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PNN-PID算法的改进型DC/DC 变换器控制系统研究

2019-06-28周习祥

关键词:导通时间段电感

周习祥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益阳 413049)

引 言

DC/DC 电源的研究与技术发展趋势是电气隔离、高功率密度、高频率开关、低电压大电流、能量能双向流动、模块级联等。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出现了Buck 变换器、Boost 变换器、H 桥变换器等10 多种变换器,应用在多种场合,但多数变换器的功率开关器件均处于硬开关状态,容易对功率开关器件造成破坏[1-4],同时,DC/DC 变换器在控制性能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少方便应用于控制系统设计的大信号离散模型;常规的控制算法对开关变换器的控制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复杂的算法难以提高控制器的数据处理速度。由于DC/DC 变换器是一个强非线性离散控制系统,许多参数是时变的,为了达到比较理想的控制效果,出现了许多的新的DC/DC 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如: 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等[5-9],但如何将这些控制策略应用在DC/DC 电源控制系统尚鲜见报道。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DC/DC 变换器信号处理速度与控制精度,本文先对传统H 桥DC/DC 变换器主电路进行了改进,在其超前臂加箝位二极管,滞后臂加辅助网络,使变换器获得良好的零电压开关效果。然后提出了基于BPNN-PID 混合算法的隔离型H 桥ZVS 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并对主电路与控制系统进行了参数设计、建模与仿真,利用DSP TMS320LF2407 数据处理平台对变换器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响应时间短、控制性能优良,改进方案提高了系统处理速度和控制精度。

1 传统隔离型H 桥DC/DC 变换器主电路

传统隔离型H 桥DC/DC 变换器主电路拓扑与电路工作波形如图1 所示,变换器一个开关周期实际上存在12 个不同的工作过程[4-9],首先对电路做以下假设:

(1) 所有开关元件均为理想元件。

(2) 所有电容,电感和变压器均为理想元件。

(3) C1= C3= Clead,C2= C4= Clag。

(4) Lf>>Lr/n2,n 为原副边匝数比。

工作模态0,即t0时刻,为原边电流iP正半周功率输出过程。原边给负载供电,Q1和Q4导通,整流管DR1导通,DR2截止。

图1 传统H 桥DC/DC 变换器

工作模态1,即t0~t1时间段,为超前臂的谐振过程。在t0时刻关断Q1,切断了电源供电通路,C1的电压从零开始线性上升,电容C3的电压从Uin线性下降[10-15],C1、C3的电压分别为:

工作模态2,即t1~t2时间段,为正半周箝位续流期,D3导通,将Q3的电压箝在零位,Q3开通,但没有电流,原边电流由D3流通[4-6]。Q3和Q1驱动信号之间的死区时间td(lead) >t01,原边电流等于折算到原边的滤波电感电流ip(t) = ilf(t) /n。t2时刻,原边电流下降到:

工作模态3,即t2~t3时间段,为关断后滞后臂谐振过程。这段时间里实际上谐振电感Lr和C2、C4在谐振工作。电容C2、C4的原边电流ip和电压分别为:

t3时刻,C4的电压上升到Q3和D2自然导通,这个阶段持续时间为:

工作模态4,即t3~t4时间段,谐振结束,D2导通续流,原边电感储能返回电网,原边电流ip线性下降到零点。这一过程的原边电流表示为:

这个阶段持续时间为:

Q2和Q4驱动信号之间的死区时间td(lag)>t23,即:

工作模态5,即t4~t5时间段,为开关管关断期。原边电流ip由正方向过零,并且向负方向增加,流经Q2和Q3,原边绕阻电压仍为零,谐振电感两端电压是电源电压Uin,原边电流到t5时刻,整流管DR1关断,DR2流过全部负载电流。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为:

工作模态6,既t5~t6时间段,为电源能量传输期。电源给负载供电,t6时刻,Q3关断,这个阶段内,原边电流为:

因Lr<<n2Lf,原边电流可简化为:

t6时刻变换器开始另一个半周期的工作。

传统电路存在两个明显的弱点:

