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山湾画馆掠影

2019-06-28曹羽

大观 2019年1期
关键词:历史意义

曹羽

摘 要:土山湾画馆作为在西方教会直接影响与需求下创办的画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西洋美术教育机构,甚至被徐悲鸿喻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创办以来,画馆逐渐确立了规模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明确了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确立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种独特的“工场”教学模式,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土山湾画馆;历史意义;中国现代艺术

土山湾画院采用传统的师徒制,但规模不大,截至1914年总共只有26人,包括13个画工和13个学徒。画馆由三部分组成:素描工作室、油画工作室和彩色玻璃制作工作室。

土山湾画馆采用的是西式绘画训练方法,先从铅笔画开始训练,然后是水彩画和油画。这些训练皆以写生为基础,但也会进行中国画训练。据1938年曾在土山湾画馆学艺的忻百忍先生讲:“先学习用铅笔画画线条,石膏像写生、临摹、速写。再画水彩,加深练习。三四年以后学习油画,画教会里的圣像、画圣母玛利亚。”当代上海画家叶兆微先生自幼从师刘必振的学生余凯修士,他回忆起儿时跟余相公学画的情景时说:“余相公教我就是从最初的铅笔画线条入手,画眼、鼻、口、耳、须、手、足,然后是头像、人体像,再写生,然后水彩、油画,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土山湾画馆甚至在1907年出版了教材。

鉴于画馆作品流失、损毁严重,我们对于土山湾画馆作品的研究,只能基于土山湾出版的书籍插图和文字记述。由于当年来华的耶稣会修士各有所长,故而所涉猎的领域不同,插图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如果按照当下的分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绘画种类进行区分,结合文献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土山湾画馆基本上己经有了当今所有的绘画种类的雏形。如果按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土山湾画馆有水墨画、油画、版画、玻璃画、水彩画、素描等;按题材内容的不同,有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军事画、宗教画等;根据画面形式的不同,土山湾画馆中壁画、单幅画、组画、连环画、架上画也一应俱全。在这些艺术作品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土山湾画馆为书籍所配的插图、油画和玻璃画、彩色玻璃窗等等。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以插图和玻璃画为例。

一、插图

将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思想源自依纳爵。对于重视灵修和默想的依纳爵来说,“灵性不仅要建立在对《圣经》文本的研习上,而且要凭借对宗教故事的想象,以意念构建具体场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地步”。受他的委托,1575年耶稣会的首批信徒内达完成了他的《福音故事图》第一稿,1593年該书正式在安特卫普出版。在1575至1593年的这段日子里,耶稣会,特别是那些在外地传教的传教士,可谓终日翘首以待。至于这本被视为“耶稣会灵性上和传教事业的里程碑”的《福音故事图》是何时并如何传入中国的,己经无从考证,但是,它对中国的传教事业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这本书,利玛窦称它:“有时比《圣经》还管用”,“有时候,当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言词来表达时,看图便一目了然了。”仿照这本书的形式,1619年罗儒望出版了《诵念珠规程》。这本书的15幅插图“代表了中国基督教艺术的第一个典范”,是“首次将天主教艺术引进中国的表现”。后来,艾儒略出版《天主降生出像经解》呈书像,介绍耶稣生平。

进耶稣会重返江南后,除了再版旧耶稣会会士的这些作品外,又创作了新的图画故事书。1886年出版的《道原精萃》,系江南主教倪怀纶所辑,倪主教因担心普通读者难解其义,故而“嘱修士刘必振,率慈母堂小生画像三百章,列于是书”。全书共分《万物真原》《天主降生引义》等七卷,每卷都附有木版插图,“其间百十一章,仿法司铎原著,余皆博彩名家,描写成幅。既竣,雇手民镌于木,夫手民亦慈母堂培植成技者也”。1892年出版《五彩古史像解》《五彩新史像解》,1911年,出版了上海方言版的《耶稣受难记略方言》,这些图画故事书都对江南地区的传教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单幅的绘画作品基本上都是油画,也有少量水彩画。这些从土山湾画馆出品的作品大部分都被江南地区的教堂和教友收藏,除了宗教绘画之外,还有一小部分为承接的世俗绘画。

天主教的教义提倡圣像崇拜,尤其是对圣母像和基督像的礼敬和崇拜。1583年,首批被派往肇庆洽谈修建教堂、居所等有关事宜的神父为了争取中国官员、民众的好感和友谊,向公众开放展示三棱镜、书籍、圣母像和其他的欧洲产品,人们的反应是“都由于新奇而被认为是漂亮非凡”,被三棱镜惊得“目瞪口呆”的同时,对圣母像更是感到是“诧异”。这种“诧异”可能是中国民众对基督教最初的认知了。以后人们去访问神父时,“始终对这幅画的精美称慕不止,那色彩,那极为自然的轮廓,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姿态”。

鸦片战争后,随着天主教在中国的合法化,对圣母的崇拜、对圣像的礼敬成为教徒必须格守的条规。《主教逾训十诫》之《圣母月喻》士记载:

