台的风险预警、任务指导、设备说明、专家咨询等个人服务功能,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和实时管控能力。

2.2电力 GIS技术

电力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该与电网生产管理和现有的IT系统(如MIS、OA等)的所有环节相结合,更应该与电力企业的ERP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站台。该系统主要依托GIS技术平台、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可用于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借助电力GIS技术,通过建立设备数据模型,实现了变电站运行维护移动操作巡检的业务逻辑。通过Ge Smallworld界面显示设备数据,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操作维护工作的各种功能。巡查结束时,将采集的信息与数据同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定位技术还可防止检查员失踪和不到位。移动终端可记录各检测点的情况。

2.3基于数据挖掘的变电运维指

利用多群体行为采集系统对移动运营商的运营过程和数据记录进行采集和整理,将运营任务划分为一系列用户行为。行为在过程中通过原始定义和过滤产生一系列相应的事件。当事件通过该行数据网关作为采集中心时,系统将其格式化为标准记录格式,并存储在技术数据层的数据库中。通过关联分析算法找出同一行为记录中不同字段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滑动窗口分割算法找出不同标准记录之间的关联关系,引入相似性的概念来表示不同行为模式之间的符合程度,采用全序列比较法、相关函数法来实现模式比较,进而从有效知识中提取出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关键点行为特征值(时间、步骤、效果)点,建立并存储为运行维护人员的运行知识库;通过记录运行过程和运行人员运行的报警和异常信息,结合运行经验知识簇,建立各种症状(底部事件)与结论(顶部事件)的直接联系事件)以最小割集,并根据变电站运行维护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细化、分类和存储,提高知识库结构的推理速度,形成作业知识分析树。结合变电站操作人员的具体操作步骤,检索相应的操作知识库和操作知识分析树信息,实时推送操作过程指导信息、个人操作指导信息、报警、异常等關键信息,从而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保证作业质量。

结语

随着配电网的逐步改造和配电网自动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基于配电网的大规模停电事故处理成为可能。在浙江杭州,一场大规模停电事故只用了不到60分钟就完成了停电地区的供电恢复。与被动等待事故解除相比,数十小时随时停电的时间充分证明了基于配电网的大规模停电负荷转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方案复杂、危害性大、遥控开关多、运行状态监测困难等。因此,结合杭州大规模停电的实际情况,针对配电网大规模停电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开发和设计了处理软件。通过在杭州的仿真试验,该软件能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恢复供电故障,使基于配电网的大面积停电处理技术实用化。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暂行规定。

[2]国家电网公司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3] 于永哲,黄家栋基于混合智能算法的配电网络重构[J]南方电网技术,2010(1).

[4]丁进军,洪亮,郑远峰.配电网调度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91(11).

猜你喜欢

变电运维
变电运维精益化管理
变电运维精益化管理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
创建“运维一体”复合型人才队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
变电运维现场的多目标超声定位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