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邮储银行消费金融发展探究

2019-06-29马丽斌唐敏

北方经贸 2019年3期
关键词:消费金融互联网+互联网

马丽斌 唐敏

摘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正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换挡过渡。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探讨银行主体消费金融发展对策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介绍我国银行系、产业系和电商系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情况,从参与主体特征、消费场景和获客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和经验,并根据邮储银行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互联网+”下促进邮储银行消费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邮储银行;消费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2-0098-04

近几年,以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不断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运行模式,甚至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与消费方式;其加速推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倒逼传统金融必须改革自己的供给渠道和载体。目前,我国经济正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换挡过渡。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的农村消费城市化,互联网消费金融必将进入高速发展期,这是我国零售信贷发展的下一个风口。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截至2017年10月,我国居民消费信贷规模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规模的比例达24.8%,达到30.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短期类消费贷款相较2010年增长了近十倍,消费信贷交易规模近五年间年均增长超过30%。

一、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情况

消费金融市场主体不断涌现,银行、传统零售企业、电商企业、保险公司、P2P平台均纷纷布局个人消费金融领域,已基本呈现三足鼎立格局:银行系、产业系和电商系。从事消费金融的机构大致分为四类: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分期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其他机构如小贷公司。

(一)“银行系”消费金融创新发展情况

1.招商银行“云按揭”贷款

“云按揭”属颠覆性住房按揭服务,可实现5分钟预审、20分钟报件、24小时审结。“云按揭”大量运用FinTech(金融科技)技术,其基础就是大数据、远程传输和智能化“零售信贷工厂”;银行除整合内部各种数据外,还接入身份、学历、征信、法院、黑名单等外部数据;客户经理通过携带PAD作业平台,只需录入少量客户信息,当场就能答复客户贷款能否获批以及贷款额度;客户经理在售楼处或房产中介门店现场拍摄贷款资料照片,即可将影像资料传输到后台系统,完成报件并进入审批流程;建立了“一个中心批全国、一个中心批全品种”的集中审批模式,通过运用评分卡模型和决策引擎系统,对每一笔贷款都会自动生成评分等级和决策建议,审贷人员只需要再对无法量化的部分进行人工判断即可完成审批。2016年8月,招行零售贷款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当年住房按揭贷款累计投放超3 000亿元,其中高达90%来自于“云按揭”,这也让“云按揭”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中少有的千亿级互联网O2O应用。

2.招商银行“空中贷款”服务

“空中贷款”服务是国内首创个人贷款在线全流程服务,集“主动外呼”和“在线受理”为一体;有效整合获客渠道,搜集各个渠道的接单来源,并通过全年无休远程平台以及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为客户提供贷款咨询、申请、预审批等全方位贷款服务。通过“主动外呼/客户呼入——电话筛选——任务分配”,将远程银行和分支行紧密连接;分支行负责开展广告宣传、定位存量目标客户等基础性营销工作;远程银行负责驻点联系客户或受理客户来电,并根据分行阶段策略对客户进行筛选后,将符合条件的客户以任务形式分配给客户经理;客户经理接到任务后必须在24小时内联系客户;任务完成情况则由分支行和远程银行中心进行跟踪和督办。

3.建行“小微快贷”

“小微快贷”采用“互联网+信贷”模式,其有效利用客管系统中客户数据信息,实现在线申请、审批、签约、支用、还款的全流程、网络化与自助化操作。借款客户只需通过网银、网站、善融商务、手机银行、智能自动柜员等渠道,即可享受全流程网上融资服务,在客户信息完整情况下几分钟即可完成。“小微快贷”已形成多层次产品体系,并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及信贷需求场景,形成了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较为丰富的子产品体系,如基于企业主金融资产及存量房贷的线上信用贷“快e贷”、基于可质押金融资产的线上“质押贷”以及基于可抵押资产的线上线下“融e贷”等。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建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47万亿元,贷款客户数近三十四万户,申贷获得率92%。