天主圣母实为我等慈母,抚育切万民之瞻仰光荣超九品之天神。天主之外仁慈之足以被我者,惟圣母之神能为独多。当今教化皇定于一年之中有一月为恭敬圣母之月,……继而规定一、或在堂、或在家,于洁净处宜备设圣母像,像前置烛台一对。倘无烛台,灯盏亦可。

鉴于如此情况,土山湾画馆的圣像制作之繁忙程度可见一斑。

二、玻璃画

玻璃画是用油彩、水粉、国画等颜料,在玻璃上绘制图画,也是一种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绘画品种。在中国,玻璃画早期用于宫内建筑装饰,后来应用于挂屏、插屏、围屏、宫灯等工艺品上。清乾隆以后流入民间,受到富裕人家的欢迎。18到19世纪,玻璃画是广州口岸外销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滢河在其作《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中对玻璃画的发展状况作了很好的研究,但是,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关于玻璃画的名称问题,据江先生认为18世纪玻璃画被欧洲称为背画。按照《最新英汉美术名词与技法辞典》的解释,玻璃画的准确英文翻译为“玻璃绘制画”,而“Back—Painting”则译为“背部着色法”:将版画作品转印到玻璃表面,并在转引面着色的一种方法。这样创作出的作品看起来就像是直接在玻璃上绘制的,同样,用此法制作的产品也这样称呼。这种方法也叫玻璃彩印。背面作画盛行于17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这种方法在19世纪作为彩色摄影的一种手工着色手段曾一度复兴。

1913年前后,土山湾画馆开始在玻璃上绘制图画,制作成玻璃画,作品十分畅销。绘画题材有风景、花鸟、人物故事等等。從这时起,土山湾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彩绘玻璃窗画的诞生之所。

这时期土山湾创作的彩色玻璃窗画水平之高,令观者无不为之惊叹,而其中的关键之处就在于窗画中走向不规则的玻璃嵌条。这些嵌条与画面的线条严丝合缝,使得想要表现的形象更显轻盈柔美,栩栩如生。同时,在彩绘玻璃的制作工艺上使用了瓷釉着色和镶嵌相结合的技术,使得这些窗画无论是在晌午的灿烂阳光下,抑或是夜晚的莹莹烛光中,都显得斑驳迷离,能够在整个空间中营造出一种圣洁的气氛。

最初的彩绘玻璃窗画,题材以宗教形象为主。这些制作出来的玻璃窗画被上海的各大教堂所使用,各种神像玻璃窗画在当时的教堂中随处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形象和抽象的图案也有所呈现,使得当时的彩绘玻璃窗画绚烂多彩,精彩纷呈。然而,由于之后历次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大部分珍贵的作品被遗失、破坏,如今已经无法再看见其时彩绘玻璃窗画的盛况。

上海永年大楼中的玻璃窗画是如今少数保留尚属完好的彩绘玻璃窗作品,这些属于土山湾晚期制作的彩绘玻璃窗画题材丰富,样式精美,与大楼墙体外的雕塑作品相得益彰。而沐恩大教堂的彩绘玻璃窗画则是土山湾早期制作的作品,在教堂的东面墙体上,巨大的彩色玻璃上绘制着“耶稣牧羊”图案,显得十分壮观、圣洁,即便时至今日,也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主与我们同在”。

概括来说,它以西方传教士文化为载体,在“中体西用”的半开放氛围中,建立了适于自身的模式。土山湾画馆采用西式训练方法,基本上己经有了当今所有的绘画种类的雏形:按材料与技法的不同,土山湾画馆有水墨画、油画、版画、玻璃画、水彩画、素描等;按题材内容的不同,有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军事画、宗教画等;根据画面形式的不同,土山湾画馆中壁画、单幅画、组画、连环画、架上画也一应俱全。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土山湾画馆为书籍等所配的插图、油画和彩色玻璃窗等。

参考文献:

[1]张爱红.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历史价值探析[D].山东大学,2007.

[2]高蓓.丢失的记忆--土山湾孤儿院美术工厂拾遗[J].美术,2013(4).

[3]徐蔚南.中国美术工艺[M].北京:中华书局,1940.

[4]张伟,张晓依.遥望土山湾:追寻消失的文脉[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5]丁悚.上海早期的西洋画美术教育[D].上海大学,2007.

[6]洪霞.上海土山湾画馆的美术教学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王新生.《圣经》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8]范文南.土山湾画馆的油画创作与教学[J].艺术百家,2012(9).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猜你喜欢

历史意义
唐德宗财税改革为何困难重重
浅析红军长征中七次重大会师的历史意义
略论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及历史意义
《水浒传》中招安的历史意义及结局的必然性
毛泽东学生时代的农民观及其历史意义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延安整风”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毛泽东“三八作风”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红色娘子军的成立、名称由来以及历史意义
试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历史特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