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陕西省体育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19-06-28刘阳崔振飞孟祥龙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旅游文化资源供给侧改革

刘阳 崔振飞 孟祥龙

【摘 要】 该文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陕西省体育旅游发展实际出发,简介了陕西省的丰富体育旅游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认为陕西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变对体育旅游的认识,通过改革调整体育旅游供需平衡。提出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陕西省体育旅游的发展路径:从旅游资本、空间构建、管理服务、利益分配等角度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实现陕西省体育旅游健康发展。

【关键词】 体育旅游;供给侧改革;文化资源

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与消费需求的增加,体育旅游产业的调整与升级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1]陕西省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为体育旅游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资源基础,通过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分析陕西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陕西省体育旅游的行业竞争力,发现体育旅游产业升级的突破点。

一、陕西省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1、陕西省体育旅游自然资源

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中心,自然地貌区域特点明显,拥有著名的秦岭山脉、陕北黄土高原以及关中平原。其中秦岭山脉的华山、太白山以其海拔高、规模大、景色别具一格而闻名全国,随着近些年的旅游开发已经形成了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登山、徒步线路与赛事,深受国内外户外旅游爱好者的喜爱;此外陕西省拥有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以及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泾河等一系列河流,现有的秦岭、丹江、红河谷等已经利用其丰富的水源优势已经形成了以漂流为主体的水上旅游项目。 广阔的山脉与河流等自然资源为陕西省发展登山、徒步、探险以及划船、赛艇、钓鱼等体育项目提供了广阔的自然空间,丰富的自然地理条件是陕西省体育旅游全面发展的先天优势。

2、陕西省体育旅游人文资源

陕西省作为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全省拥有全国近半数的旅游文物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发展奠定了陕西省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陕北的黄土风情文化、安塞的腰鼓风俗,西安、宝鸡的关中文化,汉中、安康的陕南风俗,各具特色的区域人文风俗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区域性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另外,陕西省通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体育赛事与运动中心,如位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南端的杨凌水上运动中心、商洛自行车绿道建设、渭南沿黄河自行车赛道建设以及滑雪场、水上项目、登山攀岩等基地,西安城墙马拉松赛、秦直道自行车赛、大秦岭(宁陕)第五届山地越野挑战赛、秦岭山地户外公开赛、商洛秦岭公路自行车赛以及黄陵桥山国家森林公园户外公开赛、留坝山地自行车赛、山阳水上摩托艇大赛等,这些不同区域文化下产生的多样的体育人文资源与赛事为未来陕西省体育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旅游供给侧改革机制

1、改革的前提: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体育旅游的供给侧改革首先要破除传统体制机制的障碍,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体育旅游产业机制,将市场作用与政策机制合理有效结合;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应根据整体旅游市场的情况进行布局与规划,通过体育旅产业自身发展规律营造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式。

2、改革的根源:转变体育旅游的认识

体育旅游的发展应注重要素升级、结构优化、制度调整以及多方面协同作用。从对旅游的认识上进行明确的转变,强化人力资本的结构优化与投入,提高体育旅游资本的使用效率,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自然资源,通过技术的提升与制度的强化保证体育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3、改革的内外力:市场供需的变化

体育旅游的供给侧由旅游市场的供需双方共同完成。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正逐渐让位于以体验为主体的旅游方式,体育旅游以其高度的体验性恰好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旅游企业的运营模式、生产结构带来的冲击已日益显现,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体育旅游产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完成升级换代和结构转型。[2]

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陕西省体育旅游的发展路径

1、体育旅游资源的利用与评价

陕西省体育旅游资本的利用与评价在对基本自然景观与相关地理人文的利用评价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体育旅游项目的整体定位。体育旅游有别于一般传统的文化景观旅游,其旅游的过程除了对项目环境与文化的考察,还应根据现有环境进行旅游项目与旅游文化的精准考察,并以此构建整体旅游文化的辨识度,通过营造品牌辨识度形成该项目的品牌效应。

2、体育旅游空间的建构

体育旅游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通过某种体育文化活动暂时离开常驻地的一种旅游方式。由于旅游的目的不同,体育旅游空间的构建有着很大差别。陕西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丰富,但旅游资源往往开发难度大,地区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所以在体育旅游空间的开发上应有针对性的空间设计,避免体育资源浪费。参与体验式的旅游一般是针对特定项目下的固定区域旅游,如越野赛、徒步、登山等,其旅游的空间主要是依托现有旅游资源进行集中的开发与管理的,其空间主要以固定的区域、场地为主,此类体育旅游的项目设定要注重各区域连接的完整性与自然的和谐性,在局域的空间内应侧重旅游者人均的空间感与过程的体验感,体育旅游空间的构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依据不同人群进行分类开发与定位,并通过先进技术的运用强化消费者的感官体验。[3]观赏感悟式的旅游一般以观赛、与体育文化体验为主,一般是固定比赛或相关场馆、产业等为主的固定体育空间,在空间上应注重空间文化的营造,强调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项目空间布局,其空间建构的目标是为旅游者打造全空间、全方位的体育文化感悟过程。[4]

3、体育旅游管理服务

从管理与服务的角度看,陕西省体育旅游应注重针对体育旅游的人力资本的投入,培养专门专业的体育旅游管理服务人才,通过专门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体育旅游劳动力的配置优化。在管理服务方式上应根据体育旅游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达到体育旅游管理服务的各环节的技术结构优化,从整体上提升体育旅游管理服务品质。在参与体验式旅游管理服务过程中应侧重旅游管理与项目的密切关联性,如在登山过程中,对游客的旅游的服务过程应紧紧围绕项目特点展开,在服务过程中应对游客的旅游过程进行模拟的预先规划,通过科技手段的运动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状况与问题进行实施监控,使旅游者在登山的过程中随时享受贴合项目特点的旅游服务。[5]观赏感悟式的旅游方式因其过程目标与文化认同的一致性,体育旅游的管理与服务应注重旅游观赏者在游览过程中的身心融入与体会,如世界知名的网球发源地——温布尔登小镇一直饮誉世界,其中一年一度的温布尔登网球赛使小镇充满了活力,赛事的全球闻名吸引了全球数以万计的游客与球迷,每年温网的比赛过程中小镇紧紧围绕着“网球”为主题,小镇从每个细节都针对网球的主题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设计,所以此类体育旅游的管理与服务,应围绕旅游特色内涵,提供服务的全面性。[6]

4、体育旅游相关利益链的分配

利益分配一直是干扰旅游产业良性发展的主要问题。体育旅游利益分配具有主管部门多元性,运行方式多样性、管理空间的不确定性等多元的因素。在体育旅游过程中对相关利益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能有效避免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有利于体育旅游的良性运行。利益分配的精准化主要是通过对利益主体的责任与义务的确立,明确体育旅游开发互利共赢的原则。[7]

四、小结

陕西省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在体育旅游开发与运用上应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环境、市场与政策相结合,通过旅游各环节要素的深度开发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进而通过各要素的提升实现多维度的调整,从而实现陕西省体育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辉,将推动體育产业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6.07-15.

[2] 张合军,陈放,大林,等.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

[3] 夏宇,刘阳,赵德品.陕西体育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4(04)122-123.

[4] 魏婷,张怀川,马士龙等.基于“PPP创新金融支持模式”视野下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05)1-7.

[5] 刘阳,孟祥龙.全域旅游视域下陕西省体育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5)154.

[6] 白惠丰,孟春雷.新常态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问题及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3(03)87-91.

[7] 刘阳,许万林.消费主义视域下全民健身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5(05)143-144.

猜你喜欢

体育旅游文化资源供给侧改革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