4.工银e校园

工银e校园是工商银行推出的高校学生专享手机端APP应用,该平台以高校大专及以上在校学生为服务对象,围绕在校期间汇款、理财、融资等金融类服务进行体验,通过高效现金管理、定制化理财产品以及针对性金融知识普及,培养大学生的财商观念;围绕购物、通讯、健康管理、阅读、校园卡各类学习和生活场景,联合政府、高校、企业提供专属、便捷、安全、优惠的浸泡式服务方案,创造智能、随身、便捷的大型智慧校园生活;针对平台购物消费、校园一卡通充值、手机充值和飞机票火车票购买提供6 000元额度大学生综合贷款服务。大学生综合贷款具有贷款线上签约、线上自动审批、无需面谈面签、贷款实时到账等特点。

(二)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创新拓展情况

1.“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者为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模式比较成熟,但是审批要求严格,申请周期相对较长且效率较低;从长期发展来看,银行自身发展消费金融缺乏消费场景支持,客群无法下沉,进而导致用户体验差,风险容忍度低。而以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消费金融公司为平台覆盖长尾客户,有利于填补其传统消费金融服务空白,并依托丰富客户资源和雄厚资金实力迅速拓展业务扩大市场份额。以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为例,其业务主要包括信用贷款、商户专享贷和互联网贷款。其中,商户专享贷是与商户开展的消费金融业务合作,将消费金融的申请、使用环节嵌入到消费环境中;互联网贷款则是基于互联网方式授信的小额现金贷及分期,如子产品新易貸——微贷款专为有小额融资需求的职场人士打造,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贷款申请、动用以及还款;新易贷——Apple分期专享贷满足客户对品牌电子数码科技产品的消费需求,以超低还款压力完成分期支付。截至2016年底,中银消费金融的新易贷、乐享贷和商户专享贷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84.8%、12.37%和2.75%。

2.“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

“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者来自于工商企业。工商企业作为消费品的生产者,具有天然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信贷需求,因此,不少工商企业涉足消费金融领域,打通消费场景、共享会员资源成为产业系最突出的优势。“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直接面向消费者,便于获取消费行为的第一手信息,公司可基于对消费者喜好、行为等数据分析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设计定制个性化的金融方案,以便更精准地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实现差异化营销;加之由于“产业系”消费金融的本质目的是扩大对主营业务产品的销售,所提供的消费信贷也是从属于产品销售目标,与银行的传统模式产生了差异化竞争。以家电行业的消费金融为例,其可以主要面向其消费者,提供与主营商品相关的金融服务,例如,家电、家居、旅游等的消费分期产品。

3.“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

“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便捷的物流渠道、丰富的商品服务以及低运营成本创造了诸多直接接触消费者的金融场景,通过大数据积累、挖掘、分析及使用以更低成本、更准确地判断消费者的风险水平和消费偏好,挖掘识别并有效开发了众多优质客户。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首的电商企业纷纷通过成立小贷公司,推出“花呗”、天猫分期、京东“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曲线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以苏宁消费金融为例,其产品主要有任性付(消费分期)和任性借(小额现金贷),其中任性付主要借苏宁易购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近3亿会员和一千六百多家实体门店,践行“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O2O模式,老客户在苏宁易购线上和门店可直接激活使用,新客户即时申请可立即获得额度进行消费,实现了授信和用信过程的统一,目前已形成包括任性学、任性租、任性游、任性美家等子产品体系,实现对综合消费、电商网购、旅游、教育、家装、租房、校园、农业、白领等场景的全覆盖和对中高收入者、有房有车人士、年轻白领、蓝领、农民、大学生等人群的全覆盖。

(三)互联网平台参与消费金融创新情况

1.微众银行“微粒贷”

微粒贷采用用户邀请制,受邀用户可在手机“QQ钱包”及微信“钱包”内看到“微粒贷”入口。“微粒贷”无需提供抵押和担保,不需要提供任何纸质材料;依托严谨的风险控制规则及完备的技术支持体系,提供7×24小时线上服务,全部流程都在手机上操作完成,借款最快1分钟到账;能够较好满足信用良好的个人用户的小额融资需求。微众银行设计了公安数据模型、央行征信数据模型、微信社交模型、手机QQ社交模型、财付通支付数据模型、资金饥渴度模型六个风控和评分模型,来对所有腾讯客户做评估和排序,根据结果形成白名单,同时确定客户授信额度。

