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2019-06-28黄杨玲
黄杨玲
【摘 要】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老师,应该采用多种举措,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 儿童 识字 观察 比较 游戏
一、在观察中识字
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我们在教一些生字时,常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识字6》时,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教学课件,把学生带入大海的画面,让学生看到了海鸥,看到了军舰,看到了沙滩,看到了帆船,还看到了海边的田野、果园和鱼塘。当学生看到画面上的美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老师告诉孩子们,你们看到的画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紧接着老师告诉孩子们,要学好这一课的内容,必须先学会本课的生字,然后让学生拿起桌上的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评、互认所学的生字。这时孩子们开始了自主的学习实践。
1. 读准了字音,能按生字的读音给生字归类:(1)(前鼻音)滩、舰、军、帆、海;(2)(后鼻音)塘、秧、稻;(3)鸥。
2. 结合课件中的画面记住了生字的形。如:“海”,海里每天都有很多的水,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加一个“每”字组成了“海”;“舰”的左边是一个“舟”字,是船的意思,右边是一个“看见”的“见”,它读“jiàn”。讲到这里,许多孩子也同时发现了一个秘密:“塘、秧”和“舰”字的认法相同,左形右声,根据这些生字的规律,孩子们很快地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而且也记住了生字的字形结构。
二、在比较中识字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促进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每次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进行分析、比较,达到升华。识字教学也一样,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字与字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达到会读、会认、会写的目的。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8》时,一位老师采用这样的形式教学生识字。先是让学生看课件,创设青蛙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复习旧的偏旁和“青”字组成的字(清、晴、请、蜻),在参加“青蛙过河过生日”的“障碍”中认识新的朋友,让学生把新偏旁和“青”组合组成字,并读准字音。紧接着,黑板上出现一个大转盘,转盘的中间是个“青”字,周围是各种偏旁部首,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为他们组字组词,同时,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才能很快地记住这些字。经过一番争论,同学们在比较中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韵母都是“ing”,右边都是“青”字;不同点是它们的偏旁不同,不同的偏旁有不同的意思。“清水”的“清”和水有关,所以是“氵”,而“晴天”的“晴”与太阳有关系, 所以它是“日”字旁……老师一一展示,边展示边比较,所以学生很容易地认住了“晴、清、请、睛、蜻、情”这几个字,同时还给它们找到了组词的朋友。老师请小朋友上台来转转盘,当转盘中的指针指向哪个偏旁时,同学们很熟练地读出“青”和它组成的字并组词。这样的学习,有乐趣,同学们乐学,爱学,还会有创造性地学。
三、在游戏中识字
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对后面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现代化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探求新的知识。如《所见》,这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的一首古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教学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观察图中的人和物,用自已的话表达图意。接着教学生字词,采用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说生字,然后老师用猜字谜游戏让学生记住生字的形,如 “人才进大门——?是什么字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猜出了“闭”字。接着老师让学生给这一课的生字編字谜让同学猜,同学们兴味盎然,开始开动脑筋,结果编出的字谜各种各样,有的说“一户ー斤米——所”,有的说“一头牛读文——牧,有的说“简单一只虫——蝉”……真是出乎意料,有的字谜老师还没想好,同学们已脱口而出了。由此可见,只要引导有方,给学生动脑的空间,他们的思维就会层出不穷。学完生字,再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孩子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结果合格率为100%。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一次正确的引导,一个短暂的思维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学法,而且还能唤起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最住的学习效果。
当然,除了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如在放学路上认广告、招牌上的字,在看电视时认电视屏幕上的字,看童话故事时认书上的字……多措并举,学生的识字量才会不断突破,才会在自我发现和自我创造的学习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