(1) 的能量靠的是变压器漏感和副边滤波电感Lf中的能量,容易实现ZVS; 滞后桥臂Q2、Q4实现ZVS 的能量靠的是变压器漏感的能量,实现滞后桥臂ZVS 难度大。

(2) 副边占空比丢失问题:在t2~t5和t8~t11时间段,由于Lr的存在,存在原边电流换向时间,原边不足以提供负载电流,此时,副边回路二极管均导通,导致变压器次级短路,输出电压为0,使副边就丢失了t2~t5和t8~t11时间段内的电压方波。

2 改进型H 桥DC/DC 变换器主电路设计

2.1 主电路改进目的

改进型H 桥ZVS DC/DC 变换器主电路如图2 所示,其主电路工作波形如图3 所示。该电路的设计思想为:

(1) 为了减小副边占空比丢失,改善滞后臂ZVS 效果,在滞后臂增加辅助谐振换流网络La和Ca。利用辅助谐振电感La的能量,可以在较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滞后臂的零电压开关,减小副边占空比的丢失。

(2) 为了减小轻载条件下滞后臂开关管损耗,减小副边寄生震荡,在变换器原边侧采用二极管箱位缓冲电路(VD1、VD2) 与换向电感Lc,在变压器漏感减小时保证较宽的ZVS 范围; 采用隔直电容Cd,有效抑制直流分量。

图2 改进型H 桥ZVS DC/DC 变换器主电路拓扑

图3 主电路工作波形

2.2 改进型主电路工作过程

t0~t2时间段: t0时刻,开关状态为主动状态,DR1、DR4导通,此后,开始向被动状态转换,等效电路与简化电路如图4 所示,激磁电感电流im与iP共同为隔直电容Cd和超前臂上电容充电,两个电容上的电压分别为:

在被动状态(t1~t2) 下,Clead上电压为0,加在励磁电感上的电压等于隔直电容电压,隔直电容电压很小,励磁电流可以近似不变,电流为同时,可得:

图4 开关状态由主动状态到被动状态转换的等效电路与简化电路

t2~t5时间段:这个阶段是副边二极管的换流阶段,加在主变压器上电压为0,励磁电流im仍维持在Im不变,这个时段开关状态由被动状态转换到主动状态,等效电路如图5 所示,有:

其中:

图5 开关状态由被动状态到主动状态的等效电路

t3时刻,UC2上压降为Uin,原边电流IP降到I3,此后开通Q2,即可实现零电压开通,同时,副边二极管DR1、DR4关断,DR2、DR3继续导通,换向电感Lc的电流达到-[(iL+IRP) -Im],D2上流过的电流为nIRP,在此之后线性下降直至零。由于D2的导通,使得B 点电压箝在0V,副边电压箝在n[Uin+ Ucd(t5) ],因Ucd(t5) 约为0,副边电压可近似为nUin,这样就消除了桥式整流的尖峰电压和二极管反向恢复造成的损耗。由于Lr<<L',励磁电流im以斜率Uin/Lm线性下降,到t6时刻到达-Im,此后开始另一个半周的工作。

3 基于BPNN-PID 算法的DC/DC 变换器系统控制策略

BP 神经网络具有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能力,学习算法简单明确,利用BP 神经网络的自我学习能力可以找出最优的P、I、D 参数。变换器控制系统采用BPNN-PID 算法,对PID 控制参数进行在线调整,使PID控制参数达到最优,进而使DC/DC 变换器控制效果达到最优,系统控制策略框图如图6 所示。

图6 基于BPNN-PID 的变换器系统控制策略框图

3.1 BP 神经网络结构

BP 神经网络结构如图7 所示,控制系统的输入为:

经过状态转换后输出三个值x1、x2、x3,作为BP 神经网络的输入:

图7 BP 神经网络结构

输出层分别对应Kp、Ki、Kd3 个可调参数,输出层神经元的激发函数取非负的Sigmoid 函数:

性能指标函数为:

网络输入层的输入为:

网络输出层的输入、输出为:

