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运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9-06-28黄丽君
林 丹 黄丽君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厦门361021)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一种出生畸形疾病,对幼儿健康具有不利影响。临床研究指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女性在妊娠期频繁接触有害因素有管[1]。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均有较大的危害。而临床研究指出,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主要照护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会直接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健康行为产生影响。鉴于此,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是10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以其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包括50例)和对照组(包括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女22例,男28例,年龄在2-1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1.3)岁。对照组50例患者,女24例,男26例,年龄在2-1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1.2)岁。两组的患儿各项基本资料、病情程度及其家长的文化程度均相当,P>0.05,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额外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具有包括:
1.2.1 疾病知识宣教 护士要向患儿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教,要健康知识宣教之前,护士要对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准确地掌握患儿家长存在的健康知识误区和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健康教育手段,例如口头宣教、发放资料、视频播放、组织讲座等,向患儿家长进行疾病知识普及,注意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后效果、康复保健方法、日常护理措施等内容,根据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着重对其薄弱环节和健康知识误区进行强化健康教育。
1.2.2 饮食指导 护士要向患儿家长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首先告知患儿家长饮食要清淡、易消化,每日饮食中严格控制盐、脂肪、胆固醇物质的摄入量,禁止患儿进食生冷、油腻、腌制食物,避免由于饮食不当加重患儿的心脏负担。其次指导患儿家长要给患儿多进食富含维生素、植物蛋白、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1.2.3 用药指导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来,需要长期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患儿年龄幼小,服用依从性较差。鉴于此,护士首先要向患儿家长介绍各类药物所发挥的治疗目的、药理机制等,让患儿家长知晓坚持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提升其用药依从性。其次护士要向患儿家长介绍各类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其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升患儿家长的不良反应护理能力,从而控制患儿用药不良反应,提升用药安全性。最后指导患儿家长,采取将药片碾碎,加入糖水的方式,以此来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也可以采取分散注意力法等方式来提升患儿用药依从性。
1.2.4 日常生活指导 临床研究指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来说,其日常生活环境和方式会对其病情康复产生较大的影响。鉴于此,护士要指导患儿家长首先要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环境舒适、温馨、通风良好、干净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其次要告知患儿家长督促患儿养成科学化的作息时间。最后要指导患儿家长多陪伴患儿,并鼓励患儿进行一些适宜的室外活动,帮助其强健身体,提升免疫力。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护理满意度等数据,采取(%)表示,实施卡方检验;年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焦虑情绪评分等数据,则采取(±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患儿家长的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康复护理、家庭护理等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干预前两组均相当,P>0.05;干预后观察组以上各项知识掌握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情况比较
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干预前两组均相当,P>0.05;干预后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2。
2.3 两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达到了(95.0%),与对照组的(72.0%)相比明显更高,P<0.05。数据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用药知识 饮食知识 康复护理 家庭护理干预前12.31±1.04 12.57±1.03 1.267>0.05干预后23.21±0.33 19.28±0.40 20.563<0.05干预前13.43±1.01 13.22±0.99 1.472>0.05干预后21.77±0.49 17.15±0.82 18.723<0.05干预前13.49±1.53 13.21±1.49 1.327>0.05干预后23.12±0.39 18.45±0.32 20.972<0.05干预前14.61±1.72 14.40±1.69 1.326>0.05干预后23.54±0.21 18.89±0.29 22.352<0.05
表2 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值对照组t值P值例数(n)50 50干预前68.13±0.91 67.6±0.92 1.286>0.05干预后51.14±3.41 59.41±1.31 21.563<0.05
表3 两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随着目前随着产前筛查技术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出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控制,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出生,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受到疾病的影响,会出现生长发育速度异于常人,且在病情发作时会出现心悸、口唇发绀、反复感冒等症状,从而给患儿的健康成和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2]。不仅如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还会给整个家庭乃至社会造成较大的压力,尤其是会对患儿家长的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来说,其在长期的用药治疗过程中,如果患儿家长无法对其进行合理的照护,对患儿的病情康复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干预,促使其提升自身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保健能力,从而使其能够更加科学的对患儿进行照护,这对于改善患儿的病情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3]。
本次研究中,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干预,通过实施疾病知识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日常生活指导等健康教育干预,结果提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家长,其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康复护理、家庭护理等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极大的丰富患儿家长的疾病知识,使其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掌握疾病知识,从而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先天性心脏病。同时可以看到,观察组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状态,较对照组有显著缓解,P<0.05。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患儿家长提升了疾病认知度,能够以客观的态度看待疾病,从而避免了其由于缺乏疾病知识而引起的不良心理情绪,从而显著缓解其心理压力。从结果中还可以看到,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5.0%),与对照组的(72.0%)相比明显更高,P<0.05。这一结果表明,健康教育不仅提升了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和保健能力,同时还较强了护患交流,促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获得了患儿家长更高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率,改善其焦虑情绪状态,从而提升其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