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2019-06-28李玲娣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

李玲娣

摘    要:服务贸易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的重要领域,是中国深度融入国际化分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环节。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量占到全国服务贸易量的将近一半,长三角服务贸易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在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还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技术型服务贸易领域相对欠缺。因此,需要对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进行优化调整,巩固原有的静态比较优势服务业,创建可能具有动态比较优势服务业,并培育可能具有的超比较优势服务业,加快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超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9)01-0062-09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和交易活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否提供全球价值链核心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已成为影响国际分工和利益分配的关键因素。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服务贸易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17年,商务部《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将着力打造北京、上海、广东服务贸易核心区和环潮海、长三角、珠三角服务贸易集聚圈。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1]现以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利用长三角各省市的服务贸易发展数据,从动态比较优势视角对长三角各省市服务贸易发展进行研究,并基于相关研究成果,讨论如何从主导产业选择和资源配置等角度提升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

一、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及服务贸易结构

(一)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概况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中国的服务贸易正在迅速发展。表1中,中国服务贸易总量2017年达到46 991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6.9%,出口额15 407亿元,增速达10.7%,进口31 584亿元,增速达5.2%;贸易差额

-16 17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虽然2017年服务贸易额为逆差态势,但出口增速却高于进口增速。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服务贸易量在不断增加,但变化的幅度却是不稳定的,每年的变化都比较大,如2010年,出口和进口的增长速度都较大,但2012年出口和进口的增长都大幅度下降,2015年的进口增长又大幅下降。

(二)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根据SISD提供,WTO服务贸易理事会评审,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分为12大类、142个服务项目。我国在对外服务贸易进行统计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项目进行了适当调整,从表2 显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其服务类别依然是12大类,只是在名称上稍有变动。在世界服务贸易分工体系中,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上,在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服务项目上发展较慢。虽然中国服务贸易有逐渐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领域转移的趋势,如数据中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为322亿元,增长率同比为315%,增长势头强劲,但逆差仍然还有1 608亿元,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相关项目不具备比较优势或是比较优势较弱。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项目中占比最大的三大类是旅行、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取代建筑业成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第三大服务类别。数据显示,旅游贸易逆差最大,但旅游逆差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而且也要享受更好的精神生活,旅游服务进口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在观测贸易项目时,重点不应该在顺差还是逆差,而应该注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是否具有积极意义。

二、長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概况

(一)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数据分析

长三角全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根据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长三角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2]

表3中,2017年,江苏和安徽省的服务贸易数据缺失,但可以看出, 长三角区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三省一市中,不管是进出口总量,还是进出口单项金额,上海市的对外服务贸易都占据龙头位置。但2017年上海的进口下降,出口增加,导致总量上同比有所下降。此外,江苏省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总量上较浙江省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两个省份的进口和出口又呈现几乎完全相反的趋势。江苏省的表现是逆差越来越大的趋势,2013年因为虚假转口贸易影响了当年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出口大幅度增加并呈现顺差,随后一年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出口大幅度下降。从2014年到2016年逆差额分别为196.6和299.6亿美元。而浙江省的服务贸易在近五年都是顺差,且增速强劲,2013年到2017年间,差额从103.51亿美元长至 177.1亿美元。安徽省位于中部地区,作为后来加入的长三角成员,虽然受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后经济总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服务贸易总额相比较其他两省一市差距较大,体量和规模较小,好在表现稳定,不管是进出口总量,还是进口和出口的数据都是不断增加的,在长三角服务贸易发展中尚处于陪跑阶段,但自身发展后劲充足。

表3中,2016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 206.5亿美元,而全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 616亿美元,长三角服务贸易占全国比重的48.5%,其中,上海的服务贸易贡献是最突出的,占全國服务贸易的30.5%,2017年稍有下降。由此可见,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对全国服务贸易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二)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业和对外经济合作情况分析

表4中,对比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旅游,首先,浙江省接待海外旅游人数最多,旅游外汇收入也是最高的,但浙江省服务贸易顺差的情况下,旅游业却成了逆差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使得出境游较以前明显增长。但总体规模不大,与上海相比,还有很广泛的增长空间。其次是上海,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也逐年增多,2017年达到873万人次。江苏的国际旅游业从人次和外汇收入上看来,也表现良好。而安徽省不管是接待人数还是旅游外汇收入上都是最低的。虽然安徽有黄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但还是没有足够的商业资源和旅游配套资源吸引更多的境外旅游者来访。

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对外经济合作上,选取了2017年新签订合同数量和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员的人次,见表5。对外承包工程属服务贸易里的建筑服务大类。在对外承包工程签订合同金额上,上海和江苏不差上下,安徽省也超过了浙江省,说明安徽省对外经济合作方面开展良好。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江苏省则明显有很多的外派合作机会,而安徽省明显少了一些。

(三)上海市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不管是从全国角度还是长三角区域来看,上海的服务贸易整体趋势发展较好,是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也是带动长三角其他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3]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连年将近1/3,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上海服务贸易的旅行项目是最大的贸易逆差项,占上海对外服务贸易总额的53.1%。传统的运输业也呈逆差态势,这两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整个服务贸易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比重达67.6%,而代表新兴服务行业的金融服务、保险养老服务和知识产权使用费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进出口贸易额比重仍然较低,发展仍然是滞后的。特别是金融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不到0.8%。但在上海服务贸易中,顺差最大项是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虽然量不大,但说明上海的专业管理和咨询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以前是我们大力引进国外的专业和咨询等,现在正逐渐发生转变。其他项目的体量均不大,进出口差额都在合理范围内。

