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办评分离条件下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讨*
——以评的视角

2019-06-28卢红奇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管办专业课程应用型

□ 卢红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009年,教育部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对所属机构和高校的行政职能进行优化,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理念[1],为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新型关系提供了基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管办评”分离情况构建相应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反馈作用对于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物流工程专业作为应用实践性强的学科,建立校内和社会评价联动评价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建立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至关重要。

1 “管办评”分离具体涵义

“管办评”分离是国家提出的新型发展理念,是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将政府管理、高校办学、社会评价分离,使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从微观化转变为宏观化、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性,同时积极发挥社会评价功能[2],使评价结果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从而形成政府、高校和社会三方联动、循环反馈的协同机制。

“管办评”分离强调发挥社会评价的功能,依据评价结果为教育决策服务,同时又对教育过程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确保了高等教育能够及时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不断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

2 “管办评”分离下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物流工程属于交叉型、实践型学科,评价机制对其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评”的视角建立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将评价过程始终贯穿课程学习,同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进行动态改进,持续发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

2.1 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物流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明显,无人仓、物流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同时物流服务日益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因此,培养高质量物流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迫在眉睫。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新时期对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下[3]: ①具备扎实的物流基本知识,掌握仓储、运输、配送等基本流程,熟悉常用的物流设备,熟练使用物流专业软件;②了解生产制造过程、财务分析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的能力;③了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④具备一定创新意识。

2.2 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成

结合新时期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作者对国内近20余所高校物流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分析,结合课程特点可将核心课程分为以下三类:

①基础课程,该类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为主,为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②专业课程,该类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物流专业知识的重点课程。

③实训课程,该类课程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充分加深学生对物流实践的认识。

物流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分类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①对于基础课程,各个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物流基础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②在专业课程中,各个学校都根据自身院校特点加入了特色专业课程,如先进制造与精益生产、港口平面布局及装卸工艺等,拓宽了学生就业范围,增加了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③实训课程多以专业实习、课程设计为主,所占比例较少。

表1 物流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分类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物流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①专业课程设置特色不够突出,无法有效凸显院校特点和区域特色,造成院校尤其是二本院校对地方经济、行业经济贡献不突出,使得人才质量无法有效支撑区域经济发展。

②物流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仍以传统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为主,与新兴物流技术如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等关联度较少,无法有效开拓学生的视野。

③实训课程多以课程设计为主,企业实践较少,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管办评”分离下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从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中可以看出,积极发挥评价机制作用,利用评价结果优化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管办评”分离条件下,“评”的要义在于积极发挥社会评价作用,同时结合校内评价结果,共同促进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依据“评”的要义,可将课程体系分为三类:

①社会评价课程,该部分课程效果依托社会评价机构开展,主要包括实践课程、专业课程中部分应用型课程。

②校内评价课程,该部分课程教学效果主要由校内教学机构开展,主要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部分理论课程。

③校内社会协同评价课程,由校内和社会评价联合开展,院校评价学生掌握理论程度、社会评价机构评价学生操作能力。

依据前述内容,对物流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划分,其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管办评”分离下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图

3 实施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社会评价机构实力较为薄弱,无法承担全部课程的评价工作,因此,应结合课程设置具体情况建立相关保障体系,积极发挥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双重作用,使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结合我国教学评价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评价工作:

①健全校内评价制度。目前,院校校内评价多由教务处和教学督导组采用期中检查、听课、材料审查等方式展开,手段较为单一,注重过程管理、缺乏结果导向,使得评价机制流于形式化。针对该种情况,应进一步优化校内评价制度,依据本科教学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和企业等组成的教学督导组,采用课堂听课、视频直播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督导,形成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评价制度。同时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效果,更应建立覆盖培养方案、教学方法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的学校内部评价体系。

②积极发展壮大社会评价机构。目前我国社会评价机构较少、专业人员较少[4],使得评价方案设计、评价体系等缺乏权威性,无法有效地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学校教学提供支撑。因此,国家应根据社会评价机构现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第三方评价市场,同时设立相关准入机制保证评价机构的公正性、中立性、权威性。社会评价机构也应形成自我规制、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有效机制[5],不断提高评价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好服务。

③建立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联动机制。应充分借助高等院校人才资源优势,依据科学的评价体系发展壮大评价队伍,建立校内评价-社会评价联动机制,使校内-社会评价结果形成互动。同时,也要划清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界限,使学生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 结语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撑。“管办评”分离条件下,依托社会评价机构、健全完善校内评价机制、全面促进人才质量的提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物流工程与国家经济、区域经济高度融合,完成与新兴科学技术对接,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人才培养闭环,以期培养适应新经济、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管办专业课程应用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治理迭代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中国竞技体育管办分离问题及演进路径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