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2019-06-27李晓峰
李晓峰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3-027-02
摘 要 在海外项目中要对党建工作进行开展,就要注重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这样一来就需要党员具备足够的国际知识,此外还需要有创新意识。如此一来,党组织才能更好的为党员创造良好的探索和创新平台,为党员提供进取的空间,进而更好的促进海外事业的发展。本论文将针对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 海外项目 党建工作 探索与创新
目前,中国不少企业已经在海外拥有分公司和工作业务,普遍存在不少问题。海外项目面对着较为复杂的文化内容,就需要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并且因为员工长期在海外,对员工的思想问题要着重关注,增强员工归属感,此外要对海外党建工作的机制、制度等进行创新和完善,并且还需要对党组织机构进行完善,减少党员的流动性,建立海外人才队伍,扩大党组织队伍,以此来推动海外项目的发展。
一、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海外项目的组织进行强化,发挥其引导作用,项目工作的党组织需要坚持党的方针路线,以此为主要的舆论武器,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此外,因为在海外,文化较为复杂,治安相对较为混乱,员工身处危险恶劣的环境中,较为不安,从而导致海外企业工作效率直线下降,因此,需要党组织的精神思想注入到与员工脑海,让员工有归属感/安全感,从而积极开展工作。
二、海外项目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
在海外项目工作中,不少管理层作为海外党建工作的负责人,自身还不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党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对党建工作业务的主要促进作用还不是特别了解,这样就会导致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出现脱节问题,长期对党建工作不抓紧,且出成绩比较慢,这样一来,就导致在多数情况下,领导水平、自身能力、工作手段等方面出現问题,不能够适应新任务、新时期对党建工作的要求,导致党建、党务工作不能更好的发展。
(二)在抓党建工作方法上缺乏创新意识
在党建工作中,思想上缺乏创新,经常被一些条框束缚,被旧思想影响,不少人都是照本宣科,根据以往较老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来来进行建工作,创新意识不足,且平时工作任务较多,时间较少,没时间去思考、去创新,经常是墨守陈规,不会有大作为,也不会有大错误,不必担心前途因工作出错被影响,这样的想法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发展。
(三)抓党建工作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抓党建工作要求的是身体力行且具有执行能力,同时还要掌握党中央以及各上级领导的工作指导和建议。大部分情况下,要理解上级党委所下发政策的精神,不能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但是绝大多数人在党建工作中经常存在这个问题,仅仅按照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去开展工作,并且自身自律意识不强,工作方式存在缺点,常常对海外党建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三、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一)对党建工作机制进行创新
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创新,首先要对其机制进行创新,从党建工作完善的运行体系着手,并且保证党建工作的质量,让其发挥最大的管理效果。要将党建工作和海外项目实际工作互相结合,并且制定党建工作目标,对党建工作进行有计划的开展,最好做到每一个月都制定党建工作内容计划,并且每一个星期海外项目的党组织定期召开会议,对党建工作进行讨论,会议上对本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所获取的效果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其他日常管理工作,对已出现的问题进行规避,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方案,降低海外项目中党建工作问题的发生机率。
(二)健全海外党建工作制度
为了保证海外项目党建工作能够正常开展,项目党组织要积极探索、不断实践,来健全海外党建工作制度,对组织建设、发展党员、工作制度、海外组织的活动等等内容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坚持在海外项目中工作内容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同步进行,将海外党建工作尽量做到规范、科学、制度化。
(三)建设海外党员人才队伍
在海外项目的党建工作中,一定要做好海外人才队伍的建设,对项目内部员工进行入党培养,将项目中优秀、积极的员工吸纳到党组织中,对人才队伍进行扩大,将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更好的体现出来。与此同时,可以在海外项目的内部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诤友活动,通过树立形象,培养优秀先进的的党员典型,来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做到振奋士气、凝聚人心,对员工的向心力以及战斗力都可以很好的进行提升。
(四)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有效开展
意识在行动之前,是行动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想要做好海外项目党建工作,就要注意对意识上的党建工作进行建设,并且针对党务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党建思想,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员工的专业知识,还可以让他们在工作时更加积极、得心应手,对整个团队的稳定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在开始海外项目党建工作时,要以“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企业”为核心开展思想教育,让相关人员思想觉悟提高,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完成效率。
(五)正面引导思想,增强海外员工归属感
