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晏阳初:到乡间求知道,在农村做学徒

2019-06-28

文史博览 2019年3期
关键词:晏阳初华工平民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改造家。早年接受过系统严格的儒家教育,中学时期在四川的西式学堂里学习,随后进入香港和美国的大学深造。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70余年,他是我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先驱,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并称“南陶北晏”。

为一战华工办识字班

1918年,晏阳初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不久,他就以教育秘书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法国战场,为在那里的10多万华工服务,当翻译。那时战争快结束了,华工思念祖国和亲人,但是他们不识字,不会写算,要通信就由晏阳初代他们执笔。晏阳初观察到这些“苦力”不仅勇敢,而且负责、热心,只因贫穷而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如能教华工识字并能写家信,则意义深远。于是他找到几个同仁,为华工办起了“识字班”。其间,晏阳初精选出最常见文字编成《千字课》一书。华工每天工余饭后来上课1小时,4个月后,完成课业。于是很多人都愿来学习。为了巩固识字成果,增长华工知识,联络华工感情,晏阳初还创办了《华工周报》,深受华工欢迎。

经过三四个月每晚1小时的学习,其中有40多名华工学习较好,获得了识字班毕业证书。晏阳初曾收到法国战场上的一封来信,信中称晏阳初为“先生大人”,说:“你自办报以来,天下事我都知道了,但你的报太便宜,恐怕以后不久会关门,我愿把战争中存下的三百六十五个法郎捐给你办报。”这件事对晏阳初震动很大,使他认识到中国同胞所缺乏的不是“救济”,而是“发扬”,他们不是不可教,而是无人教。

1919年4月1日,驻法华工青年会干事大会在巴黎近郊举行,晏阳初所倡议的基本中国字汇和集体教授法得到大家的赞同。华工到法之初,识字人数不过20%,经过一年多的识字教育,识字人数已超过一半。

晏阳初发现教师人数不足,而且时间很难调配,于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识字教育法,即由已会识字写字的华工来教不识字的,试行效果良好,许多识字班陆续开立,识字写字的华工不断增多。法国的其他服务中心也仿效此法,效果也很好。这些就是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定县实验”中广泛实行的“导生制”的溯源。

青年毛泽东曾做义务教员

1920年7月,晏阳初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了祖国。在归国前,他立志“不做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教育各方面非常紊乱,南北军阀横征暴敛、战火频仍,民不聊生。晏阳初不畏艰难,决心要掀起意义深远的平民教育运动。

晏阳初先用两年的时间深入全国农村,调查各省平民教育及生活现状。调査完毕后,他开始制定平民教育的办法:每日午后或晚间,至多用两小时的工夫,教平民学习白话文的《千字课》,在4个月内读完。教员都是自愿而来者,不给薪。1922年2月,晏阳初和陈鹤琴教授共同新编《平民千字课》4册,还组织著名学者编订刊行多种课本,如《平民算法》《平民历史》《平民地理》《平民卫生》《平民书信》等,供读完《平民千字课》的学生使用。

为推动形成平民教育大运动。晏阳初几番考虑后,决定先在华中的长沙、华北的烟台、华东的嘉兴三个城市做实验。

1922年春,晏阳初在长沙开展平民教育运动,得到湖南省政府、教育界及社会其他方面的热烈支持,“平民教育”宣传声势很大,宣传人员穿行大街小巷,深入民户挨家访问,宣传读书识字的意义。三天之内便招生1400余人,征聘的合格教师达80人,不支薪,每名教师每月只领取4元的交通费。7月20日举行毕业典礼,湖南省省长亲自颁发“识字国民证书”给毕业学生,观礼者人流如潮、盛况空前。青年毛泽东就曾经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有的学者认为,毛泽东正是受到晏阳初思想的影响,才要以简单、务实和经济的方式真正地走到民众中去。

1923年2月,晏阳初去烟台推行平民教育实验,得到全城各界的热情响应。7月,有1600余人参加毕业考试,1147人及格。其中有372人是妇女,这是当时长沙所没有的现象。8月1日举行毕业典礼,特请前国务总理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女士莅临。熊夫人是全国妇女联合会的会长,兼全国妇女红十字会会长,她被那天的场面感动至深。她说:“我现在要把这两项职务辞卸,从此献身于平民教育。”后来她果然践行了诺言。

在河北定县实验平民教育

1923年8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成立,晏阳初任总干事,主持一切事务。当时绝大多数的文盲是乡农,因此晏阳初决定将平教的重点放在农村,于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由城市转向了农村。

晏阳初曾严肃地说:“中国的农民并不缺乏智慧,缺的是发展的机会。”“今要借平民教育来开发世界最大最富的‘脑矿’,使他们的天赋才能有发展的机会。”他认为,中国平民教育的关键在乡村,“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 按照晏阳初的说法,教育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训育”,而是“到乡间来求知道”“努力在农村作(做)学徒”。

推行如此重大的事业,需要一批杰出人才,在晏阳初的感召下,一批俊才聚集在他的周围。“ 平教总会”平民文学部主任陈筑山,曾在日本、美国留学11年,时任国立北京法政专科学校校长,晏阳初与之长谈后,他表示愿参加平教工作。“平教总会”视听教育部主任郑耿裳,曾在日本留学10年,是梁启超亲近的好友。孙伏园曾留学法国,在北京大学任教,在晏阳初的开导下,他辞去旧职,参加“平教总会”。其他如“平教总会”的熊佛西、瞿菊农、冯锐、陈志潜、汤茂如、李景汉等人皆是美国留学归来的博士、硕士。

群英荟萃后,各项工作次第展开。为了促进平民教育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晏阳初和总会同仁研究后决定以河北定县作为实验的中心。

1926年夏,晏阳初及同仁赴定县开展社会调查,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县为单位的实地社会调查。经过调查,“平教总会”认识到当时中国社会有四大病象:愚、弱、私、穷。要解决这些,必须把文艺、卫生、公民和生计四种教育连锁扣合起来,才能完成整个农村的改造工作。以文艺教育救愚,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以生计教育救穷,以此四端来提高中国平民的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从而创造新中国的新民。

晏阳初认为:解决落后地区人民的问题,不是用救济,而是鼓励他们有发扬吐气的机会。后来美国基督教会也采纳晏氏这一重要观念,将原来在落后地区散发衣物食品的救济工作,完全废弃,另设发展部门,对落后地区人民推行四大教育工作,使他们能自立自助、继续发展。

据20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的调查材料,由于平教会的工作,定县在抗战爆发前已成为无文盲县,消灭了天花;而平教会当年引进的良种猪、优质白杨和良种苹果,现在依然享誉河北,致富于民。

1936年,日本对华北步步逼近,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县,向南撤退。1937年晏阳初接到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的邀请,希望他协助动员3000万普通民众参与抗日。在任上,晏阳初撤销了将近2/3的县级官员,招募了近5000名学者和科学家参与政府工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基层政治改造试验。

抗战结束后,晏阳初曾试图游说蒋介石为乡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但是由于内战的爆发而遭到蒋的拒绝。晏阳初转而寻求美国的支持,他游说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国会议员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提供资助,最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法案规定“四亿二千万对华经援总额中须拨付不少于百分之五、不多于百分之十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

1949年,晏阳初离开中国大陆后不久即离台赴美。移民美国后,晏阳初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他的乡村教育理念,并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

猜你喜欢

晏阳初华工平民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一战时期的法国华文报刊和华工教育
Tracks Across TIME
华工教育了教育者
浅谈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宴阳初的平民教育与乡村社区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