三、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中动态比较优势的提出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经济大国,在国际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又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4]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审视自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必太在意短期的顺差与逆差差额,更多是要培养长期的动态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来推动长三角地区及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目前,在长三角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中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长三角的服务贸易发展远远落后于对外货物贸易的发展。根据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长三角地区货物贸易总额为13 643.7亿美元,出口额为 8 074.8亿美元,而服务贸易总额仅为3 206.5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 012.9亿美元,相比较全国的货物贸易数据来看,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会为货物贸易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二,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型发展方式。长三角对外服务业中占比最多的都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如旅游服务、运输和建筑服务等,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有关。我们国家是按照第一、二、三产业依次发展的,当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到第三产业时,我们还在以第二产业为主。因此,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另外,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第二产业根基如果不牢固,跳跃式强调第三产业也是不现实的,毕竟第三产业的发展最终需要为第二产业服务。目前,中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阶段,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的转变时期,长三角地区如何引导服务贸易发展,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值得思考。

传统的比较优势是从静态比较优势分析开始的,参加自由贸易的国家初始比较优势不同,但专业化分工强化了这种优势,并在自由贸易中达到最大化。但各国的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毕竟技术是进步的,社会是发展的。各个国家或地区除了资源禀赋的累积,还有很多其它外在或内在因素也会创造出新的优势。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微笑曲线”的中间部分,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因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究竟处于价值链的某个部分,或者转移到“微笑曲线”的上下游,或者跳跃式发展,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理论都无法给予合理解释,从而产生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动态比较优势是指国家的某个产业从目前来看没有比较优势,但是这个产业存在发展潜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有可能形成比较优势。这样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和贸易结构都将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去主动培育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产业,那么它们只能永远跟随着发达国家,去发展那些被发达国家淘汰的产业。[5]

四、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从短期和静态来看,长三角地区应该和全国一样,仍然需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虽然按照该原则我们获得的贸易利益较少,但稳住静态优势,才可能有机会创造更多的动态优势。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产业的发展,注重自主的技术创新,打破原有的基于要素禀赋的国际分工固化,通过引进、培育高级要素来实现要素结构的提升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才能实现服务贸易结构优化与升级。[6]所以,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可以遵循的策略就是巩固目前已有的静态优势,创建可能具有的动态比较优势,培育可能具有超比较优势的服务业。

最后是金融服務业。金融服务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云集,金融业的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的程度一直处于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地位。2017年,长三角区域包含银行、证券、信托、期货等持牌金融机构上千家,占全国的20%左右。金融业的增加值1.7万亿,占全国的26%,增速12.59%,显著高于全国其他经济区域。这说明长三角经济金融的效率、发展的势头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上海作为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优质人才和资源密集,充分发挥了当地金融优势,积极打造金融服务品牌,更好地满足了三省一市政府、企业、居民融资需求。

因此,要创建金融服务业动态比较优势,长三角地区应该鼓励金融企业“走出去”,通过拓展对外金融业务、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来提高地区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制度上、政策上和机遇上的各种支持,进一步推进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三)培育可能具有超比较优势的服务业

超比较优势是一个国家服务业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国家在该服务业中具有最强的竞争力,是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某种商品可能是另一个国家所不能生产的。[2]例如,以前能够生产大型客机的国家只有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当这些国家和别国进行贸易时,就拥有了超比较优势。当然,超比较优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进步和不断的创新研究,中国终于也可以自主生产大型客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虽然我国在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不可能在某些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展,并在某些服务业中培育超比较优势。在长三角地区,培育超比较优势,可以关注卫星发射服务和卫星导航服务。

长三角地区在卫星应用地面设备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江苏是中国卫星通信产业装备大省;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三大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卫星应用产业主要聚集区之一;安徽依托中电 38 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积极推进卫星应用地面装备的发展。此外,上海和南京是国内一流高校的聚集地,还拥有航天 804 所、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卫星研制单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卫星导航产业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度和工具开拓型功能特征,是改造一系列传统产业的利器,也是实现多种多样产业向服务型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能够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服务,带动新兴的科技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如果长三角地区能够成功地培育若干个在对外服务贸易中具有超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将会促进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10]

参考文献:

[1] 袁邈桐.解读《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J].商业文化,2017(32):52-55.

[2] 人民日报.习近平宣布: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并上升为国家战略[EB/OL].[2018-11-05].https://www.yicai.com/news/100052610.html.

[3] 王轶辰.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数字化成为新趋势[N].经济日报,2018-09-19(7).

[4] 张英.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基 于江苏、上海、浙江的研究[J].商,2015(19):115.

[5] 李翀.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1):181-192.

[6] 许和连,成丽红.动态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转型吗——基于要素结构视角下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1):25-35.

[7]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上海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J].科学发展,2015(3):28-48.

[8] 刘一庆.新蓝图绘就服务贸易业蓄势待发[J].服务外包,2018(12):56-60.

[9] 刘信义.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金融可做六篇大文章[EB/OL]. [2018-11-14].http://www.ljzfin.com/news/info/46712.html.

[10] 赛迪顾问.长三角-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先锋地区[EB/OL].[2011-09-26].http://www.eeo.com.cn/2011/0926/212451.shtml.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Foreign Service Trad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LI Ling-d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Service trade is an important area for deep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is an important link for China to deeply integrate into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enhance the status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 total service trad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accounts for nearly half of the nations service trade total quantity, so the status is self-evident. However, the service trad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s mainly labor-intensive, and relatively lacks in the field of technology-based service trad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and adjust the service trad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consolidate the stat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service industry, create the service industry which may have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cultivate the service industry which may have super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service trad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service trade;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super comparative advantage

猜你喜欢

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
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论长三角地区的再城镇化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广西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上海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中国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长三角地区雾霾长效治理:建立面向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