2.百度消费信贷

百度消费信贷以上海和重庆小贷公司为经营主体,已将消费信贷有机嵌入教育、旅游、医疗美容、家装以及糯米、外卖、手百、文库等。例如,百度“有钱花”是百度金融面向广大用户与合作伙伴推出的消费金融产品,其基于人工智能、用户画像、账号安全、精准建模等金融科技技术,从用户、场景、行业三大层面着手,建成涵盖产品设计、场景管理、精准获客、身份核实、信用决策、风险承担、资金匹配、贷后管理等场景的消费金融开放平台,主要覆盖教育分期、家装分期、租房分期、借现金等业务。

二、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对比分析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参与主体比较

第一,整体上看,大型银行为了适应客户发展,在全量客戶概念下向下迁移,更好服务于大众消费者客户,以房贷、车贷、教育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为重点。新兴互联网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形成错位竞争,以日常消费、信用分期为主体,且客群更年轻、消费信贷额度较低。

第二,“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利用庞大的资金和客户资源优势,通过与消费链条的上下游进行融合,增强消费者的消费粘性;打造消费金融平台的生态圈,将会成为“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三,“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紧密结合自有生产规划、销售渠道和消费场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发展业务、挖掘更多消费信贷需求;但是,由于“产业系”信贷运营经验相对欠缺,因此,与金融机构合作以快速落地业务,逐步搭建自身金融能力,注重金融牌照的战略布局,也不失为是零售企业未来入局消费金融的备选路径。

第四,“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逐渐由单一网贷服务模式扩展到多样性、特色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未来可能利用互联网活动中的边际效用递增规律来优化个人金融服务模式,使资金融通的时间、空间和数量边界得以扩展,进而不断扩展消费金融的业务范围。

(二)互联网消费场景与获客模式分析

第一,电商获客主要依托电商平台、大数据与广大客户优势。阿里、京东等电商凭借其线上购物平台坐拥海量消费者的购物信息,分析出每个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及消费水平,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征信系统,进而推出更加个性化的消费金融产品,并对风险水平进行差异化管控。目前,电商系互联网消费金融异军突起,已将消费范围由网络电商平台拓展到购车、装修、租房、旅游、教育、婚庆等生活中多个领域。

第二,O2O 获客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O2O 消费金融模式是把线上支付与线下消费场景相结合。与电商模式相比,O2O 模式多了线下渠道,增强了对线下客户的覆盖,产品和服务环节中也增加了线下环节,从而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同时也实现了产品、服务和风控的融合。目前以 O2O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平台主要有苏宁金融、美团点评等。

第三,社交获客主要依托社交入口,高用户粘度和基于社交大数据的风控体系。以腾讯为代表的社交模式消费金融业务依托于微众银行,其优势在于微信、QQ 两个超级入口以及基于社交数据的信用评估体系。社交入口凭借自身用户黏度将社交与移动支付方式相结合,利用其高频次的社交应用渗透分割更多消费金融市场份额。

第四,线下获客主要为传统金融网点和营销团队等。现阶段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以线下获客为主,基本渠道是实体网点和营销团队。手机银行虽然按照渠道入口打造,但是基本上还是先有线下客户再变成线上客户,并不能原生出新客户。

第五,线下延伸细分客群则是市场快速饱和、征信难度大。这种模式通过细分客户群体来针对某一类客户群体或某个特定市场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从而牢牢掌握某一类客户群体。主要有校园分期平台、蓝领消费分期平台、农村消费分期平台、旅游分期平台等。

综上所述,线上+线下打通、消费者权益叠加的方式可以提升获客效率,而技术驱动的金融服务方式可以降低获客成本,“金融+互联网”模式将成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趋势。