3.2 PID 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

学习算法按照负梯度方向法则,沿系统误差的负方向调整权值w(k) ,使E(k) 快速趋近于零。

其中,η 为学习系数。

单个神经元权值的学习算法为:

其中,

式中,ηP、ηI、ηD为相应的学习系数。

4 改进系统的建模、仿真、实验

利用Matlab 软件对变换器控系统进行建模,得到改进型DC/DC 变换器主电路及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如图8所示。

4.1 改进型DC/DC 变换器主电路及控制系统参数设计

根据变换器主电路设计原理及系统控制策略,对主电路元件参数及控制系统相关参数进行设计,参数设计结果见表1。

图8 变换器主电路及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表1 参数设计

4.2 仿真分析

为了验证控制系统的稳态工作性能,对稳态工作时的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如图9 所示。由图9(a) 可知,当开关管驱动电压UG2由0 V 变为15 V 时,漏源电压UDS2己经提前下降为零,此时开通开关管,实现了零电压开通。当开关管驱动电压由15 V 变为0 V 时,漏源电压依然为0 V,开关管实现了零电压关断,仿真结果表明变换器开关管实现了零电压开关。同时,由图9(b)与图9(c) 可知,系统开机后65 μs 左右达到稳定,表明系统稳态工作性能良好。

图9 系统稳态工作仿真波形

为了验证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对系统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如图10 所示。通过改变负载电阻阻值的方式来验证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效果,在100 μs 时,将负载电阻阻值由0.5 Ω 切换到2 Ω,由图10 可知,当负载减轻时,输出电压增加,为了稳定输出电压,控制系统使开关管驱动信号脉冲宽度变窄,但此时开关管漏源电压有所增加,并伴有一定的失真,动态响应时间约为60 μs 左右,输出电压波动为±4 V 左右。仿真结果表明了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快、效果好。

图10 系统动态响应仿真波形

4.3 实验结果分析

系统采用具有实时数据处理功能的 DSP TMS320LF2407 实验平台,将BPNN-PID 混合算法嵌入DSP 芯片实现在线运行。变换器工作时,输出电压通过采样电路,将电压输送给DSP TMS320LF2407 A/D 变换端子,然后与给定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得到误差信号,通过内部程序运算,控制DSP PWM 信号脉冲输出,PWM信号经隔离、分相电路处理后,输出移相脉冲,由驱动电路放大驱动开关管工作。系统稳态时开关管驱动电压、漏源电压和输出电压实验波形如图11 所示,系统负载突变时开关管驱动电压、漏源电压和输出电压动态响应波形如图12 所示。由图11 可知,系统处于稳态时,开关管工作于ZVS 状态,开关管漏源之间承受的脉冲电压峰值最大约为360 V,输出电压纹波小,系统稳态工作性能良好。由图12 可知,当负载突然变轻时,开关管驱动脉冲宽度变窄,脉冲宽度由10 μs 调整为8 μs 左右,因开关管导通时间变短,与之并联的电容上电压有所上升,开关管在输出电压调整过程中,漏源电压峰值最大约为480 V 左右,输出电压经过70 μs 左右达到稳定,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图11 稳态时开关管驱动电压、漏源电压和输出电压实验波形

图12 负载突变时开关管驱动电压、漏源电压和输出电压动态响应波形

5 结束语

DC/DC 变换器种类繁多,应用在不同场合,但DC/DC 变换器是一个时变的系统,当输入电压或负载发生变化时,变换器需要根据各种时变情况快速响应,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本文对H 桥隔离型ZVS DC/DC 变换器主电路进行了改进与设计,对基于BPNN-PID 混合算法的变换器控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利用DSP TMS320LF2407 实验平台实现了对变换器PWM 脉冲宽度的在线调节,进而达到快速调整与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响应时间短,控制性能优良,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猜你喜欢

导通时间段电感
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PMSM电感失配研究
新型接地导通测试流程分析策略分析
基于Petri网的无刷直流电机混合导通DSP控制方法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串联晶闸管同步导通设计研究
基于NCP1608B的PFC电感设计
基于耦合电感的自均流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浅谈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不同时间段颅骨修补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