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9-06-29高边玛草

北方经贸 2019年2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青海

高边玛草

摘要:文章利用 1997-2016年青海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了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发现,青海城市化水平有利于缩小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业结构演进是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2-0137-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日益扩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1.5左右,而 2012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率已经达到3.1,超过国际平均水平 2 倍。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进一步引发各种社会问题,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青海省作为民族省份,其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本就低于全国水平,再加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的存在,该地区的发展问题更是显得尤为严峻。本文根据从《青海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的1997-2016年的相关数据,绘制出全国和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对比图,如图1。

如图所示,青海省居民收入差距整体水平从1997年到2016年始终高于全国居民收入差距水平。近些年的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引起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地区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素及其影响程度,对于预防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波动性扩大的反转趋势,使青海城乡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意义重大。

二、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择及模型设定

通过文献分析及各影响要素出现的频率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化水平或产业结构演进、就业结构、公共支出规模等均是已被证实且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青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选取公共支出、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就业结构、城乡人力资本差异与城乡社会保障差异七个指标来研究其对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依此建立如下模型:

CNB=β0+β1LNRGDPt+β2LNCYLt+β3LNJYt+β4LNRGCt+β5LNCSLt+β6LNCNRLBt+β7LNCNSBBt+μ

式中,β0为常数项,β1至 β7为待估计的参数,μt是随机误差项,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性,本文对各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各变量说明如下。

1.CNB: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用青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表示。

2.RGD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用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

3.CYL:产业结构演进,用青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之和来表示。

4.JY:就业结构,用青海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之和表示。

5.RGC:公共支出规模,用青海人均财政支出表示。

6.CSL:城市化水平,用青海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7.CNRLB:城乡人力资本比,用青海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支出比表示。

8.CNSBB:城乡社会保障比,用青海城乡居民家庭人均转移性收入之比表示。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取青海1997到2016年的相关数据,所有数据均来源于《青海统计年鉴》(1998-2017) ,各变量的值是通过对青海历年相关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得到的。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性,本文对各解释变量均做了自然对数处理,所得结果中所有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的模型设定,以 CNB( LNCNB) 为被解释变量,对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通过比较发现,半对数回归模型的结果要优于全对数模型结果,得出回归结果(1)。

观察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判定系数较高为 0.87,说明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可以由模型解释87%,模型在整体上的拟合效果较好。在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中,城市化水平的系数为负,是有利于缩小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而产业结构演进对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扩大作用。但是在所选变量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就业结构、公共支出规模、城乡人力资本比和城乡社会保障比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逐步回归法将这五项变量筛掉,经 Eviews 软件运算,将其余两项影响变量纳入模型,并得出回归结果(2)。由于考虑到直接删除所选取的五项解释变量会有误删解释变量的情况,所以将所有解释变量再次进行了逐步回归(STEPLS),所得回归结果(3)。由于回归(2)和回归(3)所得出的回归结果一致,所以可以确定所有选择的解释变量中只有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演进对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

从最终所得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第一,青海产业结构的偏回归系数为12.638,在偏回归系数当中,该变量偏回归系数最大,且为正值,说明青海产业结构演进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而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正向的,即其他因素不变时,当青海产业结构每正向变动一个单位,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应的会扩大12.638个百分点。第二,青海城市化水平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从表 2 可见,青海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青海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抑制作用。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缩小4.003个百分点。第三,尽管青海均地区生产总值、就业结构、公共支出规模、城乡人力资本比和城乡社会保障比从统计的意义上显示不显著,但是从影响作用的方向看( 如表 1 所示) ,这五个变量对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别起到了缩小、缩小、扩大、扩大和缩小的作用。从长远来讲,这五个指标对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也会逐渐显著,所以对相应指标所包含的经济指标和社会问题都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三、对策建议

(一)合理调整青海产业布局,实现产业之间均衡发展

通过回归分析显示,青海产业结构演进扩大了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建议一方面优化调整目前青海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另一方面注重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当前,在政策和投资的强力拉动,特别是中央财政的直接补贴下,青海第三产业发展迅猛,青海第三产业的超高速发展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因此,建议未来不断优化调整第三产业结构,同时保证青海第一产业的优势,扶持第二产业稳步发展。

(二)加强建设青海的城市化水平

青海省大多数地区城镇化水平发展落后,各市、州县城镇化水平差距显著,应根据该省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方针和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战略,从而使各市、州县的发展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加快农牧区劳动力转移

从之前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即使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结构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回归结果也显示这两个指标对青海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抑制作用。所以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和改善就业结构都是缩小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十分有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传庆,田 旭.西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1):45-50.

[2] 桑知措,杨 杰.青海省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龙羊峡库区移民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2(5):346.

[3] 夏 晶,李 波.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研究——基于增值税的实证分析[J].税收经济研究,2012(2):58-63.

[4] 夏 斌,刘玲莉.我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96-100.

[5] 宁冬梅,郑循刚.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22):12233-12235.

[责任编辑:庞 林]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青海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青海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丹青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美术展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