三、邮储银行消费金融发展对策

近几年,邮储银行基于互联网和科技创新,采取了诸多措施以带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如依托新一代零售信贷工厂项目,实现信贷作业效率稳步提高、退件率明显下降、各岗用工人数大幅节约;联合商家共同打造“产业+金融”的模式,开始将消费金融服务嵌入到具体的消费场景中,如推动红星美凯龙消费贷款,深化与新东方等教育平台合作搭建教育贷款消费场景,与腾讯、阿里、京东金融等开发嵌入场景合作,打通微信、支付宝、京东等APP端入口,向行内特邀优质客户主动推送邮享贷和邮家贷产品;利用行内存量电子银行交易、理财、基金等数据,构建线上消费信贷产品营销模型等。从整体看,邮储银行个人消费金融业务增长迅猛,但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还相对滞后。以2017年为例,个人消费贷款总额达1.41万亿元人民币,占个人贷款的比重达72.51%,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也高达38.88%;个人住房贷款总额达1.16万亿元人民币,占个人消费贷款的比重达81.85%;而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占比仅为18.15%,互联网消费金融贡献占比就更低了。因此,在数字化时代,邮储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必须发挥客户、数据、风控方面优势,补齐资源配置、科技、大数据应用、场景方面短板,并通过科技支撑,深入客户消费场景,提供直击痛点的金融服务,构建消费金融生态圈。

(一)优化消费金融资源配置,提供机制政策保障

1.打造消费金融专业团队

在分支行建立专业化的消费金融客户经理队伍,专职服务消费信贷需求;打造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负责定量分析与业务决策,为团队专业化、业务专业化提供机制保障。

2.推动消费金融专业化运营和精细化管理

可以探索实施事业部制或者准事业部制的条线化改革,并解决好事业部和分支行的关系,发挥双方的积极性,提高运营效率。

3.要给予政策倾斜

要通过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充分调动分支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积极性,赋予消费信贷条线各级机构独立的业务、收入与利润目标,接受总行的独立考核,有效推动业务专业化,提高运营效率。

(二)加大金融科技创新,支撑产品更迭升级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场景复杂多样,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兴起为降低消费金融经营成本,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中,金融科技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所以必须做到:科技人员应全程参与产品创新过程,从产品研讨阶段介入,深度参与可行性研究,需求设计阶段综合考虑技术实现可行性,提前预判系统设计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全过程参与产品研发;科技与业务必须实现深度互通,适时建立业务与科技对话机制,培养技术业务复合型人员,准确地将业务需求转换成科技语言,确保需求和结果的一致性;应用阶段共同持续跟进,特别是应用初期科技人员和业务人员要继续关注应用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三)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

1.做好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

必须将数据驱动技术运用在客户获取、客户服务、产品设计、管理决策及风险管理等所有业务环节。

2.坚持实施精准营销

打造全量数据,全面梳理整合内部数据,合法合规引进电商、社交网络等外部机构的数据,建章立制,完善数据治理。对客户进行细分,从而把资源引向价值和潜力最大的客户,并提出针对性的产品建议。

3.支持管理决策并优化运营流程

系统地收集、整理、运用数据,辅助总分支行的管理层进行决策,并实现各层级标准化流程管理;探索全面提升渠道管理、运营调配及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方式,大幅提升运营效率。

(四)深入客户消费场景,提供直击痛点的金融服务

1.本着开放心态大力推进跨界合作

深入客户消费场景,建立互联互通机制,以共享资源、分享利益的方式,全力做好客户拓展及服务,增加双方客户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丰富消费场景,拓宽营销渠道,通过高适配性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需求。

2.基于客户需求做好产品创新

在未来的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场景的争夺最终还是要回到产品上,尤其在放款速度、額度、利率、用户体验以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因此,必须瞄准市场,寻找商机和定位,把产品做实、做好,与业务、技术、平台(场景)开展融合创新。

(五)通过风险防控巩固优势,提升精细化风控水平

1.坚持业务和风险融合

可以考虑将风险管理内嵌在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重心前移,审批效率和对市场反应灵敏度得以提高,进而保证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2.巩固传统的风控模型优势

充分利用内部数据优势,并通过与人民银行及其他机构如互联网金融公司、征信公司、法院等合作,增加客户交易数据、社交数据等,对客户进行全面评估。

3.开发信贷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模型

以数字化驱动开发应用于信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风险模型,尽量减少流程中的人工参与,最终实现自动审批,提高决策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17年度报告[EB/OL].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站,http://www.psbc.com,2018-04-30.

[2]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EB/OL].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ccwe.tsinghua.edu.cn/,2018-01-10.

[3] 肖立强.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2017(11).

[4] 曾之明,邝载鑫.试论移动互联背景下消费金融服务创新[J].金融经济,2018(9).

[责任编辑:王 旸]

猜你喜欢

消费金融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法律风险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