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改形势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入反思

2019-06-28刘畅

北方文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语文课堂

刘畅

摘要:新教改形势下,语文学科面对的是新的中高考形式与新式教材。语文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本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如下经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有效课堂、深入反思;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实践提升、助推成长;开阔视野、提升水平。

关键词:新教改;语文课堂;寓教于乐;实践提升

一、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语文是一门融会贯通的课程。2017年9月,全国中小学开始统一使用教育部编本教材,语文课堂迎来新教材和新考试的挑战。课改后的中高考与往昔相比,显著的不同就是不再考查死知识,各个学科都很重视以语文为基础的阅读质量,并且题型与内容都会融合数个学科。

如今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考试内容包罗万象,还要考查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单纯停留在课本上,更要懂得教学相长,努力充实自己,才能跟上变革的步伐。

语文不仅是教给孩子最基本的读书识字,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汲取宝贵的传统文化,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把单一的课本读完即止,而是教会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掌握学习方法,感悟人生哲理。

优秀的文学家往往不只是专精于某一个领域,而是在各方面都有所建树;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学会触类旁通,关注文学大家的经典著作;引导学生学会查找资料,了解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

以七年级的课文为例,第一单元讲述英雄人物——这刚好与全国青少年中开展过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号召大家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契合。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也体现在长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教授课文时,语文教师就要延伸拓展到现实生活中,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

第二单元的家国情怀,第三单元的平凡人生都要求结合历史背景来谈;第四单元的托物言志,第五单元的借景抒情,则要求结合生物知识来讲;第六单元的科幻课文与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等科幻巨著同属一个范畴。没有一篇课文是单纯包含文学知识的,都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学科的门类紧密相关。《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提到: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加强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提倡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为语文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

学科改进意见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师要时刻关注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优秀学子。

二、有效课堂,深入反思

过去的中考语文,主要针对旧版教材的课内知识,对于课外的传统文化涉及并不广泛,因此以往的语文课堂为了适应考试,往往以一板一眼的课本讲授为纲,将学生的视野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今,认真研读新版教材及《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后会发现,如今的中考已经把重点转向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解决过去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作文教学程式化、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整合不够充分等方面的问题。

新教材的创新点也显而易见: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结合,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建设“三位一体”——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阅读教学体系;选材注重经典化、多样化、文质兼美,尤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强调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学以致用。

在深入分析学科改进意见及新版教材体系后,我对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做了调整,努力锻造高效课堂。面对新教材、新课改,教学方式也相应有所转变。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我已经规划设计好起始年级的教学模式。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们,如果采用死板无趣的刻板教学,很容易令孩子们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就失去对课堂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令孩子们喜欢上课堂,才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因此,我对自己的教学风格也有了很大调整——从教授高年级时的波澜不惊转变为声情并茂的趣味教学——将语文知识用充满活力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孩子们果然热情高涨,初步奠定了有效课堂的基础。

过去的备课只需要按照课文循规蹈矩地设计即可,但如今语文教学与应试已经把很大的比重放在了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与传统文化考查上,因此我把课堂设计分为以下板块:

课内知识与课外传统文化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小组合作结合;名著阅读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作业设计以专题分类,不死板。

课堂教学方面则注重:

1.营造宽松和谐氛围,鼓励每位同學发言;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创新;3.课前预习作好铺垫,方法指导培养习惯;4.课堂活动丰富多彩,演讲朗诵竞赛铺开。

通过课前师生的共同准备,课上师生的良好配合,课后师生的评价反馈等三大步骤,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了进一步提高。

三、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在七年级上学期,我尝试着让学生自行排练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当时因为孩子们入学不久,我并没有对课本剧提太高的要求。但是,当孩子们最终在课堂上呈现出精彩的演出时,我才意识到,孩子们的能力之强,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刚布置任务后,孩子们自己分配角色,准备道具。正式演绎时,学生饰演的小皇帝颇有帝王之尊,饰演的行骗手把狡黠的神态表现的入木三分。剧里的每一位小演员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都活灵活现,演绎到位。台下的其他同学被他们妙趣横生的演出深深感染,欢声笑语间掌声雷动。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课本剧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在学期之初领到改版的新教材后,我第一时间详细研究了课本的构架。改版后的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性实践活动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同时向课外拓展延伸,考查学生的实践及探究能力。时值青年教师课与区级公开课同时进行,我正好讲到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课文;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为“家国天下”,里面包含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诗词朗诵会、爱国名言展示会等三个板块。结合单元主题与活动建议,我决定把课文教学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再次用课本剧的方式呈现课堂。

