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食品岗位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9-06-29聂明达王春安姜兴刚
聂明达 王春安 姜兴刚
摘要:目前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的岗位人才培养存在着与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相脱节的状况,既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更不利于满足市场对各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并且对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而言也是有害无利的。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食品类岗位人才的需求现状的分析,给出岗位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法与路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与黑龙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岗位人才培养保障机制;行业企业参与岗位培养工作;针对新形式开展岗位培养工作。
关键词:食品岗位;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1-0152-03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 demand for food pos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Nie Mingda1,Wang Chunan2,Jiang Xinggang3
(1Heilongjiang Polytechnic,Haerbin 150111;2 Lanxi County breeding center,Lanxi 15150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raining of post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ur province is out of phas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l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nd to have low training conditions and low cost. This trend is certai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henomenon of low-level training of food posts in the region is not easy, which leads to the wast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It is not conducive to meeting the market demand for high-skilled talents, an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institution is also harmful and unprofitable. This question aims to analyze the basis of the demand status of food talents in our province, explore the solutions and paths of job talent training, and serve the regional economy.
Key words: food post; talent demand; status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當前食品行业正朝着专业化、规模化、系统化的方向方展,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食品检验、加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更要求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当前黑龙江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偏离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各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需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调整专业结构、革新办学理念,这对高职院校校在岗位培养上就有更为严格和系统的要求,黑龙江省食品类工业发展前景广泛,对食品类食品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黑龙江省食品岗位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一)食品岗位工作需要不同类型人才
通过对黑龙江省食品企业调查,发现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岗位包括食品营销、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食品制作、食品加工设备操作、食品研发等,同时各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也不一样,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对于不同类型工作岗位人才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有些企业认为各专业差异不大,因而与学校联系程度不够,甚至认为不同专业学生只要提供短期培训,就能达到企业要求,从而在岗位培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对学生没有一个长期系统的定向培养,造成在岗位后续培养中出现瓶颈,有些企业在培养中又出现专门化程度极高,造成学生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出现不适现象,这些问题都会使人才培养质量打折,难以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笔者学校近5年食品专业毕业的部分学生进行跟踪问卷及电话回访结果显示,有30%的学生从事一线食品生产工作,25%的学生从事食品营销工作,25%的学生从事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工作,15%的学生没有从事与食品有关的行业,5%的学生从事食品相关的其他行业,回访显示不同企业或岗位应从长期的规划来看待此项工作,提供的岗位或岗位培养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配恰当的、适合长期发展的岗位。
(二)产业结构调整急需创新型人才
食品产业的原料主要是粮食、果蔬、畜禽肉和禽蛋等动植物原料,因此农业与食品工业密切相关。据统计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重与其他农业大省山东、河南等相差甚远,同时食品深加工程度不高,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农产品加工科技基础薄弱,企业创新后劲不足,创新型人才紧缺,产业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完全对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仍然缺乏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角色定位不很明确,因此很容易出现工作开展阻力大,不愿意主动学习,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企业工作岗位发展中去,慢慢的就会出现新鲜工作状况懈怠,产生抵触情绪,岗位发展持续力低的情况,从而影响产业发展。
(三)食品企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技能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消费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不安全食品危害事件的频繁发生,食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食品企业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调查显示,在食品行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中,除必须具有扎实规范的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验技术外还应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知识,企业对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人才需求质量规格也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细则》都规定食品企业的安检人员必须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同时我国已对所有食品企业实施QS行业准入政策,部分食品还必须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HACCP等认证。因此我国及我省高素质的食品质量检验与监管人才仍然是相当紧缺。据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几年黑龙江省食品企业不仅数量上急需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人才,对于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必然会越来越高。
