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递小哥”安心奔跑追梦无忧
2019-06-28刘颖余
文/刘颖余
“快递小哥”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关注的焦点,并不让人意外。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就特地提到了“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并多次为基层劳动者和一线奋斗者点赞。据介绍,2018年,全国快递包裹量突破500亿件,快递从业人员超过300万,各类网络外卖平台还有数百万专兼职配送员,他们中绝大部分是35岁以下青年。快递员辛勤奔跑、快速穿梭的身影成为今日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日夜奔忙、走街串巷的快递小哥,既联系着各行各业,是快递行业的骨干力量;又联系着千家万户,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市民的幸福使者。
去年以来,从团中央和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联合调研情况看,“快递小哥”在上演“速度与激情”的背后,职业保障还在“慢车道”上徘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劳动关系复杂模糊,社会保障程度不高,存在安全健康隐患等。作为新兴职业群体,“快递小哥”收入不低,但缺乏相应的职业声望、社会尊重和上升通道,就连“快递小哥”对自身也缺乏应有的职业认同。这也导致“快递小哥”流动性大,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
受制于个人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少数“快递小哥”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果说享受服务的人,接过快递后连说声“谢谢”这样基本的操作,都要讨论,那至少证明,社会对于“快递小哥”的劳动的确还缺少起码的尊重和不应有的偏见。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样的傲慢和偏见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存在的。
因此,关爱“快递小哥”需从每个消费者做起。先有尊重,后才谈到上关爱。“快递小哥”是再也普通不过的劳动者,或许在某些人看来,他们的劳动缺乏技术含量,但惟其如此,才更需要全社会的尊重。关爱“快递小哥”,就是尊重平凡的劳动,就是关爱每一个劳动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关爱“快递小哥”,就是关爱我们自己,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关系着我们的幸福,社会的和谐。
关爱“快递小哥”,还需要制度的安排。本次两会上,针对“快递小哥”群体,代表和委员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议案提案,内容涉及劳动权益保障、经营主体责任、工作状况改善、权益维护机制等,有的只是方向性的意见,有的则是具体而微的操作方案。这些提案、议案都非常好,但最关键的还是日后的落实。希望来自两会的最强音,能够敦促有关部门,在关爱和保障“快递小哥”方面做出切实有效的努力。
美好的生活需要劳动来创造,而“快递小哥”就属于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他们和其他劳动者一样,都在努力奔跑,都是追梦人。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快递小哥”安心奔跑,追梦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