这一次,孩子们带来的更大的惊喜是——他们比我更热衷于课本剧这种学习形式,在我刚布置任务后,孩子们马上自己选角,自告奋勇撰写剧本,并且每天主动和我交流剧本及表演的细节。我教的是两个班级,孩子们互相交流剧本和表演方式,进展很快。每次课本剧都不局限于少数人,而是基本上全班参与,大家集思广益,在剧本的修改、演员的分配、表演的细节上随时沟通改进,每个学生都热情洋溢,收获颇丰。

最终,《木兰诗》成功演出,孩子们的汗水与付出没有白费,我被他们的全力以赴和一丝不苟所深深打动。

后来,孩子们又排练了名著《骆驼祥子》,这一次的参与度比前两次更高,编剧从一位变成了四位,演员也几乎达到半个班级的人数。孩子们在欢乐中也对书中的角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种教学方式比起强迫孩子们去阅读枯燥的文字更有效果。

在《骆驼祥子》演出结束后,孩子们主动来咨询我:“老师,这个学期还有一部名著《海底两万里》,我们可以排练吗?”让我意料之中更添惊喜——这说明孩子们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课本剧这种形式,不需要我去布置,孩子们便会主动去探究名著,同时锻炼撰写剧本和排练表演的能力。我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孩子们的想法。我相信,之后的演出会更加精彩,孩子们对名著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在这个过程里,孩子们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种源自兴趣的探究,远比强制要求他们去做要更有效果和意义。

四、实践提升,助推成长

我曾参加《木兰诗》公开课活动。活动的第一环节是观摩我讲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木兰诗》。本次教学一方面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将文言以通俗易懂的白话形式演绎,引导学生梳理情节,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将课文与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查找、筛选、整合资料并拓展探究的能力。授课结束后,备课组长就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了解读,展示了语文教学的亮点与成果。

随后,参会教师们就本次公开课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这节课所激发的思考畅所欲言,高度评价了学生的精彩剧目以及小组发言的井井有条,同时给出了宝贵的建议。教研员也给出了“创新性、文本性、综合性”有效结合的高度赞赏,鼓励老师们力行素质教育,积极发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

“实践提升,助推成长”区级研修活动,老师们通过交流探讨,纷纷在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能力的层面进一步转变了教学观念,汲取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最新成果,为日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有效借鉴。

这次公开课的成功展示离不开每位学生的精彩展示,也离不开初中语文教研组的各位老师的热心帮助与付出。为了课本剧的顺利演出,我连续半个月参与学生的排练;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以及语文组的其他老师出谋划策,为我的教案设计、PPT改進都提出了宝贵的指点;学生小组也在课后大量的查找和搜集资料,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构建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虽然过程是辛苦的,但每位语文组的教师与班级学生全力以赴、毫不倦怠,用最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态度协作配合,最终为全区教师完美呈现出一台精彩至极的课本剧展演。

五、开阔视野,提升水平

教研员在公开课后与我进行了关于教育模式的探讨。他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摆脱教育领域陈旧的桎梏,开阔教育视野,提高教育水平。

什么是开阔视野?一方面是传统意义上的走出自己的课堂,多去观察他人的课堂——每周研修到不同的学校听课,目的就在于汲取不同教师各具特色的教育智慧,从而博采众家之长巧妙借鉴。

不过,即使老师们的课堂看似形式丰富多样,然而和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相比,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宏观格局。

比如同样是语文课堂,国内还停留在一板一眼的背诵默写,死记硬背知识点——机械的知识教学令教师产生倦怠无法创造新意,也令学生产生枯躁情绪,对本来重要的课程毫无兴趣甚至厌烦。但在发达国家,课堂早已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教师从局部小事件逐步拓展到民族、社会、国家乃至国际视野上,展望未来并引导学生思考可能发生的一切,甚至做好准备。

教育的差距,已经不是国内传统模式下的背诵默写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形式的简单过渡,而是教育领域走出固定知识教学的框架,走向民族文化与国际视野的大格局,从而培养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学生:

一种是看似知识面较为宽泛,然而谈到民族、社会与国际问题时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应对的孩子;

另一种是在掌握了必要常识的基础上,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民族、社会、国内国际时政大事都比较了解,并且有自己看法的新生力量。

国家的实力在于科技发展水平与文明先进程度,而这两种关键性因素又在于教育领域如何培养有利于国家进步的思想先进的下一代。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能做到传授知识,但目前只有部分国家能做到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真正地发散思维,引领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或者了解国内与国际格局,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做有准备的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也需要进一步反思——除了传播固定的知识外,如何能在每一次的进修中提升技能?如何能通过各种资源多聆听与汲取发达国家的先进课堂的闪光点为己所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希望在于下一代,下一代的希望在于教育。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在改进的同时,逐步向先进的教育模式转变,培养有思想、有视野、有格局的有志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金婷.“互联网+”内涵浅议[J].中国科技术语,2015(3):61-65.

[2]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8-232.

[3]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