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移民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2019-06-28刘宝山
刘宝山
摘要:河西走廊移民区初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除了“留守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还存在移民带来的新问题,他们的内心被各种压力和问题所困扰,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误区已刻不容缓。本文从移民区初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谈起,通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入手,帮助移民区初中生走出困境。
关键词:河西走廊移民区;初中生问题;班主任管理;对策
随着国家对生态的保护,以及消除农村贫困人口的责任和信心,河西走廊祁连山沿线山区的大批贫困人口逐步被整体移居到平原,在新建的楼房、医院、学校、广场等以城镇化的形式开始了新的生活。靠天吃饭的农耕生活方式被彻底打破,“有限”的耕地收入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日常的生活开支,“移民潮”带动了“打工热”,以往分散在各个村落的留守儿童和老人突然被集中在了一起,保证了新建学校充足的生源,但也把曾经一个个的留守学生“问题”汇集在了一起,随时都在爆发,学生的各种心理、生理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甚至影响到留守学生一生的发展。笔者长期关注移民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以移民区初中生为例,分析困扰学生内心的各种问题,强调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一、移民区初中生存在的问题
(一)“生理”和“心理”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身心发育的第二个飞跃期,对外界的认识和感知非常的好奇,自我的独立意识在不断增强,有了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但因心智的不成熟,他们的内心非常的敏感,自制力差,自尊心很强,叛逆性也很强。他们很容易受到身处环境的一些变化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很容易被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所感染,比如很容易沉迷网络、手机游戏,同学之间很容易攀比,再加学业压力,很多初中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正面看待问题的能力,轻则影响学习成绩,重则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初中生一生的发展。
(二)“移民”和“留守”问题
“移民”儿童和“留守”儿童是农村教育中非常突出的两个案例,但把两者集中在一起,问题更加严峻。因家庭“移民”,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还未完全安置妥当,父母又外出打工,转眼又成了“留守儿童”。移民焦虑加剧了“留守儿童”本已存在的诸多问题,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学习无法管控,更无法有效安抚和教育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厌学、孤僻,或对社会的不信任的心理。这些问题都为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
二、移民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一)提高认识,掌握现代教学管理经验
班级是学校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单位,班主任是这个核心的“灵魂”,班主任往往都打上了班级的烙印,“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所以优秀的班主任不仅仅上课好,还要有很好的管理方法和策略,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懂得现代教育管理的方法,逐步完善和改进,找寻出适合本学校班级管理的一套经验,才能游刃有余,既管理好了本班學生,又能有效服务学校和其他任课教师,才能凝聚班级,形成优秀的班风、学风和班级文化。
(二)关爱学生,管理中充满亲情
“移民区”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循循善诱,不能一入校就生硬的宣读班级管理条例。要有耐心和善意,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亲人,对于新接手的班级要提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状态和以往成绩,合理的组建班委会,及时关注学生每天的思想变化,让班集体在团结、和谐的状态下持续发展。
班主任要特别关心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状态,多谈心,找到原因,及时帮助和正确引导,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以外的一些动态,因青春期产生的生理、心理困惑,班主任要及时沟通,让学生适当、合理的情感宣泄和释放,既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班级团结。
(三)多组织集体活动,有效培养竞争力和凝聚力
河西走廊的学校、家长和学生普遍都有一个信念,“读书考大学是惟一的出路”。初中生除了要上早、晚自习,还要应对海量的练习题,学习成绩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学校、家长心中的地位,“三好学生”的名单基本都被“成绩最好”的学生独占,这种现象非常危险,长此以往会让绝大多数同学丧失学习的信心,由此形成的“负面情绪”是危害班集体利益的最大“杀手”。因此,班主任不仅仅鼓励学生好好学习,还要想办法转化学生的“负面情绪”。笔者认为,多组织和策划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比如集体劳动、体育竞技、才艺比赛等等,让更多的班级学生脱颖而出,班主任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会让学生真正懂得“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总之,河西走廊“移民区”初中班主任面对的压力和挑战都很大,除了积极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还需要积极面对,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策略来解决各种班级问题,改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理念,促进班级团结,实现班主任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