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健康视角下高龄孕妇孕期健康状况研究

2019-06-28王献蜜翟玉婷司萌萌

新丝路(下旬) 2019年7期

王献蜜 翟玉婷 司萌萌

摘 要:目的、从全人健康的视角出发,了解中国高龄孕产妇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层面的健康现状,分析既往疾病史及孕产史对其健康现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北京某妇产医院为研究现场,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2018年6月到该医院就诊的35岁以上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其既往孕产史、疾病史及当前的健康现状。结果、在102名女性中,18名(18.4%)女性有既往疾病史,71名(70.3%)女性有既往孕产史,22名(28.6%)女性在妊娠期间生理层面出现健康问题,44名(43.1%)女性在妊娠期间心理层面会出现不良情绪,49名(48%)女性在妊娠期间社会健康层面会遇到一些困难。结论、既往疾病史对于高龄孕产妇的此次妊娠具有消极影响,而既往妊娠史对高龄孕产妇的此次妊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良好的家庭成员互动关系对于缓解高龄孕产妇的焦虑水平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高龄孕妇;中国女性;生育健康;既往史

一、介绍

2016年10月25日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之一为孕产妇的死亡率到2030年下降为12/10万。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关于孕产妇死亡率的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每10万孕产妇的死亡率分别为30人,26.1人,24.5人,23.4人,20.1人,20.1人,虽然中国孕产妇的死亡率正在逐年降低,但是与“健康中国2030”中提及的目标相比还远未达成。

2016年1月1日,中国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造成了很多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家庭观念发生改变,再加上近年来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高龄孕产妇的数量不断增加。中国国家统计局关于育龄妇女生育率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35—39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比2011年增加了6.4%,40—44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增加了1.97%,45—49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年增加了1.86%,中国高龄孕产妇所占比重正在逐步增加[1]。

高龄孕产妇与普通孕产妇相比更具特殊性,其错过了生育年龄的黄金期,生育健康状态整体处于不断下降的过程中,在妊娠与生产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不良症状,对于孕产妇自身以及胎儿健康都十分不利。

在查阅高龄孕产妇的相关研究后发现,当前高龄孕产妇的研究多集中于生理及心理健康层面,对于高龄孕产妇社会层面的健康关注相对较少。而已有的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关注高龄孕产妇生理层面可能面临的健康问题及其对高龄孕产妇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不良的妊娠结局、高龄孕产妇围产儿的结局等;第二类关注高龄孕产妇心理层面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包括产前焦虑、产前抑郁、产后焦虑、抑郁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第三类则从医护人员的角度出发,探索通过一些措施、服务等帮助高龄孕产妇提升生理及心理的健康状况,包括PAC模式在高龄孕产妇的探索等。

一方面每个个体都处于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会与其他个体产生联系,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会对其社会健康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全人健康”这一模式。对于个体而言,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及心理层面,也包括社会层面的健康,不同层面的健康状况相互影响,任一层面良好的健康状况都会促进其他层面的健康状况,相反,任一层面不良的健康状况也会对其他层面的健康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本研究在“全人健康”视角的指导下,主要探讨高龄孕产妇生理、心理及社会层面的健康状况,并分析既往疾病史与孕产史对其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二、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招募2018年6月在中国北京市X妇产医院就诊的35岁以上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填写知情同意书。通过自填问卷法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SPSS19版(SPSS,Chicago,IL,USA)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和交互分析,所有统计推论部分的显著性P值设定为0.05。

三、结果

1.基本情况

在105份完成的问卷中,共有102份符合条件。102名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6.69±1.9岁。共有96名调查对象(79.4%)读完大专或以上学历;92.2%居住在城市;所有调查对象都已婚,84.3%的调查对象在怀孕期间需要工作(表1)。

2.既往疾病史与孕产史

在参与调查的102位调查对象中,30.4%的调查对象之前有过疾病史,其中45.1%已经完全治愈,45.1%基本治愈,有9.7%没有治愈;65.7%的调查对象此前有过生育经历,其中46.3%选择了剖腹产;43.1%此前有过流产经历,其中48.7%进行过人工流产。

3.生育健康现状

(1)102名调查对象中,此次妊娠期间生理健康层面患有疾病的有27.7%,其余72.3%在此次妊娠期间生理层面无病症;当生理层面出现问题时,42.6%的调查对象会选择到医院就诊,26.6%的调查对象会选择调整饮食结构,26.6%的调查对象会选择自我调适。

(2)心理健康层面,60.4%的调查对象在此次妊娠期间无不良情绪,20.8%的调查对象在此次妊娠期间睡眠质量不佳,17.7%的调查对象感到情绪不稳定,15.6%的调查对象有焦虑情绪的產生;而造成心理健康层面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22.3%的调查对象担心难以找到一个满意的保姆,21.1%被调查者担心生育疼痛的问题,20.2%被调查者担心变的太胖,16.9%被调查者担心分娩的安全问题,16.9%被调查者的担心生育造成的体形改变,被12.7%被调查者担心婴儿不正常。