海外项目在国外开展,员工也长期在国外,因为所处环境较为陌生,时间上也有差距,与国内不能很好的交流,员工的思想要通过持续的文化信息来进行巩固。比如,项目党组织可以投入文化信息工程,设立图书馆,保证基础文化设备齐全。此外,还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这些设施进行完善,并且从硬件、软件设施着手,给员工创造更好的学习、工作环境。还可以完善信息工程网络,多开展一些活动形式多样的项目,来吸引中外员工参加,让员工能够在活动中放松自身、缓解压力,从而达到文化融合、凝聚人心等目的,让员工归属感增强。
(六)与当地文化相融合
企业的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是不同的两项工作,然而实际操作时却又紧密的联系着,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首先,两者工作目标相同,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管理,来对员工的工作热情、凝聚力,向心力进行激发;而党建工作时根据党的基本方针、路线来教育和引导群众树立自身挣钱的价值观和信念。其次,两者工作对象相同,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从关心人、理解人、激励人为主要出发点,增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最后,两者的工作方向相同,不管是从企业文化来说,还是从党建工作来说,其内容都是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企业的党组织要注意对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发挥,以党建工作来促进文化建设,并且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革。
在我国大多数的海外项目都是建设在经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中东、非洲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政治影响,宗教影响,因此,海外项目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在利比亚企业不能够在施工现场挂横幅、彩球、旗帜等等有文化内涵的标识,这样一来就要求企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从细节着手,彰显我国海外企业的文化内涵。
黨建工作其优越性就在于它在政治上具有引导性,在文化上具有包容性,在意识形态上具有主导性,这样的话能够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渗透在企业文化各个内容中去。因此,海外项目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始终以项目的稳定、思想正确、和谐发展为基本,虽然外部环境会影响到企业文化、党建工作的发展以及氛围的营造,但是,当结合项目实际,在员工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进行开展时,还是能够发挥其群众基础、组织领导的优势,在海外项目中注重文化、思想的影响渗透,可以树立国家形象、企业项目形象,促进各方面共同发展。
四、海外项目建设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因为海外项目的党建工作存在于特殊、特定的环境中,因此,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以及综合性,在开展党建工作时过程就较为复杂和繁琐,在开展海外项目党建工作时,笔者有一些心得体会,提醒各位党务工作人员,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一定要注意在海外项目的党建工作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尊重海外建设项目自身特殊性
在以前的海外项目党建工作案例中显示,在海外开展党建工作时,在没有特殊情况时,相关的党内组织负责人尽量不要与国外媒体接触,以及接受采访,尤其要注意不要过分的表现自身是党务负责人的身份。因为,在媒体舆论的影响下,往往会造成我国与别国的矛盾,若是不能更好得去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对我国以及中国共产党产生不利影响。
(二)重视程度的到位
在海外项目党建工作中,要对政治局面等问题进行重视,这样一来就对党务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他们需要提高自己的涉外水平,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
(三)安保工作的有效实施
不管是什么工作,首先都要以安全为主,在海外项目的党建工作中也要遵循“安全先行”原则,如果没有安全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在海外开展党建工作要注意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将与安全相关的事宜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上,根据以往资料显示,在海外项目建设中,因为安全工作不到位所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此类事故一旦出现就会影响项目进程,并且影响项目稳定性,影响党建工作的完成,为海外企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安保工作是海外项目党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五、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详细叙述,我们能够发现,在海外环境下,要想更好的开展党建工作以及各项活动,并没有实际的经验可以遵循,只能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创新,形成自己独有的一套海外项目党建工作方法,来更好的管理海外项目。这就要求党务人员要以身作则,对自己所负的责任清楚知晓,并能够更好的把握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特殊性,根据实际情况来确保党建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段军琪.关于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创新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7(18):347.
[2] 杨宁.构建海外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4(06):71-72+76.
[3] 罗晓俊.海外工程项目党建工作常态化管理创新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1):216-217.
[4] 冯晓莉.海外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之研究[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8(06):36-38.
[5] 张建军,黄义力.关于央企海外党建工作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9(05):21-22.