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国企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2019-06-27白龙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话语工作

白龙

中图分类號: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3-153-01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报告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为新时代国企青年员工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青年 意识形态

作为祖国的未来,青年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成效。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承担起青年员工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的重要使命。

一、国企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认知

(一)意识形态

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在其19世纪初出版的《意识形态的要素》中首先提出“意识形态”的概念,他从观念学角度界定意识形态的概念。法国的迪韦尔热将意识形态阐述为“解释一个社会的系统方法,它或者为这个社会辩护,或者批判这个社会,成为维持、改造或摧毁这个社会而采取行动的依据”。

(二)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并为其服务的思想文化,维护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国家政权,同时批判资本主义、批判封建主义,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基本功能和职责。

(三)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指政党通过自己意识形态的构建、传播和在实践中的实现来贯彻自己的意图和宗旨的一切活动。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党组织、动员和引导民众,赢得民众更广泛的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的统一。

二、国企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青年意识形态易受冲击。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开拓了青年员工的视野,扩宽了信息汲取渠道,丰富了话语内容,增强了个性化的主体意识。但另一方面,多元意识形态和大量非主流信息的冲击,往往会让青年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弱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2.传统教育方式老套生硬。传统的线下教育多为“照本宣科”,“重灌输、少交流”,“重理论宣教、轻引导践行”,缺乏渗透力,对于在价值观塑造期的青年员工而言,这种理论化、抽象化的价值观与其日常工作生活具有距离感,致使青年员工对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层面,在认同和自觉践行上存在差距。

3.新媒体平台应用效率低。新媒体平台应用流于形式,企业各类新媒体平台多处在理性表达宣贯或是宏大叙事的阶段,没有掌握青年关注热点,不熟悉青年的话语体系,不能以青年的话语风格和平等的姿态与青年员工进行交互式的对话,导致对青年员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够,话语权掌控能力不足。

4.意识形态工作保障不够。针对意识形态认同最不稳定的青年群体,大部分企业没有明确责任机构和具体工作标准,在人力、物力、精力上没有足够的保障。工作者本身在主观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对内涵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意识形态工作虚无缥缈,不能体现为具体业绩。对于舆论斗争的敏感度不够,在重大问题上有失语、关键时刻不发声、重要问题不捍卫。

三、国企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建议

1.强势出击,把握主动权。被动就会处在劣势,被动就会落后,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在青年员工群体中争取更多的认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一是提高阐释能力。着实提高对党的理论、政策、思想的阐释能力,要提高对重大新闻的解读能力,做深度思想的开发者,提高对舆论的扶正抑偏作用。二是要增强底线思维。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打好主动仗,帮助青年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三是提前主动引导。在重要政治事件、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前,提升对舆论形态的预判和前瞻性,积极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2.隐性渗透,把握话语权。以先进性来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增强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吸收和改造日常生活中反映人们需求和愿望的鲜活的话语,来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体系。一是把握青年关注的热点现象,实现寓教于乐。了解青年关注的前沿知识和热点现象,挖掘和把握背后存在的青年的实际需要、利益诉求和思想意识,选择积极正面的切入点,从而实现寓教于乐。二是掌握青年特色的话语体系,促进有效沟通。适应青年的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由宏大叙事向平凡叙事,摒弃枯燥无味的单向灌输方式,以青年的话语风格和平等的姿态与青年进行交互式的对话。三是打造青年适应的意识形态产品,提升影响深度。注重形式的多样化、时尚化和新潮化,进一步开发、供应“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打造集可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呈现方式,吸引青年的注意力,提高参与度和影响力。

3.以人为本,提高针对性。坚持以人为本,从青年员工利益为出发点,使传播方式更人性化,实现话语的双向度传播。一是了解真实需求。加强对青年员工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研判,常态化深入青年聆听心声,对青年员工的政治取向、职业规划、自身需求以及对国家、社会和企业的认同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二是培育“意见领袖”。借鉴社会意见领袖的案例,挖掘和引导企业青年员工的意见领袖,从党性坚定的高素质青年人才中寻找佼佼者,借助他们既有的影响力去扩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影响。

4.强化保障,掌握管理权。企业负责人要本着对青年一代接班人正向引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强化制度机制保障。建议明确党委或团委作为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主体和落实机构,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组织体系,在人员配备、物资经费和精力投入上予以一定的保障。二是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者水平。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者的培养教育,加深其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内涵的理解以及对舆论斗争形势的把握,积极探寻互联网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发展的新特点,培育互联网+思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2017.

[2] [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N].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3] 汪微微.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其原则分析[N].上海:科技视界,2016.

猜你喜欢

话语工作
主持人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一句鼓励的话语让生活更美好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