(3)社会健康层面,52%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健康状况良好,12.7%的调查对象认为其生育健康健康知识匮乏,10.8%的调查对象认为其有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6.9%的调查对象认为其与家庭成员的沟通方面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在102名调查对象中,55.2%认为妊娠期间最大的问题是心理层面,13.5%认为妊娠期间的照料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相比较而言,生理与社会层面的健康问题对调查对象的困扰并不大,仅占4.2%与2.1%。

4.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1)高龄孕产妇的疾病史与妊娠期间应对生理不良症状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

高龄孕产妇有无疾病史与其妊娠期间应对生理不良症状的方式存在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高龄孕产妇不同的疾病史与其应对妊娠期间不良生理症状方式的差异表现在“调整饮食结构”这一方面。与有疾病史的高龄孕产妇相比,没有疾病史的高龄孕产妇有较高的比例会在其遇到生理层面不适时选择调整饮食结构。不同疾病史的高龄孕产妇在其他应对生理不良症状的方式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见表4)。

(2)家庭成员互动与高龄产妇焦虑的互动分析

通过卡方检验,Pearson值为9.493a,P=0.002<0.05,调度对象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与调查对象的焦虑状态显著相关。当调查对象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越好时,调查对象的焦虑水平越低,反之,随着调查对象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降低,其焦虑水平越高(见表5)。

(3)流产经历与妊娠期间不同状况的交互分析

通过交互分析发现,有无流产史对于调查对象的一些选择及表现显著相关。由表6可知,通过卡方检验,Pearson值为8.104a,P=0.004<0.05,有过流产史的调查对象更愿意选择通过适当运动缓解妊娠期间的不良症状,而没有过流产史的调查对象则不倾向于适当运动;通过卡方检验,Pearson值为5.143a,P=0.023<0.05,有过流产经历的调查对象更愿意选择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调节妊娠期间的不良症状,而没有流产经历的调查对象则不会选择调整饮食结构;通过卡方检验,Pearson值为6.072a,P=0.014<0.05,有过流产经历的调查对象在妊娠期间出现问题时与没有流产经历的调查对象相比更不愿意看医生。此外,通过卡方检验,Pearson值为6.683a,P=0.01<0.05,妊娠期间有过流产经历的调查对象与没有流产经历的调查对象相比更不易感到焦虑(见表6)。

四、讨论

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妇女相比其生理健康状况处于衰退地位,但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生活水平、社会竞争力的不断上升,中国高龄孕产妇的数量将会有所上升。在袁新华对1000例孕产妇临床资料的研究中发现,高龄孕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子宫肌瘤)的患病率,并发症(包括妊娠期的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适龄孕产妇[2],高龄孕产妇妊娠阶段的健康状况更需要关注。徐瑾等人的研究中也证明了这一点[3]。

妊娠期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女性的心理比較脆弱,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有研究表明,高龄孕产妇产前焦虑、产前抑郁、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均比适龄孕产妇高[4],这些负面影响会加重孕妇的心理压力,使其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不利于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状况。胡成文、洪倩、胡传来的研究中表明,孕产妇的焦虑、抑郁与职业、文化程度、居住条件、家庭收入、孕产期健康教育、孕产期是否患病等因素有关[5]。

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既往疾病史与妊娠史会对高龄孕产妇当前的健康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疾病对于高龄孕产妇的妊娠有非保护性作用,会增加高龄孕产妇的心理压力;而既往妊娠史,包括流产史与生育史对于高龄孕产妇的此次妊娠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使高龄孕产妇在面对妊娠过程时能够更加坦然,更愿意通过自我调节,例如通过适当运动或者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等缓解自身的不良状态,降低焦虑水平。但是同时也需要提醒高龄孕产妇注意不能因为此前有过相关经历就忽视或者轻视此次妊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身体不适时还是需要及时就医,避免因为疏忽大意等原因造成严重后果。

此外,通过对现有数据分析发现,良好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高龄孕产妇的妊娠过程具有保护性作用,能够缓解高龄孕产妇妊娠过程中的焦虑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出社会支持状况对于高龄孕产妇的妊娠健康的影响。

总之,提升高龄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需要关注高龄初次妊娠的产妇,其心理压力可能更大,高龄孕产妇这一群体的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健康状况,还会对其腹中胎儿的健康状况,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高龄孕产妇妊娠期间,应当增加社会支持水平,给予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升高龄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曲垟霖、王巍、徐跃、王强.高龄产妇妊娠分娩的临床特点[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7):1665

[2]袁新华.高龄孕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7.3

[3]徐瑾、陈淑梅、李国梅.高龄产妇妊娠情况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32):80-82

[4]徐艳红.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2012

[5]胡成文、洪倩、胡传来.文化水平、职业和生活环境对孕产度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