(四)企业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企业招聘信息及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食品企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强调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的品质、诚信品质、责任意识、环境适应能力及职业素养等等,因此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是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职院校更是缺乏更加深入的与企业合作与交流,部分高校教师只是埋头任教,没有将自己作为沟通学校与企业的桥梁,没能真正认识到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校企共同育人的过程中没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培养不同工作岗位具有不同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路径和对策
(一)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与黑龙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由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滞后性,高职院校开设新专业时必须充分对黑龙江省的劳动力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人才需求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以食品工业产业实际需求为目标,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合作企业情况、校内实训条件、师资水平等情况设置或开设新专业。在产教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所需人才为目标,不断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发展形势良好,非转基因、绿色食品、休闲食品等发展良好,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为依据,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出发点,合理定位,精心规划,以实现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
(二)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
每年春季,各高职院校都会对本校当年招生专业进行调整,但在新增专业时,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为出发点,适应本省食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调整本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人才技能素质与产业、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是现阶段黑龙江省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关注家长需求,追求扩大办学规模。增设专业要符合自身定位和传统优势,发展特色专业,立足地方经济,重点发展特色专业,提升院校竞争力。随着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岗位不断出现,专门化程度要求较高的职业也随之增多,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提出了新要求,如专业设置的数量、方向、发展的规模、各专业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它既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框架,也是开展教学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对高职院校有效发挥育人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以黑龙江职业学院为例,2012年食品类专业有三个专业和4个专业方向,2015年以来,学校进行过专业结构,坚持发展优势专业,食品类专业取消专业方向,只保留三个专业。
(三)建立岗位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主管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领、监督管理等方式,树立服务意识、发展意识、产学研结合意识、主动出击意识,要更新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要变管理为服务,加强宏观调控和约束力度,不能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学院管理中,各相关部门要给予管理岗位的人员帮助和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帮助管理人才能力和理念的转化,合理定位食品类专业岗位人才培养水平,避免岗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重复性和短期性。要完善岗位专家论证环节,科学设计,鼓励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设定岗位培养目标,针对黑龙江省发展食品工业的人才需求,扶持重点岗位,突出特色,使各院校的人才培养做优做强,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四)行业企业参与岗位培养工作
改变以前行业企业参与度小的弊病,积极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加岗位人才培养的工作,行业、企业人员以及学院相关教师共同研究食品类专业人才定位,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构建教学体系,调整教学过程,使其更紧贴岗位的需求,针对专业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现状,根据企业岗位人才能力需求,校企结合,将企业生产中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积极探讨基于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食品类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構建。在岗位审核时,参考他们的意见,关注行业发展,把脉行业企业发展趋势,根据在大型食品企业现场调研结果以及参考来自相关生产部门的工种技术人员的意见后,制定出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解决途径,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实践操作技能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持续发展创建立前瞻性机制,发展长线专业,留出发展空间,避免盲目进行人才培养。
(五)针对新形式开展岗位培养工作
通过调研,如酿酒技术和食品包装技术岗位在省内高职院校专业中属空白,各高职院校目前仅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中设置此类课程,职业素养远达不到企业岗位需求,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加工专业课的特点,课程内容设置与专业工作岗位内容相结合,以相关的最新国家、行业企业标准或技术规范为依托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和专业迁移能力,使学生在某一专业岗位进行无缝衔接,不需要入职后重新进行岗位培训,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加大此类岗位人才培养,来服务区域经济,提高人才综合能力,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随着黑龙江省粮食、食品行业的兴起,相关行业企业对人才岗位需求的环境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高职院校岗位人才培养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从上述的分析和对策研究中可以看出,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还需要不断探索,本研究主要结合黑龙江省在食品岗位的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如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育人、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为适应新时期食品行业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科学分析当前形势下食品岗位的人才需求,在此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加大校企合作,加大力度转变人才培养结构的力度,同时还要总结现有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加以探索、完善,只有尊重学生选择发展学生个性,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才能真正诊释人才需求的涵义,也才能最终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应用型、富有创新精神和扎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 胜,周志刚.基于高职院校的“双主体”校企合作研究——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3(36).
[2] 张 耘,蒋心亚.区域经济视域下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透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5).
[3] 孙 强,牛红云.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报告[J].职业,2016(15).
[4] 陈红梅,张 滨.高职食品类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20).
[责任编辑:马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